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年生油茶对模拟酸雨的生理生态响应
1
作者 刘爱荣 张远兵 +2 位作者 黄守程 江贻 马丙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603,共8页
为探究多年生油茶对酸雨的耐受能力,以pH为5.6、4.0、3.0、2.0和1.0的模拟酸雨喷雾处理5年生油茶植株,以pH6.6的自来水为对照,测定叶片的生理生态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pH为5.6~2.0处理的叶片脱落率不超过0.7%,pH1.0处理时则急剧... 为探究多年生油茶对酸雨的耐受能力,以pH为5.6、4.0、3.0、2.0和1.0的模拟酸雨喷雾处理5年生油茶植株,以pH6.6的自来水为对照,测定叶片的生理生态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pH为5.6~2.0处理的叶片脱落率不超过0.7%,pH1.0处理时则急剧增大至70.19%;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含水量、蜡质、叶绿素、N、P、K、Mg、Fe、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NO3^-、O2^·-、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呈增加趋势;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略下降后上升趋势,Ca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又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处理会干扰油茶植株相关生理代谢,但不会导致叶片脱落,因此5年生油茶植株能耐受pH≥2.0的模拟酸雨;而pH=1.0处理对其相关生理代谢干扰程度加重,且导致叶片大量脱落,但不会导致植株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油茶 抗氧化能力 营养元素 渗透调节 生理生态特性
下载PDF
水稻水分高效利用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丙菊 常雨晴 +5 位作者 景文疆 邵士梅 侯丹平 袁莹 刘梦竹 张耗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5-20,共6页
水稻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样也是农业水资源第一大消费者。水分高效利用一直是水稻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水稻需水特性、水稻的株型、叶型、气孔特性、叶片光合与蒸腾特性、根系形态生理... 水稻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样也是农业水资源第一大消费者。水分高效利用一直是水稻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水稻需水特性、水稻的株型、叶型、气孔特性、叶片光合与蒸腾特性、根系形态生理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激素、分子机制等方面概述了水稻水分高效利用的机理;研究了环境因素、土壤特性、水分管理方式、肥料施用等方面对水稻水分高效利用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利用效率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耗 马丙菊 +7 位作者 张春梅 赵步洪 许京菊 邵士梅 顾骏飞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以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全生育期设置常规灌溉(CF)和干湿交替灌溉(WMD)处理,观察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米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籼稻品种相比,杂交籼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精米... 以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全生育期设置常规灌溉(CF)和干湿交替灌溉(WMD)处理,观察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米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籼稻品种相比,杂交籼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消减值、相对结晶度、1045/1022cm-1红外比值、中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以及灌浆早期和中期的籽粒关键酶活性、剑叶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与CF相比,WMD可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增加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中淀粉粒数量和体积百分比,优化蛋白质组分,提高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以及灌浆期籽粒关键酶活性、剑叶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降低淀粉消减值、相对结晶度、大淀粉粒数量和体积百分比。在WMD下,杂交籼稻品质和淀粉特性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籼稻。这说明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能明显改善杂交籼稻米质及淀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品质 淀粉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士梅 马丙菊 +4 位作者 常雨晴 景文疆 侯丹平 赵步洪 张耗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21-25,共5页
协同利用水分和氮素这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子是提高作物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水氮互作的效应、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 协同利用水分和氮素这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子是提高作物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水氮互作的效应、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