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慎用上声”
1
作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声调与度曲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四声中上声尤其特殊。自明至现代,多位戏曲大师及论者,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及到上声问题。本文试图归纳前辈学者的意见,找出上声的特殊性,并理解上声在度曲时所造成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望能为后来者在学习和欣... 声调与度曲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四声中上声尤其特殊。自明至现代,多位戏曲大师及论者,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及到上声问题。本文试图归纳前辈学者的意见,找出上声的特殊性,并理解上声在度曲时所造成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望能为后来者在学习和欣赏南曲(南昆)时带来少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声 曲调 度曲
下载PDF
高句麗《好太王碑》形制考
2
作者 馮翠兒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3-19,共17页
一引言古朝鮮在統一新羅以前留下來的碑銘,其銘刻目的主要爲記事(歷史意義),其中《好太王碑》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碑石。自十九世紀末被發現以後,《好太王碑》便引起中、日、朝三方學者的注意而進行探索、研究,而且得到相當豐... 一引言古朝鮮在統一新羅以前留下來的碑銘,其銘刻目的主要爲記事(歷史意義),其中《好太王碑》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碑石。自十九世紀末被發現以後,《好太王碑》便引起中、日、朝三方學者的注意而進行探索、研究,而且得到相當豐碩的成果①。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發現過程、碑文釋讀、拓片版本、歷史和書法探究等,至於碑刻的形制與漢碑的關係和文化承傳問題卻似未及關注。本文就試圖從《好太王碑》的形制、刻銘目的、書法等方向作探索,希望能找出碑刻文化從大陸往東傳的綫索,亦可説是中華文化延展至周邊領域的一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書法 研究 文化 歷史 目的 碑刻
下载PDF
新羅《鍪藏寺碑》考論
3
作者 馮翠兒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14,共12页
一、引言新羅《鍪藏寺碑》1現已殘破不堪,只存三塊不連貫的、剥泐嚴重的殘石。對其年代、書者,甚至是否集字而成,都引起中、韓兩地學者的争議。近年韓國有關方面在碑的發現地按殘石情況仿做新碑,原殘石則移至博物館保存,並將鍪藏寺遺址... 一、引言新羅《鍪藏寺碑》1現已殘破不堪,只存三塊不連貫的、剥泐嚴重的殘石。對其年代、書者,甚至是否集字而成,都引起中、韓兩地學者的争議。近年韓國有關方面在碑的發現地按殘石情況仿做新碑,原殘石則移至博物館保存,並將鍪藏寺遺址發展成鍪藏山旅游點。其實,該碑除是寶貴的古迹文物外,還隱藏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本文的撰寫目的就是透過多方面的挖掘,希望弄清該碑的實況,並探討它藴含的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議 韓國 新碑 有關 殘石 新羅
下载PDF
鄭夢周《赴南詩》之史藴與情韻
4
作者 馮翠兒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15-138,共24页
引言《赴南詩》是鄭夢周於明朝洪武前期出使南京(應天)和日本霸家臺(博多)時所撰的詩歌合集,故屬行紀之作,收於《圃隱集》~①卷一。《赴南詩》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是出使南京的詩作,共117首;後部是出使日本的組詩11首,加入《游觀音寺》... 引言《赴南詩》是鄭夢周於明朝洪武前期出使南京(應天)和日本霸家臺(博多)時所撰的詩歌合集,故屬行紀之作,收於《圃隱集》~①卷一。《赴南詩》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是出使南京的詩作,共117首;後部是出使日本的組詩11首,加入《游觀音寺》及《再游是寺》則共13首。鄭氏用詩歌表達了出使南京和日本的時節、行程、所遇人物、所受待遇和作者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使 詩歌 日本 南京
下载PDF
李仁老《和歸去來辭》——何以歸?歸何之?終何歸?
5
作者 馮翠兒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20页
一、引言高麗時代和陶作品,存世者只有李仁老(1152—1220)《和歸去來辭》一首,至李氏朝鮮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擬和之篇源源不斷。據南潤秀《韓國"和陶辭"研究》一書的大致統計,從高麗時代到現代(1956年),涉及和、次、擬、步... 一、引言高麗時代和陶作品,存世者只有李仁老(1152—1220)《和歸去來辭》一首,至李氏朝鮮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擬和之篇源源不斷。據南潤秀《韓國"和陶辭"研究》一書的大致統計,從高麗時代到現代(1956年),涉及和、次、擬、步、敬、倣、反《歸去來辭》的作品就多達150餘篇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李氏
下载PDF
崔瑗《草書勢》與文論關係探微
6
作者 馮翠兒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65-89,共25页
<正>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人(今河北深縣),崔駰子。《後漢書·崔駰·附崔瑗傳》云:瑗高於文辭,尤善爲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南陽文學官志》、《歎辭》、《移社文》、《悔祈》、... <正>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人(今河北深縣),崔駰子。《後漢書·崔駰·附崔瑗傳》云:瑗高於文辭,尤善爲書、記、箴、銘,所著賦、碑、銘、箴、頌、《七蘇》、《南陽文學官志》、《歎辭》、《移社文》、《悔祈》、《草書埶》、《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陽文學官志》稱於後世,諸能爲文者皆自以弗及。從本傳所録著作,《草書勢》已見著録。崔瑗是當世書家,並以章草著名~①,故絶有可能以其創作和鑒賞經驗寫出評論草書的文章。又東漢末趙壹~②《非草書》云: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