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东江 和旭梅 +2 位作者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VSD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其中5例患者由于缺损口<1mm,仅行左心室造影未行封堵治疗,为诊断性...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VSD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其中5例患者由于缺损口<1mm,仅行左心室造影未行封堵治疗,为诊断性导管介入组;另37例患者为VSD封堵组。结果:42例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均处于正常值(<0.15 ng/ml)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及72h,诊断性导管介入组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SD封堵组术后即刻、4h及24h血清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1);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术后72h较24 hVSD封堵组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可以预测心肌微损伤,介入治疗(VSD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肌肌钙蛋白Ⅰ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国产A4B2双盘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伴发膜部瘤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东江 和旭梅 +2 位作者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A482封堵器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马东江 张玉顺 +4 位作者 代政学 李寰 吴栋梁 刘平 和旭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2期17-19,25,共4页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38例封堵成功。9...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O%,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一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鼎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8 位作者 刘建平 王海昌 代政学 王垒 马东江 张军 李军 姚志勇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VSD介入治疗的300例(男152,女148)患者,年龄2~44(10.8±7.8)岁,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技术成...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VSD介入治疗的300例(男152,女148)患者,年龄2~44(10.8±7.8)岁,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294/300)。严重并发症8例(2.7%),无死亡病例。其中5例(1.7%)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异丙肾上腺素、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后,4例恢复,1例治疗50天后仍有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另2例(0.7%)术后发生溶血,激素等治疗后,溶血均消失。1例(0.3%)患者术后4天发现封堵器移位,急诊转心脏外科手术处理。术后一过性及短期并发症有:1例(0.3%)患者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经静脉推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止血药处理后控制;91例(30.3%)患者封堵术后即刻心脏彩色B超室间隔有微~少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1%)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仍有微量残余分流。8例(2.7%)患者术后新出现主动脉瓣微量反流,4例(1.3%)术后新出现三尖瓣少量反流。84例(28%)术后心电图(ECG)出现间歇性加速性交界性心律或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给予激素等治疗3~7天后均恢复正常。53例(17.7%)术后ECG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0.7%)术后ECG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7例(9%)术后ECG有室内传导阻滞。结论:采用Amplatzer偏心性膜部VSD和国产双盘状VSD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安色、疗效可靠、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2 位作者 和旭梅 李寰 代政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34例患者,男12例,女22例。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是16例、7例、3例,合并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 目的研究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34例患者,男12例,女22例。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是16例、7例、3例,合并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2例;VSD合并PDA3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PDA1例;2例并发3种畸形(并发ASD、VSD和PDA1例,并发ASD、PS和PDA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3d、1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4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16例ASD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2.6±20.5mmHg下降到术后14.3±9.5mmHg(1mmHg=0.13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分别由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1.0和1.2cm2增加到术后1.9和2.0cm2,平均左房压分别由29和26mmHg降至8和7mmHg。对于1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PDA者,用18mmASD伞成功封堵16mmPDA,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症状,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术后72h、1个月、6个月TTE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左心房、左心室进行性地缩小,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同时行X线检查,肺血均明显减少,房室内径均明显恢复。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如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同期治疗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 疗效观察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2 位作者 和旭梅 李寰 代政学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24例成功,3例PDA封堵后判断为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4例选用国产PDA封堵器,10例选用国产ASD封堵器。