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空间中“粉丝”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丽丁娜 陈玥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本文意图在连接着媒介资本逻辑与粉丝自我呈现双重动力的网络空间中,探究"他建"与"自建"相结合的粉丝媒介形象呈现现状,并对粉丝形象的形成进行思考。研究发现,"他建"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博弈... 本文意图在连接着媒介资本逻辑与粉丝自我呈现双重动力的网络空间中,探究"他建"与"自建"相结合的粉丝媒介形象呈现现状,并对粉丝形象的形成进行思考。研究发现,"他建"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博弈的结果,粉丝"自建"形象则以流动性的行为逻辑为特征,并由于话语体系差异、受"他建"形象牵制等问题固化了原有刻板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媒介形象 数字媒介 自我建构
下载PDF
镜像与现实——网络空间中粉丝形象的媒介呈现与主观现实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丽丁娜 《东南传播》 2021年第8期116-119,共4页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媒介形象 媒介呈现 主观现实 刻板印象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粉丝消费模式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丽丁娜 《东南传播》 2020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粉丝消费的产品内容、消费路径以及社交化消费行为。通过内容、路径、社交化行为三方面,探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数据成为数字经济中关键的生产要素,互联网、媒体平台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后,粉丝"刷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粉丝消费的产品内容、消费路径以及社交化消费行为。通过内容、路径、社交化行为三方面,探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数据成为数字经济中关键的生产要素,互联网、媒体平台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后,粉丝"刷榜式"消费现象、消费链延长至分享、理性上瘾的行为模式等特征,全面展示粉丝在数字经济时代强大的消费能力、聚拢效应和基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粉丝消费 消费模式 内容付费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明星人设的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丽丁娜 《东南传播》 2020年第7期102-105,共4页
明星人设是娱乐工业化时代的词汇,是明星、经纪公司、粉丝三者互动的结果。从拟剧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梅罗维茨"中区"概念,对文本、图片进行解读,探讨"共谋者"社交媒体作为"中区"如何实现劝说功能,具体分... 明星人设是娱乐工业化时代的词汇,是明星、经纪公司、粉丝三者互动的结果。从拟剧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梅罗维茨"中区"概念,对文本、图片进行解读,探讨"共谋者"社交媒体作为"中区"如何实现劝说功能,具体分析了明星、经纪公司、粉丝三者台前幕后如何生产、维持明星人设,以联手共建人设形象和过度参与导致形象建构失败两方面切入,探讨三方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不至于人设坍塌,在同一修辞观的视角下找到三方的表演策略,使用同情同一、对立同一、误同三种修辞机制具体分析社交媒体中的明星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人设 修辞学 拟剧理论 中区 同一修辞观
下载PDF
何以“速生速朽”——微短剧文本叙事、传播势能和受众体验中的加速暴力
5
作者 朱丽丽 何啊龙 马丽丁娜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8,121,共12页
在文化流变、资本逐利和技术嵌套的多重逻辑下,微短剧悄然登上传媒历史舞台。微短剧不仅有速生之质,更有速朽之忧。在“速度——加速”社会批判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快节奏、强反转的叙事风格和“大头”肖像模式、“洗脑”音效的视听冲... 在文化流变、资本逐利和技术嵌套的多重逻辑下,微短剧悄然登上传媒历史舞台。微短剧不仅有速生之质,更有速朽之忧。在“速度——加速”社会批判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快节奏、强反转的叙事风格和“大头”肖像模式、“洗脑”音效的视听冲击形成文本叙事的加速;数据算法驱动、多平台联动的格局和“投流”先行、自动跳转的策略形成传播势能的加速;在文本内外双重加速的情境下,受众体验相应亦具备加速性,形成“无中辍成瘾”的观看样态,并展开了另类的“新情感”实践。微短剧的加速逻辑中暗含着“加速暴力”,这种暴力表征为权力的支配形式:不仅加速“争夺”受众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将生命时间异化为生产时间;更加速“吞噬”主体的情感吐纳能力,加剧文化体力的异化。于受众而言,涵养自身的“凝思”能力,方可更好地抵御“加速暴力”;于行业而言,需向文化高阶努力,期待“速生慢成”,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速度 加速暴力 注意力 异化
原文传递
政务新媒体融合转型中的“科层惰性”、创新困境与在地调适——基于A省消防全媒体中心的参与式观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丁娜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8,共13页
政务新媒体的融合转型不仅受到环境变迁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原有规制和历史路径的形塑。研究发现,内嵌于政务系统的政务新媒体组织仍处于“科层制”结构的制度环境之中,原生科层组织携带的公共性、等级性、稳定性等“惰性”要素,与融合转... 政务新媒体的融合转型不仅受到环境变迁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原有规制和历史路径的形塑。研究发现,内嵌于政务系统的政务新媒体组织仍处于“科层制”结构的制度环境之中,原生科层组织携带的公共性、等级性、稳定性等“惰性”要素,与融合转型过程中平台化、弹性化、个性化等“创新”要素相互缠绕,使其在组织战略、组织执行、组织文化三个层面产生冲突博弈。选择“做政务服务”还是“做平台媒体”、选择“线性节奏”还是“弹性生产”、选择做“求稳”的公务员还是“创新”的记者,是组织在地实践时遭遇的具体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新媒体 组织惰性 科层制 媒体融合 组织调适
原文传递
数字文化10年研究:技术、日常生活与在地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马丽丁娜 朱丽丽 《传媒观察》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数字转型是21世纪最深刻、最基本的变化。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更替交织催生新的文化方式与图景。本文以“媒介技术”为经,以“平台迭代”“日常生活”“数字青年”为纬,通过爬梳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概述2012年末至2022年末... 数字转型是21世纪最深刻、最基本的变化。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更替交织催生新的文化方式与图景。本文以“媒介技术”为经,以“平台迭代”“日常生活”“数字青年”为纬,通过爬梳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概述2012年末至2022年末的10年数字文化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可供性的影响下,一系列超级数字平台的出现和更迭构建了融合互嵌的新场景,并带来了新的文化政治意涵;数字技术高度渗透于“休闲”与“劳动”的日常生活中,技术与文化的动态博弈形成独特的“圈子”与“仪式”、“亲密”与“鸿沟”、“情感”与“劳动”;中国语境下青年群体的“数字生活”,以网络流行语、粉丝文化等文化景观连接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研究认为:数字文化研究发轫于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以技术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更新了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数字文化研究更多地整合了政治经济学视角。数字文化在走向融合的整体性路径中仍生动地体现了在地及个人的“过往和活生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天然的跨学科接合领域,数字文化研究应更鲜活、有力、深入地介入当代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数字技术 日常生活 数字青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