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6—2016年祁连山南坡河流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陈治荣 陈克龙 +4 位作者 曹广超 马元希 刁二龙 陈真 王欣烨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基于1956—2016年祁连山南坡扎马什克、祁连、尕日得、青石嘴4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祁连山南坡4个水文站径流量的季节、多年平均以及Mann-Kendall突变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扎马什克... 基于1956—2016年祁连山南坡扎马什克、祁连、尕日得、青石嘴4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祁连山南坡4个水文站径流量的季节、多年平均以及Mann-Kendall突变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扎马什克、祁连、尕日得和青石嘴4个水文站径流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37亿m^(3)·(10a)^(–1)、0.18亿m^(3)·(10a)^(–1)、0.103亿m^(3)·(10a)^(–1)和0.295亿m^(3)·(10a)^(–1),其中青石嘴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较高,为16.39亿m^(3),祁连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较低,为4.57亿m^(3)。(2)从季节(由于尕日得站数据缺失,仅分析夏季)变化特征来看,61a来春季扎马什克和青石嘴水文站呈略微减少的趋势,减少倾向率分别为0.005·(10a)^(–1)、0.007·(10a)^(–1),祁连水文站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增加倾向率为0.016·(10a)^(–1);夏季扎马什克、祁连、尕日得和青石嘴4个水文站增加倾向率分为0.202·(10a)^(–1)、0.055·(10a)^(–1)、0.112·(10a)^(–1)、0.064·(10a)^(–1);秋季扎马什克、祁连和青石嘴3个水文站增加倾向率分为0.134·(10a)^(–1)、0.08·(10a)^(–1)、0.155·(10a)^(–1);冬季扎马什克、祁连和青石嘴3个水文站增加倾向率为0.007·(10a)^(–1)、0.027·(10a)^(–1)、0.087·(10a)^(–1)。(3)Mann-Kendall突变检验曲线来看,马什克、祁连和青石嘴3个水文站在UF和UB两条统计量在0.05显著性临界值直线之间径流量均发生突变,突变年份分别为2010年、1995年和201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多年平均 季节变化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下载PDF
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元希 于德永 +2 位作者 王欣烨 陈治荣 陈克龙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82,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对满足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黄河青海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开展流域间生... 生态系统服务对满足人类福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黄河青海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开展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效益、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等有着显著的意义。本文以黄河青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流域内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冻土、冰川等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和动态变化特征,利用模型模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黄河源头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并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分析
下载PDF
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元希 陈克龙 +1 位作者 冉婧媛 陈治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4,共7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为基础,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甄别青海流域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优化策略,为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人文地理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的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径流变化研究
4
作者 马元希 陈治荣 +1 位作者 王欣烨 陈克龙 《青海国土经略》 2022年第4期57-66,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中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是影响地球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水文过程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本文以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的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为例,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 全球气候变化中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是影响地球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水文过程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本文以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的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为例,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方法、R/S分析法分别对1961~2016年沙柳河流域56年来的河川径流量及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5项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并通过样本相关性热图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变化与沙柳河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沙柳河流域56年来年径流量呈线性明显增加趋势,且夏季与秋季增加趋势较为明显。(2)流域56年来,气温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降水持续增加,而相对湿度、风速及日照时数呈现降低趋势。(3)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呈现不同特征,其中与气温、降水呈现明显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风速、光照时数呈现明显负相关,且气候因子对径流量贡献率排序为: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青海湖 沙柳河流域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治荣 曹广超 +2 位作者 陈克龙 马元希 王欣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2,共6页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分区 GS+ ARCGIS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青海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6
作者 马元希 谢丹 +1 位作者 宋卓玛 张文兰 《青海国土经略》 2017年第3期52-57,共6页
本文以青海省9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结果发现:(1)青海省九家开发区总体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明显,地处本省东部的开发区集约度优于... 本文以青海省9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结果发现:(1)青海省九家开发区总体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明显,地处本省东部的开发区集约度优于本省西部的开发区;(2)开发区集约度平均分值为60分,其中集约度最高的为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集约度为88.86分,处于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认为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主成分分析法 青海省
下载PDF
西宁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与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元希 《青海环境》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其对土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开发区用地结构,从而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就西宁市辖区内四个开发区为... 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其对土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开发区用地结构,从而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就西宁市辖区内四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四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横向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宁市辖区四个开发区在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横向对比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30个样点水鸟监测数据集(2018)研发
8
作者 马元希 孙建青 +3 位作者 侯元生 陈克龙 陈治荣 王欣烨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2期209-216,381-388,共16页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通过对流域2018年全年水鸟监测样点生境类型的确定,统一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信息的采集记录,得到青海湖流域30个样点水鸟监测数据集(2018)。该数据集包括:(1)水鸟监测时间及频率;(2)监测样地概况和样地位置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3)水鸟鸟种构成;(4)2018年新增水鸟观测记录;(5)不同时期及全年水鸟分布;(6)水鸟种群数量占世界分布1%种群数量的百分比;(7)2014-2018年水鸟种群动态变化;(8)2014-2018全年水鸟数量;(9)2018年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迁徙期水鸟分布情况;(10)2018年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个体数达到千量级鸟种;(11)2014-2018年四种主要集群繁殖水鸟数量。数据集存储为.shp和.xls格式,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共为71 KB(压缩为2个文件,55.7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青藏高原 水鸟监测 2018
原文传递
青海湖流域31样地植被监测数据集(2018)的组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治荣 侯元生 +2 位作者 陈克龙 马元希 王欣烨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1期73-77,I0075-I0079,共10页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2018年,对流域内31个样点的植被进行了监测,包括样地的植被类型、高度、覆盖度、生物量、科、属、种等,得到青海湖流域31样地植被监测数据集(2018)。该数据集包括:(1)监测样地概况和样地位置数据;(2)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的植被类型结构;(3)七种地带性植被主要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4)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鸟类栖息地、普氏原羚活动区植被生物量及可利用生物量统计;(5)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植物结构、生物量年度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流域 青藏高原 植被监测 样地
原文传递
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监测数据集(2018)的组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得胜 孙建青 +3 位作者 侯元生 陈克龙 陈治荣 马元希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2期309-316,481-488,共16页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 青海湖流域(97°50′E-101°20′E,36°15′N-38°20′N)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本数据集主要对流域2018年全年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监测数据整理。普氏原羚监测中非繁殖期和交配期时段采用固定样点分区直数法进行监测,应用单、双筒望远镜直接计数统计视野内所见的普氏原羚个体,在产羔期采用固定样线法进行监测,应用单、双筒望远镜直接计数统计样线上所见的普氏原羚个体及行为,有条件的情况上尽量分辨公、母及幼羚,同时记录普氏原羚样区、样点生境、人为干扰、围栏、饮水点等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青藏高原 濒危物种 普氏原羚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