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非接触速度测量的柱面光栅优化
1
作者 马任德 孙超 刘建贞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首次提出利用柱面光栅进行图像分割来实现速度测量.为了便于对经光栅分割之后的图像光强进行探测,理论计算发现:通过增大柱面曲率半径与光栅周期的比值,或减小光栅材料与环境折射率比值的方法,可减小衍射光强空间分布;但当光栅周期较小... 首次提出利用柱面光栅进行图像分割来实现速度测量.为了便于对经光栅分割之后的图像光强进行探测,理论计算发现:通过增大柱面曲率半径与光栅周期的比值,或减小光栅材料与环境折射率比值的方法,可减小衍射光强空间分布;但当光栅周期较小时,被分割图像的衍射光强重合部分变大,表明用于非接触速度测量的柱面光栅周期不能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光栅 夫琅禾费衍射 非接触速度测量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基于双折射的滞后温度测量方法
2
作者 马任德 宋连科 周留柱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7,共3页
在强磁场环境下,研究了K9玻璃内部线性双折射随温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强磁场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K9玻璃内部线性双折射的变化滞后于环境温度.通过测量双折射的变化,可以估计K9玻璃内部温度.
关键词 线性双折射 温度 强磁场 K9玻璃
下载PDF
基于硅(111)晶向的图像分割测速光栅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超 马任德 +1 位作者 许海鑫 孙维康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对运动物体表面图像进行分割,可测量其运动速度。首先,设计了基于硅(111)晶向设计了光栅模板,举例给出了以此模板制作闪耀光栅的方法;其次,对所设计闪耀光栅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认为所设计的闪耀光栅可看作三个光栅的组合,井对光栅... 通过对运动物体表面图像进行分割,可测量其运动速度。首先,设计了基于硅(111)晶向设计了光栅模板,举例给出了以此模板制作闪耀光栅的方法;其次,对所设计闪耀光栅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认为所设计的闪耀光栅可看作三个光栅的组合,井对光栅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模拟仿真,指出忽略小平台构成的光栅对梯形左右斜边构成的光栅的影响是可以的;最后,给出了利用所设计的闪耀光栅对物体表面进行图像分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测量 硅(111)晶向 闪耀光栅 图像分割 折射率匹配 V型槽
下载PDF
光纤型Q开关 被引量:1
4
作者 尚连聚 马任德 李爱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724,共4页
光纤型Q开关是调Q全光纤激光器的关键部件。目前,可用的光纤型Q开关主要有基于SBS效应的被动Q开关、基于双光束干涉原理的主动Q开关和某些特殊设计的主动Q开关。基于SBS效应的被动Q开关存在重复频率不稳定且不易调节等缺点;基于双光束... 光纤型Q开关是调Q全光纤激光器的关键部件。目前,可用的光纤型Q开关主要有基于SBS效应的被动Q开关、基于双光束干涉原理的主动Q开关和某些特殊设计的主动Q开关。基于SBS效应的被动Q开关存在重复频率不稳定且不易调节等缺点;基于双光束干涉原理的主动Q开关属于慢Q开关,其它主动Q开关的设计技术还不成熟,所以研究开发高性能的主动光纤型Q开关成为调Q全光纤激光器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型Q开关 受激布里渊散射 双光束干涉 磁弹性调制器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备光纤U形微结构应用于折射率传感 被引量:7
5
作者 宁贵毅 傅贵 +3 位作者 史萌 付永栋 马任德 苏富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6-920,共5页
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折射率测量,采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出基于U形微结构的多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通光功率变化值与U形槽深度以及U形槽内液体折射率的关系,同时探究了在相同光损耗情况下不同烧蚀长度对灵... 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折射率测量,采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出基于U形微结构的多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通光功率变化值与U形槽深度以及U形槽内液体折射率的关系,同时探究了在相同光损耗情况下不同烧蚀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并使用射线理论和模式理论对传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折射率1.3331~1.373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且可以做到5700μW/RIU的灵敏度;同时在10d B损耗情况下20μm烧蚀长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备、灵敏度高和低成本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飞秒激光 光纤传感器 U形微结构 折射率
下载PDF
基于侧面抛磨锗芯光纤的折射率传感器
6
作者 刘秀浩 万鲁雪 +1 位作者 马任德 夏云杰 《通信技术》 2020年第4期838-842,共5页
通过抛磨单模-多模-单模(Single mode-Multimode-Single mode,SMS)光纤结构,设计制作一种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多模光纤选用的是纤芯直径为16μm的锗芯光纤,纤芯直径较小,使制作的传感器尺寸较小,从而在传感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样品利用率。... 通过抛磨单模-多模-单模(Single mode-Multimode-Single mode,SMS)光纤结构,设计制作一种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多模光纤选用的是纤芯直径为16μm的锗芯光纤,纤芯直径较小,使制作的传感器尺寸较小,从而在传感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样品利用率。单模光纤纤芯直径为8.4μm,可确保抛磨至多模光纤纤芯附近时单模光纤的纤芯不被破坏。SMS被AB胶固定在玻璃槽内,使得侧面抛磨光纤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重复使用性。制备并侧面抛磨了锗芯光纤长度分别为0μm、23μm、70μm、690μm、2 mm的SMS光纤结构。