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使用ASD封堵器中,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中,有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0min,ASD封堵器4例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仍为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仅2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封堵器治疗术后7h发生溶血,治疗72h溶血无减轻迹象,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2d,超声心动图示PDA封堵器1例微量残余分流,ASD封堵器5例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个月,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13mm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其处理(附9例报道)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8 位作者 刘建平 刘兵 王海昌 魏晓挴 陈兰芳 代政学 王垒 马东江 王晓燕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5例,分别在AVB后10min~46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h~10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多中心应用两种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顺 马业新 +4 位作者 肖建民 马东江 李寰 张军 李军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18个医院ASD封堵治疗患者2108例,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和指导封堵治疗的不同,分为TEE组和TTE组。其中TEE组504(男197,女307...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18个医院ASD封堵治疗患者2108例,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和指导封堵治疗的不同,分为TEE组和TTE组。其中TEE组504(男197,女307)例,年龄12—65(28±15)岁;TIE组1604(男621,女983)例,年龄1-70(23±11)岁。结果TEE组和TTE组ASD最大直径为(22±10)mm vs (21±11)mm,所植入封堵器的大小为(26±8)mm vs (27±9)mm,手术技术成功率95.4%vs 95.9%,微-少量残余分流率即刻为13% vs 12%,随访3—6月为2.8%vs 2.9%,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操作时间TTE组明显短于TEE组(P〈0.01)。TEE组和TTE组发生心包填塞均为0.6%,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为0.2% vs 0.1%,短暂房室传导阻滞为2.6% vs 1.7%。术后发生阵发性房颤为1.2% vs 1.7%,两组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超声心动图指导ASD封堵术均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显著差异。但TTE较TEE指导ASD封堵治疗操作更为简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硬缘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的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玉顺 马业新 +4 位作者 肖建民 李寰 马东江 张军 李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硬缘房间隔缺损(ASD)最大径的可行性。方法336例硬缘ASD患者,38例分别用TTE、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缺损最大径,根据球囊导管测量伸展径选择封堵器。298例根据TTE测量缺损最大径选择封堵器,...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硬缘房间隔缺损(ASD)最大径的可行性。方法336例硬缘ASD患者,38例分别用TTE、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缺损最大径,根据球囊导管测量伸展径选择封堵器。298例根据TTE测量缺损最大径选择封堵器,其中223例封堵器释放后测量其腰部最大径,并与TTE测量的ASD最大径进行比较。结果38例硬缘ASD患者,TTE和TEE测量缺损最大径分别为(20.1±8.4)mm和(20.8±7.8)mm,球囊导管测量的伸展径为(2l.3±8.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E和TEE测量ASD的最大径与球囊测量值存在相关关系(r=0.957和0.964,P均〈0.01)。223例硬缘ASD患者TTE测量的ASD最大径(20.0±8.5)mm,封堵器释放后最大腰径(20.5±8.6)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测量的ASD最大径与选用的封堵器大小及释放后封堵器的最大腰径均明显相关(r=0.98和0.99,P均〈0.01)。结论TTE测量硬缘ASD能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最大径;TTE是指导硬缘ASD封堵的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cTnI和CRP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和旭梅 马东江 +2 位作者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后cTnI和CRP的影响。方法选取VS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激素组(术后连续3d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3mg/kg)和对照组(未给予地塞米松)。于术前、术后即刻、4、24和72h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含...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后cTnI和CRP的影响。方法选取VS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激素组(术后连续3d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3mg/kg)和对照组(未给予地塞米松)。于术前、术后即刻、4、24和72h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及变化,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含量及变化。结果①血清cTnI水平术后即刻、4及24h明显升高,两组在术后即刻、4h无显著性差异,24h激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h激素组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血清CRP水平术后24h较前明显升高,激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激素组72h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地塞米松的使用可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开胸手术,目前报道病死率小于1%。但是外科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以及与心脏表面瘢痕相关的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 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开胸手术,目前报道病死率小于1%。但是外科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以及与心脏表面瘢痕相关的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微创而且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 损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难治性心律失常 介入封堵术 开胸手术 手术创伤
下载PDF
骨架式橡胶油封模具的收缩率浅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东江 《特种橡胶制品》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对于骨架式橡胶油封模具的设计,最主要是对油封主唇口尺寸的设计,由于主唇口处橡胶的收缩受到骨架、胶料、硫化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收缩率很难把握。本文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变化趋势,为骨架式橡胶油封模具的设计... 对于骨架式橡胶油封模具的设计,最主要是对油封主唇口尺寸的设计,由于主唇口处橡胶的收缩受到骨架、胶料、硫化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收缩率很难把握。本文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变化趋势,为骨架式橡胶油封模具的设计提供一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式橡胶油封 模具 收缩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远期并发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13
