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贴面式瓷嵌体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典 钱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1-553,共13页
目的探讨2种陶瓷材料贴面式嵌体及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选择微创、有效的修复方法提供思考。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右上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数据,建立健康对照(HC)组、缺损对照(DC)组,根... 目的探讨2种陶瓷材料贴面式嵌体及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选择微创、有效的修复方法提供思考。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右上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数据,建立健康对照(HC)组、缺损对照(DC)组,根据2种贴面式嵌体材料[IPS e.max CAD(LD)、Lava Ul‐timate(LU)]以及不同的纤维桩位置[无纤维桩(NP)、颊侧根管纤维桩(B)、腭侧根管纤维桩(P)、颊腭侧根管纤维桩(BP)],建立8个实验模型(LD_(NP)、LD_(B)、LD_(P)、LD_(BP)、LU_(NP)、LU_(B)、LU_(P)、LU_(BP))组,模拟轴向和侧向载荷,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结构最大主应力峰值,采用颊尖位移量分析颊尖顶位移变化量。在各实验组中:缺损尖端牙体应力峰值与DC组进行变化量分析;颊尖位移量、釉质应力峰值、牙本质应力峰值与HC组进行变化量分析,变化量百分数相差小于5%认为是无差异的。结果LD组与LU组均可有效减小缺损尖端牙体的应力峰值,且LD组降幅更为显著。关于贴面式嵌体及树脂粘接剂应力,LD组高于LU组,并且呈现同一材料不同实验组之间应力峰值相近。此外,双根管纤维桩组可显著减小颊尖位移量。结论贴面式瓷嵌体可在穿髓非龋性颈部缺损的修复中进行应用,且与Lava Ultimate相比,IPS e.max CAD可更好保护尖端牙体组织,此外推测联合颊腭双根管纤维桩修复时可减小整体变形量及修复体脱粘接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式瓷嵌体 纤维桩 应力分析 颊尖位移量
下载PDF
IPS e.maxCAD和Lava Ultimate在贴面修复中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黄依欢 李委航 +3 位作者 马典 陈瑾 钱捷 李旭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目的对比不同厚度的2种材料制作的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情况,为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提取左上颌第一磨牙的Micro CT数据,按不同厚度(0.6和1.0 mm)及不同材料[IPS e.maxCAD(LD)和Lava Ultimate(LU)]建立... 目的对比不同厚度的2种材料制作的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情况,为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提取左上颌第一磨牙的Micro CT数据,按不同厚度(0.6和1.0 mm)及不同材料[IPS e.maxCAD(LD)和Lava Ultimate(LU)]建立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4个有限元模型,分别为LD0.6、LD1.0、LU0.6和LU1.0,模拟口内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向载荷F1和侧方载荷F2,记录各载荷时贴面、牙体组织和粘接层的最大主应力(MaxPS)和最小主应力(MinPS)的大小及分布情况,对MaxPS和MinPS进行百分比量化的定量分析,并用威布尔分析计算各模型的失效概率。结果1)仅釉质达到该材料的拉伸强度;2)在各组中,LD组的贴面所受到MaxPS和MinPS绝对值显著大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1.4%~34.7%和-18.2%~-9.5%;而LD组的牙体组织以及粘接层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小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87.1%~2.4%和-1.4%~16.9%。当修复体厚度由0.6增加为1.0 mm时,LD组的贴面所受到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显著减小,变化量分别为20.0%~21.0%和-5.7%~-3.9%;而LU组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变化不明显;3)F1的整体模型失效概率为LU0.6>LU1.0>LD0.6>LD1.0,轴向载荷F2的整体模型失效概率为LU0.6>LU1.0>LD1.0>LD0.6,F1的失效均低于F2。结论1)比起LU,LD制作的贴面承担更大的应力,从而保护其龈方的牙体组织和粘接层;2)厚度对LD的应力分布影响显著,而对LU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贴面 材料 厚度
下载PDF
AlNP/Al复合材料与6061Al低温连接组织演变机理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盼盼 马典 +4 位作者 李昊岳 王子鸣 何鹏 林铁松 龙伟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为了防止在高温下连接电子器件发生破坏,并改善常用的低温SnAgCu钎料对母材25%(体积分数)AlNP/Al复合材料与6061Al合金表面的润湿性,对母材表面进行磁控溅射Ni薄层或Ti/Ni双金属薄层的预金属化处理,再用SnAgCu钎料进行连接,可得到结合... 为了防止在高温下连接电子器件发生破坏,并改善常用的低温SnAgCu钎料对母材25%(体积分数)AlNP/Al复合材料与6061Al合金表面的润湿性,对母材表面进行磁控溅射Ni薄层或Ti/Ni双金属薄层的预金属化处理,再用SnAgCu钎料进行连接,可得到结合良好的接头。双金属化后接头两侧界面组成为母材/Ti-Al/Ti/Ti-Ni/Ni/Ni-Sn-Cu/β-Sn+Ag3Sn。不同元素之间扩散速率的差异导致了界面反应层不同位置的物相成分差异,从镀Ni层向焊缝中心方向,反应层的物相呈(Ni,Cu)3Sn,(Ni,Cu)3Sn2,(Ni,Cu)6Sn5,(Ni,Cu)3Sn4的变化趋势。Ti元素的加入可显著提高镀Ni层与母材的结合力,在250℃下保温1-5 min,钎焊双金属化处理后的母材所得接头抗剪强度可达28-35 MPa,断裂发生在β-Sn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AlNP/Al复合材料 低温钎焊 SnAgCu钎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磁性微晶玻璃连接锂铁氧体接头组织演变及磁性能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倩倩 马典 +2 位作者 林盼盼 林铁松 何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0,共7页
锂铁氧体的玻璃连接技术能够克服常规烧结法无法制备复杂结构微波铁氧体构件的困难,并且微晶玻璃能够在铁氧体接头中原位析出磁性微晶相,进而实现连接件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并制备LFBi5B、LFBi15B、LFBi25B微晶玻璃钎料用于连接锂铁氧... 锂铁氧体的玻璃连接技术能够克服常规烧结法无法制备复杂结构微波铁氧体构件的困难,并且微晶玻璃能够在铁氧体接头中原位析出磁性微晶相,进而实现连接件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并制备LFBi5B、LFBi15B、LFBi25B微晶玻璃钎料用于连接锂铁氧体,研究微晶玻璃在锂铁氧体表面的润湿性,钎料成分和连接温度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及锂铁氧体接头中焊缝的磁性来源。结果表明,三种微晶玻璃在铁氧体表面均具有较好的润湿性,锂铁氧体接头中原位析出LiFeO;晶体;随着连接温度升高,部分析出晶溶解,生成少量钛酸铋晶须。第一性原理模拟结果表明,钎缝中析出的主晶相LiFeO;总磁矩不等于0,上下自旋能带不对称,态密度图呈现自旋劈裂状态,均证明LiFeO;晶体具有磁性,其磁性来源为Fe、O原子的p、d态电子交换作用。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采用微晶玻璃连接锂铁氧体实现了接头中LiFeO;磁性微晶相的原位形成,验证了LiFeO;晶体的磁性来源,为磁性接头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晶玻璃 铁氧体 微观组织 磁性能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学习的智能数据收集
5
作者 马典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随着慕课、微课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而硬件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在慕课、微课的学习中通过收集学生的各种行为来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制定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这个过... 随着慕课、微课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而硬件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在慕课、微课的学习中通过收集学生的各种行为来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制定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将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数据收集 网络学习 模型创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