对产生的传输光谱进行测量,发现前4个样品随着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增加,谐振波长向长波长处偏移;而前3个样品的折射率测量灵敏度随着锗芯光纤长度的增加而提高。当锗芯光纤长度为70μm时,在1.333~1.367折射率区间内,灵敏度可以达到623.5 nm/RIU。然而,过长的锗芯光纤导致折射率测量灵敏度降低。当锗芯光纤长度为2 mm时,抛磨过程中激发产生了包层模,导致传输光谱复杂、不稳定,而且长波处产生了较大的插入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侧面抛磨光纤 锗芯光纤 灵敏度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占空比对其光谱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生 马任德 +2 位作者 王政平 郝蕴琦 孔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为了探究长周期光纤光栅占空比对其光谱影响的规律,采用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矩形波折射率调制函数作傅里叶级数展开的方法,分析了占空比对各阶级数振幅的影响,计算了光纤前20个一阶包层模式有效折射率并分析了其耦合常数变化规律,分析了... 为了探究长周期光纤光栅占空比对其光谱影响的规律,采用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矩形波折射率调制函数作傅里叶级数展开的方法,分析了占空比对各阶级数振幅的影响,计算了光纤前20个一阶包层模式有效折射率并分析了其耦合常数变化规律,分析了谐波光栅谐振波长随折射率调制量增加的漂移规律,最后给出制作无额外谐振光栅或传感用光栅对光栅占空比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某些特定周期的光纤光栅,存在与其谐波光栅基本满足相位匹配条件的包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占空比 谐波光栅
下载PDF
辐照电子在光纤芯处能量沉积的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马任德 王政平 +2 位作者 王峰 张国生 王成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5期55-58,共4页
为了用尽可能低的辐照电子能量在光纤芯处形成大的性质改变,模拟了0.1~1 MeV能量的电子辐照二氧化硅。发现每一特定能量的电子辐照二氧化硅时,在其中有个能量沉积最快的位置。计算得到0.447 4 MeV能量的电子在单模光纤中心能量沉积最... 为了用尽可能低的辐照电子能量在光纤芯处形成大的性质改变,模拟了0.1~1 MeV能量的电子辐照二氧化硅。发现每一特定能量的电子辐照二氧化硅时,在其中有个能量沉积最快的位置。计算得到0.447 4 MeV能量的电子在单模光纤中心能量沉积最快,分析发现对于这个能量的电子多数可以穿透到光纤芯处,电子能量在光纤芯处的沉积主要是由于电子能量的减小造成的。这些结果可为用电子辐照光纤制作光器件时的初始电子能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光纤 电子辐照 能量沉积
下载PDF
电子辐照SiO_2能量沉积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政平 马任德 +1 位作者 张国生 王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5-718,共4页
将二氧化硅分子等价成一个原子,以其等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为主要参量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能量沉积计算体系,仿真计算了0.1~1MeV平行平面电子束垂直辐照二氧化硅时的能量沉积.因计算需要定义了2个新函数Q(z)和W(z),分别用来描述... 将二氧化硅分子等价成一个原子,以其等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为主要参量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能量沉积计算体系,仿真计算了0.1~1MeV平行平面电子束垂直辐照二氧化硅时的能量沉积.因计算需要定义了2个新函数Q(z)和W(z),分别用来描述电子能量和数量传输系数的变化快慢,对其的仿真结果可直观地描述电子在二氧化硅中的沉积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电子辐照二氧化硅时的最佳能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电子辐照 二氧化硅 能量沉积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制作光波导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政平 张国生 +2 位作者 马任德 王成 张玉宝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共3页
概述了采用电子束辐照制作光波导技术的研究历史,给出电子辐照对S iO2产生作用的机理、样品中原子错位的阈值、电子辐照深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能量电子辐照产生折射率变化的原因,给出了低能电子辐照导致S iO2折射率变化的计算及测... 概述了采用电子束辐照制作光波导技术的研究历史,给出电子辐照对S iO2产生作用的机理、样品中原子错位的阈值、电子辐照深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能量电子辐照产生折射率变化的原因,给出了低能电子辐照导致S iO2折射率变化的计算及测量方法,介绍了用电子束辐照制作光波导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辐照 光波导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主动调Q全光纤激光器的发展评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连聚 杨秀芹 马任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调Q全光纤激光器相比非全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和携带方便等潜在优点,并且主动Q开关的重复频率稳定、易于控制,所以全光纤化和主动Q开关的完美结合将引发调Q光纤激光器质的飞跃。在调Q全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历程中,布喇格光... 调Q全光纤激光器相比非全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和携带方便等潜在优点,并且主动Q开关的重复频率稳定、易于控制,所以全光纤化和主动Q开关的完美结合将引发调Q光纤激光器质的飞跃。在调Q全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历程中,布喇格光栅的出现是调Q全光纤激光器发展的重要一步,Q开关的光纤化更是关键的环节。目前,已光纤化的主被动Q开关均很常见,但主动光纤型Q开关技术并不成熟,或许将传统工艺上比较成熟的声光或电光Q开关光纤化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主动调Q 光纤型Q开关 全光纤化
下载PDF
光学平衡桥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任德 吴福全 +1 位作者 孟祥省 李爱国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76-2880,共5页