作者 范粉灵 马爱群 +3 位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和旭梅 万红梅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82-284,288,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自然流产和死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研究提示,在心脏发育中,NKx2.5,SCN5A等基因的异常,不但会导致人类CHD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影响成年后心脏的正常功能。CHD患...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自然流产和死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研究提示,在心脏发育中,NKx2.5,SCN5A等基因的异常,不但会导致人类CHD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影响成年后心脏的正常功能。CHD患者远期并发的心脏疾患可能与这些基因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分子遗传学机制
下载PDF
类似45°分型椭圆形橡胶密封圈模具的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东江 《特种橡胶制品》 2010年第2期53-54,共2页
以45°分型O形圈模具为借鉴,研究并开发出了类似45°分型椭圆形橡胶密封圈模具;从理论分析与具体加工工艺2方面说明了类似45°分型椭圆形橡胶密封圈模具的研制过程。
关键词 45°分型 椭圆形密封圈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静配合式多腔45°分型O形圈模具加工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东江 《特种橡胶制品》 2008年第5期44-46,共3页
介绍了静配合式多腔45°分型O形圈模具的加工工艺。静配合式多腔45°分型O形圈模具加工的难点在于:它不但对模具型腔及配合加工要求很高,而且对模具整体的平行度、位置度、同轴度等要求也很高。所以,此类模具合格率很低。为了... 介绍了静配合式多腔45°分型O形圈模具的加工工艺。静配合式多腔45°分型O形圈模具加工的难点在于:它不但对模具型腔及配合加工要求很高,而且对模具整体的平行度、位置度、同轴度等要求也很高。所以,此类模具合格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等人通过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加工工艺,为此类模具的加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模具 45°分型 O形圈
下载PDF
喷口组件硫化模具的设计
16
作者 周一帆 马东江 冯丰 《特种橡胶制品》 2013年第3期53-55,共3页
采用先分解后组合的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产品的脱模工艺,设计了某型发动机内喷口组件模具。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实用,所加工的模具可顺利硫化出合格制品。
关键词 喷口组件 烧蚀材料 硫化模具 脱模
下载PDF
100t平板硫化机用Y型密封圈的研制
17
作者 周一帆 马东江 《特种橡胶制品》 2012年第6期58-59,80,共3页
阐述了100t平板硫化机用Y型密封圈的开发过程。为Y型密封圈的开发积累了经验,为同类产品及类似密封产品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Y型密封圈 t平板硫化机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瑞玲 李景荣 +8 位作者 马钿坪 李雪琴 李郑毅 张洁慧 舒青竹 杨斗吉本 王饮 马东江 薛文清 《饲料博览》 2020年第10期58-60,共3页
用不同比例的木霉、白腐真菌、酵母、乳酸菌处理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出最佳组合,然后对肉牛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筛选出的菌种组合,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微贮味酸甜,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肉牛的采食量,不同程度的提高肉牛的日增重,除... 用不同比例的木霉、白腐真菌、酵母、乳酸菌处理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出最佳组合,然后对肉牛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筛选出的菌种组合,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微贮味酸甜,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肉牛的采食量,不同程度的提高肉牛的日增重,除了试验4组外,其他组合菌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牛增重,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菌 玉米秸秆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转录因子POU3F2特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东江 邓成伍 +2 位作者 魏成 吕秉哲 王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58-863,共6页
近年来,随着POU家族相关基础研究的增多,发现POU结构域蛋白与细胞的发育、复制、生长和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分化密切相关,其中POU3F2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化,还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以不同的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 近年来,随着POU家族相关基础研究的增多,发现POU结构域蛋白与细胞的发育、复制、生长和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分化密切相关,其中POU3F2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化,还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以不同的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影响肿瘤患者预后。本文就转录因子POU3F2的结构特性,以及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POU3F2与肿瘤细胞干性、肿瘤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侵袭转移及修复损伤等的关系,并分析POU3F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调控方式及对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肿瘤中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3F2 黑色素瘤 前列腺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发畸形的介入治疗评价
20
作者 代政学 马东江 +7 位作者 郭游行 张玉顺 李寰 贾国良 张军 李军 王小燕 王海昌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评价同期应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全组13例,年龄3~42(9±17)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7例为房间隔缺损(VSD),5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 目的评价同期应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全组13例,年龄3~42(9±17)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7例为房间隔缺损(VSD),5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为3种心脏复合畸形(VSD、ASD及PDA)。介入治疗顺序先行VSD封堵术,其次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d、1个月、6个月及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ECG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3例同期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1d、1个月、6个月及1年TTE显示室间隔及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并发PDA患者,应用PDA封堵器关闭术后10min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无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ASD并发某些心脏畸形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