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αIL-6和IL-17检测对结核病辅助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战地 孙明玥 +2 位作者 田二朋 马伟立 邸红芹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T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3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18年最新实施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其中确诊结核病69例... 目的:评价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T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3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18年最新实施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其中确诊结核病69例,纳入结核组,非结核病70例纳入非结核组。采用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α水平,并分析三种因子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组患者IL-6浓度和IL-17浓度显著高于非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IFN-α浓度略高于非结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分析:IL-6检测AUC面积为0.658(P<0.001)、IL-17检测AUC面积为0.734(P<0.001)、IFN-α检测AUC面积为0.571(P<0.001)。结论:MTB感染者IL-6、IL-17水平增高,IL-6、IL-17对结核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IL-6、IL-17在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细胞因子 IFN-Α IL-6 IL-17
下载PDF
PLR、NLR、MLR、PDW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轩宇 胡彬 +3 位作者 马伟立 张溪 牟廉洁 崔功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width,P... 目的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width,PDW)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为诊治PCa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22年9月我院101例诊断为PCa的患者资料,包括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DW、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病理Gleason评分、骨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及cT分期等,统计分析PLR、NLR、MLR、PDW与PCa临床特征关系。结果以PLR 190.50为截点值,PLR高低值组在Gleason评分、cT分期、远处转移和骨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LR 2.82为截点值,NLR高低值组在Gleason评分、cT分期及骨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LR 0.55为截点值,MLR高低值组在远处转移和骨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DW 15.85为截点值,PDW高低值组在骨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PDW与骨转移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PLR、PDW越高,表明骨转移发病风险越高,NLR、MLR不作为骨转移发生的预测因素,但是其高低值在判断骨转移方面仍有意义。在与Gleason评分、cT分期、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关系上,PLR、NLR、MLR、PDW指标各具意义,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R NLR MLR PDW 前列腺癌骨转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2 位作者 崔功静 杨江华 赵延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低顺应性膀...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研究组)和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不稳定膀胱发生率、逼尿肌功能受损发生率、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at Qmay)、剩余尿量(PV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尿动力学
下载PDF
p38MAPK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4 位作者 崔功静 白铁男 陈晓 李宁 高居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早期前列腺癌(Pca)各12例石蜡标本中p3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BPH、PIN和Pca组织...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早期前列腺癌(Pca)各12例石蜡标本中p3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BPH、PIN和Pca组织中,p38活性表达呈递增趋势,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38级联途径的激活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可能在PIN和Pc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 P38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上皮内瘤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膀胱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3 位作者 崔功静 史复 胡彬 廖晓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间采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电切镜外鞘置入输尿管镜,采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间采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电切镜外鞘置入输尿管镜,采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膀胱结石,用Ellik冲洗器将结石碎块冲出。结果 15例膀胱结石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取净,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大出血和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是治疗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切镜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膀胱结石
下载PDF
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2 位作者 白铁男 陈晓 高居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实验组60例术前服用非那雄胺1周,对照组60例术前未服用非那雄胺,比较两组TURP术中、术后失血量。结果120例TURP术均获得成功。与对照组比...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实验组60例术前服用非那雄胺1周,对照组60例术前未服用非那雄胺,比较两组TURP术中、术后失血量。结果120例TURP术均获得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失血量、平均切除1克前列腺组织失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失血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非那雄胺能够减少TURP围手术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电切除术 出血 非那雄胺
下载PDF
细胞增殖核抗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伟立 白铁男 +6 位作者 张新 张淑敏 畅继武 陈晓 高居忠 邢念增 王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8期467-468,共2页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PIN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IN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PIN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IN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组织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2 位作者 白铁男 陈晓 高居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3-44,47,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12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38的表达。结果:p38在PIN中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和肿瘤细胞,呈片状、弥...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12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38的表达。结果:p38在PIN中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和肿瘤细胞,呈片状、弥漫状分布。在BPH中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有少量着色。