为了消除传感头随温度变化的线性双折射对光学电流互感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光学平衡桥式电流互感器的概念,并给出了设计原理。推导了与温度有关的线性双折射导致的线偏振光方位角变化量的解析式,并计算了用1/2波片来消除线性双折射影响... 为了消除传感头随温度变化的线性双折射对光学电流互感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光学平衡桥式电流互感器的概念,并给出了设计原理。推导了与温度有关的线性双折射导致的线偏振光方位角变化量的解析式,并计算了用1/2波片来消除线性双折射影响时波片光轴的方向。给出了光学平衡桥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的方法,推导出计算电流的表达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螺线管电流为2A,温度在20℃-65℃范围变化时,所设计互感器的输出误差在2.96%以内。提出的光学平衡桥式电流互感器,解决了原有方法存在的线性双折射随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影响的难题,有利于促进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电流互感器 光学平衡桥 法拉第效应 线性双折射 1/2波片
原文传递
Polarization in D-shaped fiber modulated by magneto-optical dichroism of magnetic fluid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任德 万鲁雪 +3 位作者 刘秀浩 李晓平 江俊峰 夏云杰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The polarization of a D-shaped fiber is modulated after immersing it in magnetic fluid(MF)and applying a magnetic field.Theoretical analysis predicts that magneto-optical dichroism of MF plays a key role in light pola... The polarization of a D-shaped fiber is modulated after immersing it in magnetic fluid(MF)and applying a magnetic field.Theoretical analysis predicts that magneto-optical dichroism of MF plays a key role in light polarization modulation.During light polarization modulation,the evanescent wave polarized parallel to the magnetic field has greater loss than its orthogonal component.Light polarization of a D-shaped fiber with a wide polished surface can be modulated easily.High concentration MF and a large magnetic field all have great ability to modulate light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OPTICS components polarization-selective devices MAGNETO-OPTIC systems MAGNETO-OPTICAL materials
原文传递
Tunable azimuthally non-uniform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arried by vector optical fields
14
作者 潘岳 高旭珍 +3 位作者 马任德 涂成厚 李勇男 王慧田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73-77,共5页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as a fundamental parameter of a phot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variou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modulating the OAM of photons, ...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as a fundamental parameter of a phot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variou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modulating the OAM of photons, there is rare research about the non-uniform OAM. We propose and generate a new kind of continuously tunable azimuthally non-uniform OAM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which is carried by a hybridly polarized vector optical field with a cylindrically symmetric intensity profile and a complex polarization singularity. We also present the perfect vector optical field carrying non-uniform OAM with a fixed radius independent of topological charges, which can propagate steadily without radial separati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unsteady propagation due to the broadened OAM spectrum of the non-uniform OAM. This new kind of tunable non-uniform OAM with a cylindrical symmetric intensity profile, complex polarization singularity, and propagation stability enriches the family of OAMs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many regions such as optical manipulation, quantum opt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vector optical field singular optics phase singularity polarization singular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