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可作为预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铨 宋海峰 +7 位作者 马冰磊 张喆楠 周朝晖 李傲林 刘军 梁磊 朱时雨 张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PNI)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将PNI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PNI)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将PNI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8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个血液学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最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确定其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PNI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根据ROC曲线最大约登指数得出PNI最佳截断值为47.3。低水平的PNI与患者高龄、低体重指数、更高的肿瘤病理T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较低的PNI与较差的OS和DFS均显著相关(P<0.05),此外,高龄、低体重指数、肿瘤坏死、更高的肿瘤病理T分期及Fuhrman分级均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种血液学指标中,只有PNI不论作为连续变量(HR=0.9,95%CI=0.828~0.978,P=0.013)还是分类变量(HR=2.397,95%CI=1.061~5.418,P=0.036)都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非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术前低PNI是术后高病理T分期的重要预测指标,同时也是术后OS、DFS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NI作为预测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优于其他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肾细胞癌 肾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膀胱灌注的开展方式和患者管理——IUPU的经验总结
2
作者 余霄腾 方冬 +10 位作者 杨昆霖 陈宇珂 张雷 白杲琛 马冰磊 李德润 刘斯 李学松 王平 何志嵩 周利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给膀胱灌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相关指导手册和指南的引导下,我们通过全预约就诊合理控制患者数目,通过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筛查初步筛选可疑新冠肺炎患者,采取尿常规检测—医生接诊—自助缴费—规范的药物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给膀胱灌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相关指导手册和指南的引导下,我们通过全预约就诊合理控制患者数目,通过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筛查初步筛选可疑新冠肺炎患者,采取尿常规检测—医生接诊—自助缴费—规范的药物准备过程—实施灌注—灌注后监测—膀胱镜复查等一系列流程,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方式减少患者聚集并简化就诊过程,并实施合适的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自2020年2月17日至4月30日共为133例患者开展637例次灌注,平均每周57.9例次,平均每个出诊单元(8∶00~11∶30 am)29.0例次。无任何患者或医护工作人员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所有患者无并发严重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故通过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IUPU)管理经验,可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实现安全有效的膀胱灌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灌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 管理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影响患者临床治愈和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宇 叶林·木拉提 +13 位作者 梁磊 李秦汉 张喆楠 马冰磊 张铨 李志存 吴天俣 刘亿骁 谌诚 张骞 虞巍 张凯 何志嵩 周利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患者临床治愈和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96例行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90±6.3)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75(0.36~264.20... 目的探讨影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患者临床治愈和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96例行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90±6.3)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75(0.36~264.20)ng/ml,前列腺体积40.0(12.0~220.9)ml,PSA密度(PSAD)0.27(0.02~3.42)ng/(ml·g)。临床分期T1c期432例,T2a/b期333例,T2c期76例,≥T3期55例。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3+3分193例,3+4分315例,4+3分162例,≥8分226例。手术方式为开放、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RP。以术后临床治愈和生化复发为研究终点。临床治愈定义为术后6周血清PSA水平下降至0.03ng/ml以下。生化复发定义为RP术后随访中,连续两次血清PSA检测>0.2ng/m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临床治愈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生化复发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96例术后中位随访58(5~241)个月。896例中678例(75.7%)达到临床治愈。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穿刺阳性针数占比是否>33%(P=0.007)和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P=0.041)是影响临床治愈的独立危险因素。共890例纳入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中172例(19.3%)发生生化复发。1、5、10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83.1%、68.4%。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尚未达到,截至末次随访平均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为181(95%CI 172~18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是否达到临床治愈(P=0.001)和术后病理分期(P<0.001)是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穿刺阳性针数占比和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是影响RP术后临床治愈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后是否达到临床治愈是RP术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生化复发 临床治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