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TGF-β1和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明明 于晓华 +4 位作者 吴耀义 马传雨 刘树坤 罗茜 赵竹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自然愈合组(B组,n=15)和跑台运动组(C组,n=15)。A组于建模前全部处死取材(6肢)。B组与C组用自制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双侧后肢腓肠肌中段闭合性急性钝挫伤,建立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60肢)。建模后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自然愈合;C组每天进行定时定量跑台训练。B组和C组分别于伤后第3、6、9、12、21天随机选取3只(6肢)处死,在击打中心部位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GF-β1和bFGF的平均光密度,观察其表达水平。结果:A组仅有微量TGF-β1和bFGF表达。B组伤后3天TGF-β1、bFGF平均光密度值开始增高,6天达到峰值,9天开始逐渐下降,两因子表达特点相似。B、C两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两因子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TGF-β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1);伤后3、6、9、12天bFGF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P<0.01或P<0.05),3天时达峰值,2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早期施加运动干预促进TGF-β1和bFGF表达,提示骨骼肌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瘢痕过度增生而影响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急性钝挫伤 跑台运动 TGF—β1 BFGF 动物实验
下载PDF
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早期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树坤 于晓华 +4 位作者 吴耀义 徐明明 赵竹英 罗茜 马传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4371-4375,共5页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后继续运动对骨骼肌组织愈合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的:观察急性骨骼肌钝挫伤SD大鼠跑台运动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后3组建立左后肢腓肠...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后继续运动对骨骼肌组织愈合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的:观察急性骨骼肌钝挫伤SD大鼠跑台运动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后3组建立左后肢腓肠肌中段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模型组造模后6h处死取材,运动干预组进行跑台运动干预,自然愈合组继续饲养,但不进行运动干预。结果与结论: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大鼠急性腓肠肌钝挫伤后24h~3d内损伤肌肉组织中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5d时显著下降,同期内各时间点运动干预组炎细胞数显著多于自然愈合组(P<0.05);7d时两组炎细胞基本消失,伤后5d两组均开始出现少量瘢痕组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7~14d时运动干预组瘢痕组织面积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P<0.01);伤后14d两组瘢痕组织均仍有增多趋势。表明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早期运动训练可加重损伤局部炎性反应,并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形成,对损伤骨骼肌的修复存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急性钝挫伤 SD大鼠 跑台运动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明明 于晓华 +2 位作者 罗茜 马传雨 赵竹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44-749,共6页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0.000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双束 单束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漏诊1例
4
作者 向定朝 马传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58-558,共1页
患者,女,41岁,2016年9月18日凌晨2点左右出现颈后酸胀、疼痛不适,睡眠中痛醒,至我院急诊科就诊。考虑颈椎疾病,行颈椎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并留院观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故予颈托外固定、镇痛治疗,患者好转后自行... 患者,女,41岁,2016年9月18日凌晨2点左右出现颈后酸胀、疼痛不适,睡眠中痛醒,至我院急诊科就诊。考虑颈椎疾病,行颈椎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行颈椎MRI检查并留院观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故予颈托外固定、镇痛治疗,患者好转后自行回家。当日上午9点30分,患者感颈后仍疼痛难忍,再次至骨科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自发性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早期跑台运动对SD大鼠膝MCL损伤后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传雨 于晓华 +6 位作者 吴耀义 于长春 徐明明 刘树坤 李新 赵竹英 罗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57-1663,共7页
[目的]探讨SD大鼠膝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后早期跑台运动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制备大鼠双膝MCL断裂动物模型。实验组每天进行一次定时定量... [目的]探讨SD大鼠膝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后早期跑台运动对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制备大鼠双膝MCL断裂动物模型。实验组每天进行一次定时定量的跑台运动;对照组置于饲养笼内不做运动干预。术后每周两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采集双下肢MCL损伤处韧带组织做标本,分别行HE染色和Masson's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计算胶原纤维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伤后第1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韧带损伤处间隙增宽,第6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韧带损伤处瘢痕体积增大,排列不规则;HE染色显示实验组伤后各周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过程均较对照组强烈,且胶原纤维排列较对照组紊乱;Masson's染色显示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除第1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周对照组的胶原纤维面积依次为54.4%、60.7%、68.0%、76.5%、80.7%,均显著高于实验组相对应的51.4%、56.5%、59.3%、67.1%、71.1%(P<0.01);平均光密度值的变化与Masson's染色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SD大鼠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早期运动训练可减慢新生胶原纤维组织的形成,导致韧带延迟愈合,对韧带损伤后的修复造成负面影响。本实验结果对指导运动人群韧带损伤的康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膝内侧副韧带 跑台运动 Masson’s染色