PIN和BPH组织中p38的活性表达分别为(63.83±18.34)%和(48.75±1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组织中p38的活性显著高于BPH。p38活性的增强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可能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9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4 位作者 崔功静 白铁男 陈晓 李宁 高居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2例前列腺上...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PIN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PH和PIN组织中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层,分泌层内少见。PIN和BPH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33±2.99)‰和(4.00±1.8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凋亡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鉴别血流感染菌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于宏伟 程阔 +3 位作者 马伟立 何京 李燕 张金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PCT及CRP水平在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CRP测定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PCT及CRP水平在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CRP测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T及CRP检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比较不同菌属间PCT及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igma软件,建立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结果:PCT水平在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4 420.00,P值为0.004,最佳临界值为1.105 ng/ml;PCT水平在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79.00,P值<0.001,最佳临界值为0.870 ng/ml;PCT水平在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681.50,P值为0.005,最佳临界值3.310 ng/ml;葡萄球菌属与肠球菌属间PC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在以上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在鉴别血流感染不同菌属中有一定价值,可在早期对怀疑菌血症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降低重症患者的抗感染失败风险,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菌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晓星 侯垒 +4 位作者 于洪远 徐婷 崔功静 杨江华 马伟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社区医院、万源路社区医院、东营房社区医院及北京航天总医院239例CAUTI患者... 目的了解北京丰台地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社区医院、万源路社区医院、东营房社区医院及北京航天总医院239例CAUTI患者进行尿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239例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出2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1株(55.3%),革兰阳性菌44(17.3%),真菌70株(27.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73/255,28.6%),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17/255,6.7%),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5/255,21.6%)。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检出病例中,2015年所占比例均高于2014年。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0.00%,对亚胺培南、美洛配能的耐药率均<8.33%;主要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妥布霉素、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75.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5.88%,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 CAUTI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并有较多的条件致病菌如真菌及革兰阳性菌,致病菌耐药现状严重,应注意减少感染的发生,并严格遵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imCIM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阔 于宏伟 +4 位作者 马伟立 何京 杨子轩 冯军花 张金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评价抑制剂增强改良碳青霉烯失活法(im CIM)在B类碳青霉烯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与EDTA纸片增效试验(EDPT)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18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4株、大肠埃希菌44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铜绿... 目的评价抑制剂增强改良碳青霉烯失活法(im CIM)在B类碳青霉烯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与EDTA纸片增效试验(EDPT)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18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4株、大肠埃希菌44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铜绿假单胞菌5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菌株8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16株、鲍曼不动杆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采用im CIM和EDPT对上述264株菌株进行B类碳青霉烯酶的筛查,以PCR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一致性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144株PCR扩增耐药基因阳性,A、B、D类碳青霉烯酶分别为39株、77株、28株;im CIM检测70株阳性,111株阴性,其中166株与PCR结果一致;EDPT检测72株阳性,109株阴性,其中134株与PCR结果一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菌株83株,PCR扩增耐药基因、im CIM及EDP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im CI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1%(66/77)和97.86%(183/187),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859;EDP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23%(51/77)和88.77%(166/187),Kappa值为0.561。im CIM抑菌圈差值(Δdim CIM)与EDPT抑菌圈差值(ΔdEDPT)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41,P<0.05)。采用im CIM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的Δdim CIM水平与A、D类酶Δdim CIM总体分布位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87,P<0.05)。im CIM与ED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95%CI:0.977~0.999)和0.936(95%CI:0.909~0.963)。结论 im CIM是一种准确、高效、便捷的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方法,敏感性、特异性较高,适合用于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增强改良碳青霉烯失活法 EDTA纸片增效试验 B类碳青霉烯酶 表型
下载PDF
