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生产动态及注入介质优选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凤兰 席园园 +4 位作者 侯吉瑞 王建斐 马仕希 苏伟 赵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9-474,共6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在底水驱动或注水替油开采结束后,仍存在阁楼油、绕流油和井间油等多种剩余油类型。为了获得不同缝洞连通情况下注气吞吐生产动态,揭示不同注气吞吐介质对轻质/重质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依据地质资料设计的室...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在底水驱动或注水替油开采结束后,仍存在阁楼油、绕流油和井间油等多种剩余油类型。为了获得不同缝洞连通情况下注气吞吐生产动态,揭示不同注气吞吐介质对轻质/重质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依据地质资料设计的室内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底水条件下典型缝洞结构单元的注水替油过程及注气吞吐过程,考察了相同条件下不同原油黏度(1094.5 mPa·s和23.6 mPa·s)与不同气体介质(N_2、CO_2、复合气(N_2∶CO_2=1∶1))对剩余油的启动效果。结果表明,注气吞吐控水增油效果明显,N_2、CO_2通过重力分异作用可置换阁楼油,通过气体膨胀作用携带井间油及绕流油;对于黏度为1094.5 m Pa·s的稠油,注N_2、CO_2、复合气(N_2∶CO_2=1∶1)对模型采出程度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9.59%、14.54%、7.55%,而对黏度为23.6 m Pa·s的稀油,注气吞吐采出程度分别提高10.87%、10.12%、7.41%,注气对稠油的吞吐效果优于稀油,且N_2和CO_2吞吐效果优于复合气(N_2∶CO_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CO2吞吐 N2吞吐 复合气吞吐 采收率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溶洞储集体氮气泡沫驱注入参数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屈鸣 侯吉瑞 +2 位作者 马仕希 王倩 罗旻 《石油科学通报》 2018年第1期57-66,共10页
溶洞是缝洞型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受岩溶作用影响,溶洞发育形态复杂,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油水密度存在差异,单井上部富集大量剩余油。为研究溶洞型储集体注水开发后氮气泡沫驱不同注入参数下的驱油效果,设计制作了缝洞型油藏可视化溶洞... 溶洞是缝洞型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受岩溶作用影响,溶洞发育形态复杂,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油水密度存在差异,单井上部富集大量剩余油。为研究溶洞型储集体注水开发后氮气泡沫驱不同注入参数下的驱油效果,设计制作了缝洞型油藏可视化溶洞模型进行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研究,可以直观地展示氮气泡沫驱段塞尺寸、注入时机、注采井别的变化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洞储集体氮气泡沫驱存在最佳段塞尺寸范围,最佳段塞尺寸与溶洞发育形态、剩余油分布有关;相比转注水结束后进行氮气泡沫驱,底水驱结束后进行氮气泡沫驱可以缩短生产井高含水期,减少注水量,节约注水成本;低位井氮气泡沫驱与高位井注氮气泡沫驱剩余油分布不同,氮气泡沫与底水产生协同效应,改变水驱失效后部分溶洞中油水分布状态,提高波及体积。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重力分异作用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泡沫、油、水三相重力准数能够判断泡沫与底水协同作用的驱油效果;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使流场重新分布。室内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矿场应用氮气泡沫驱开发溶洞储集体剩余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溶洞储集体 可视化模型 氮气泡沫驱 注入参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中的N2运移特征
3
作者 闻宇晨 屈鸣 +4 位作者 侯吉瑞 梁拓 马仕希 吴伟鹏 杨景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296,347,共7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极强,注气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为研究N2在裂缝中的驱油效果以及波及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条件下利用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两套室内物理模型,研究N2在不同开度裂缝中的驱油效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极强,注气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为研究N2在裂缝中的驱油效果以及波及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条件下利用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两套室内物理模型,研究N2在不同开度裂缝中的驱油效果、波及路径和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度裂缝的驱油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毛管阻力和重力分异作用是影响N2波及路径主要因素。建立无量纲指数ω分析对比毛管力和重力分异作用的相对大小,预判N2在裂缝中的运移特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裂缝 重力分异 毛管阻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