原文传递
早期跑台运动对SD大鼠股骨内髁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新 于晓华 +4 位作者 吴耀义 赵竹英 马传雨 徐明明 罗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92-1497,共6页
[目的]了解SD大鼠膝关节软骨急性缺损后早期高强度跑台运动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12)与对照组(B组,n=12),两组大鼠均在双侧股骨内髁制造直径1.6 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建模后... [目的]了解SD大鼠膝关节软骨急性缺损后早期高强度跑台运动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12)与对照组(B组,n=12),两组大鼠均在双侧股骨内髁制造直径1.6 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建模后两组大鼠分笼饲养,自由活动,A组大鼠每天进行一次定时定量的小动物跑台训练,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建模后2、6、10、14周时两组各随机处死3只大鼠,分别进行实验部位的大体观察和HE染色;然后进行番红O-固绿染色,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单位面积番红O-固绿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用以显示糖氨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参照软骨缺损修复的改良Pineda半定量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体观察实验部位仍存在缺损凹陷;术后6周时,两组缺损处凹陷已基本填平,表面较光滑,色泽较均匀,术后14周时,两组缺损处已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术后2周时,HE染色两组均可见缺损区凹陷,有少量肉芽组织填充,间质内毛细血管及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番红O-固绿无异染性着色;术后6周时,缺损区内炎症明显减轻,底部可见骨小梁,表层有成纤维细胞覆盖,可见少量岛类软骨细胞生长,修复组织和周边软骨组织之间有裂隙或不连续,缺损边缘的组织细胞少,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少量纤维软骨形成,番红O-固绿染色见缺损修复区组织染色明显减少;术后10周时,修复组织与周边软骨组织整合程度增加,主要由透明变形的纤维软骨及类透明软骨细胞填满并延伸到两侧关节软骨面,底部及边缘可见骨组织及软骨增生,番红O-固绿染色见修复组织内染色轻度减少,与正常软骨染色区别不明显;术后14周时,表面主要为纤维软骨细胞或类透明软骨细胞覆盖,底部及边缘软骨增生较前增加,但镜下形态与正常软骨组织仍有区别,关节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增生骨质内可见局限性软骨灶,番红O-固绿染色见修复组织染色较淡,接近正常软骨染色。HE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缺损处修复组织实验组较对照组修复缓慢,实验组与对照组2周时组织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6、10、14周时两组组织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红O-固绿染色平均光密度值6周、10周、14周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趋势与组织学评分结果一致。[结论]SD大鼠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后,早期高强度跑台运动不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提示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应避免早期承受过度运动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股骨内髁 软骨 跑台运动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樊嵘 何智超 +2 位作者 马传雨 吴伟锋 张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9.5±4.8)岁;采用经胫骨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31.2±9.6)岁;采用经辅助内侧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位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7例患者术后获18~27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四格表法定位股骨隧道内口中心位点:A组和B组患者的X轴位点分别为25.6%±2.5%、26.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位点分别为19.8%±2.0%、3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膝关节Lyholm评分分别为(90.9±3.4)、(92.4±3.9)分,IKDC评分分别为(89.9±3.5)、(90.2±3.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骨入路和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ACL,前者位点较后者更接近髁顶位置,二者术后近期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类等长重建 创伤和损伤 经胫骨入路 经辅助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早期识别与诊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翟丽敬 马传雨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该病早期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以突发颈后酸胀、胸背部疼痛不适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致四肢瘫痪...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该病早期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以突发颈后酸胀、胸背部疼痛不适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其中2例及时行颈椎MRI明确诊断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及时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1例因诊治不及时,遗留神经损伤。结论该病早期极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对该病早期症状引起足够重视,早期识别利于及时诊治,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血肿清除
原文传递
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
9
作者 华国军 马传雨 +2 位作者 徐明明 唐广满 王星亮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的对策。方法 7例急性胸锁关节脱位和15例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胸锁关节前侧切口切开复位,脱位、骨折复位满意后放置钢板固定,分... 目的分析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的对策。方法 7例急性胸锁关节脱位和15例锁骨内侧端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胸锁关节前侧切口切开复位,脱位、骨折复位满意后放置钢板固定,分别在锁骨远、近骨折端或胸骨、锁骨端钻入锁定螺钉固定,合并脱位者行关节囊韧带修补。按Rockwood胸锁关节术后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1.5年。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住院期间发生1例,术后2个月1例,术后4个月2例;1例发生于胸锁关节脱位术后,3例发生于锁骨内侧端骨折术后;均行再手术治疗,扩大原切口进入。22例患者行内固定取出后,经过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照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胸锁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较高,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患者依从性,改进手术技术,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关节脱位 骨折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