肾细胞癌1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惠忠 陈晓 马伟立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108例,单纯肾切除术37例,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2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例,腹腔镜...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108例,单纯肾切除术37例,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2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7例,各种原因未手术者11例;病理结果:手术切除的171例中透明细胞癌119例(69.6%),颗粒细胞癌32例(18.7%),混合细胞型癌16(9.4%),梭例形细胞癌4(2.3%);本例组182例中135(74.2%)获例得随访,年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53/62)、61.9%(13/2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肾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早期行肾癌根治术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宏伟 何京 +4 位作者 程阔 马伟立 杨子轩 冯军花 张金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用于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可行性,并对比分析其与Carba NP试验的差异。方法选取264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药菌株164株,敏感菌株100株。分别采用Carba NP试验、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并以PCR... 目的探讨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用于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可行性,并对比分析其与Carba NP试验的差异。方法选取264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药菌株164株,敏感菌株100株。分别采用Carba NP试验、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并以PCR检测结果为参比,评价上述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164株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阳性144株;100株敏感菌株耐药基因均为阴性。164株耐药菌株中Carba NP试验阳性135株;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阳性130株。100株敏感菌株中,2种方法均为阴性。与PCR检测结果相比,Carba NP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132/144)和97.5%(117/120),Kappa值0.886;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129/144)和99.2%(119/120),Kappa值0.879。Carba NP试验与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结论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与PCR方法一致性高,较Carba NP试验更为快速、廉价,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院内感染的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A NP试验 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卡托普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马伟立 刘秀海 《洛阳医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卡托普利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妇产科术后泌尿生殖道瘘15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伟立 白铁男 +4 位作者 李凤宽 孙光 姚庆祥 方平 徐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妇产科 术后 泌尿生殖道瘘 阴道漏尿
原文传递
微生物酵素预防治疗肠道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1 位作者 李宁 高居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55-22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酵素对他克莫司(FK506)作用下肠道细菌易位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和预防治疗组;比较3组间肝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肠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 目的探讨微生物酵素对他克莫司(FK506)作用下肠道细菌易位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和预防治疗组;比较3组间肝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肠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第5、7天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57%、4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各时间点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治疗组第7天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14%,显著低于免疫抑制组的0(P<0.05);第3、5、7天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免疫抑制组(P<0.05)。结论 FK506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皮损伤,肠道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应用微生物酵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FK506引起的肠黏膜上皮损害,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肠黏膜屏障 细菌易位 微生物酵素
原文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2 位作者 崔功静 杨江华 赵延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003-1004,1007,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BPH合并DM患者30例(研究组)和单纯BPH患者3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膀胱感觉减退、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逼尿...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BPH合并DM患者30例(研究组)和单纯BPH患者30例(对照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膀胱感觉减退、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剩余尿量(RUV)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糖尿病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FK506作用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19
作者 马伟立 侯垒 +1 位作者 李宁 高居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FK506作用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比较免疫抑制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回肠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肠黏膜损伤评分在各时间点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 目的:探讨FK506作用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比较免疫抑制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回肠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肠黏膜损伤评分在各时间点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血浆D-乳酸和DAO浓度、各时间点的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血浆D-乳酸、DAO浓度与肠黏膜损伤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K506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皮损伤,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随FK506应用时间的延长,肠黏膜损伤的加重,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越显著。检测血浆D-乳酸和DAO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肠黏膜上皮损伤及其通透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肠黏膜屏障 肠屏障通透性
原文传递
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铁男 李凤宽 +3 位作者 马伟立 孙光 徐勇 王广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5-447,共3页
目的 评价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抗返流及防止上尿路感染中的效果。 方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和新膀胱术的患者 10例 ,采用带回盲瓣的回肠段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入襻 ,双侧输尿管黏膜下隧道... 目的 评价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抗返流及防止上尿路感染中的效果。 方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和新膀胱术的患者 10例 ,采用带回盲瓣的回肠段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入襻 ,双侧输尿管黏膜下隧道法与回肠吻合 ,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情况等。 结果  10例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 6~ 36个月 ,均未发生输尿管返流或上尿路感染 ,1例发生单侧肾积水 ,为吻合口狭窄所致。 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回肠吻合术预防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回肠吻合术 可控性尿流改道 应用 膀胱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