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时变绿色车辆路径问题
1
作者 郄心桐 马凯臻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年第9期25-31,共7页
为改善冷链物流配送活动中高能耗高碳排放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令客户满意的时变绿色车辆路径问题。考虑到时变速度连续变化的特点,采用多项式函数刻画车辆行驶速度,在车辆载重和客户时间窗等约束下,构建总成本最小和客户... 为改善冷链物流配送活动中高能耗高碳排放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令客户满意的时变绿色车辆路径问题。考虑到时变速度连续变化的特点,采用多项式函数刻画车辆行驶速度,在车辆载重和客户时间窗等约束下,构建总成本最小和客户满意度最大的多目标模型。通过引入大规模邻域搜索操作改进NSGA-II的局部搜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兼顾经济、环境和客户三方面要求,为决策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改进的NSGA-II在总成本方面平均降低了5.54%,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平均提高了1.48%,表现出较好的求解性能。与静态路网下路径优化结果对比,本模型降低平均8.88%的经济成本和13.65%的碳排放量,提高平均18.11%的客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工程 车辆路径问题 多目标遗传算法 时变路网 客户满意度 低碳条件
下载PDF
生命与存在:陶瓷艺术批评的不可通约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凯臻 《陶瓷研究》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陶瓷艺术批评的现实困境不是简单的失语与缺席,而是批评方向的迷失。当下的陶瓷艺术批评从话语的使用到文本的呈现,基本是在美术、设计等异域批评环境中生成的。所以,这种批评往往是站在异域立场,对陶瓷艺术的反身观照,这种我与他者之... 陶瓷艺术批评的现实困境不是简单的失语与缺席,而是批评方向的迷失。当下的陶瓷艺术批评从话语的使用到文本的呈现,基本是在美术、设计等异域批评环境中生成的。所以,这种批评往往是站在异域立场,对陶瓷艺术的反身观照,这种我与他者之间具有可通约性的批评文本,其目光只能在艺术的普遍规律层面上进行"艺术概论"式扫描,它难以深入至"陶瓷之所以为陶瓷"的内部体系中实现高适配度的批评,也不可能衍生出合乎陶瓷艺术本质属性的评价体系建构。它以其不知"我是谁"的暧昧性,从根本上不能对陶瓷艺术的身份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准确描述,遑论对其深入而准确的批评。本文认为:无论陶瓷艺术批评的体系如何繁芜与庞杂,有一个基本观照点不可更易,即不可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批评 不可通约性 本质属性 意义场域
下载PDF
身体:作为陶瓷的文化隐喻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凯臻 《陶瓷研究》 2019年第3期45-53,共9页
陶瓷是人类通过身体与泥土的亲昵互动而生成的,事关人类如何存在的物质与精神交融并存的文化形式。陶瓷的核心价值由人的身体,以及由此所获经验所构建。但在陶瓷文化的历史叙述中,身体与身体经验逐渐溢出,与之呼应,陶瓷的意涵也在陶瓷... 陶瓷是人类通过身体与泥土的亲昵互动而生成的,事关人类如何存在的物质与精神交融并存的文化形式。陶瓷的核心价值由人的身体,以及由此所获经验所构建。但在陶瓷文化的历史叙述中,身体与身体经验逐渐溢出,与之呼应,陶瓷的意涵也在陶瓷的消费空间被重新定义。因此,当下陶瓷文化的研究能否将陶瓷放回其生成场所中去解析,并在陶瓷本然且狡有的发展脉络中,以批判性的眼光发现其身体的文化隐喻,才是能否深度理解陶梵文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身体 身体经验 隐喻 消费空间
下载PDF
陶艺,何以现代——身体维度的观察与理解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凯臻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9年第5期1-13,共13页
现代陶艺于二十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但至今尚无一个可清晰描述与认知现代陶艺的恰当角度与理论框架。以身体维度透视现代陶艺,就是通过对中国陶艺史的梳理,确立一个研究现代陶艺的逻辑起点,以身体为透镜,通过追溯"陶"的本原意... 现代陶艺于二十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但至今尚无一个可清晰描述与认知现代陶艺的恰当角度与理论框架。以身体维度透视现代陶艺,就是通过对中国陶艺史的梳理,确立一个研究现代陶艺的逻辑起点,以身体为透镜,通过追溯"陶"的本原意义,以及对"制陶时代"、"陶瓷时代"与"陶艺时代"的代际特征分析,打通深入探究现代陶艺的路径,明确其存在理论基础,据此辨析现代陶艺与其它艺术形态的本质区别,最终把握现代陶艺的本质与意义:现代陶艺不是一个具有其它意义指向的形态系统,现代陶艺是以身体意涵的复活,或救赎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陶艺 身体 权力规训 制陶时代 陶瓷时代 身体本位
下载PDF
现代陶艺的逻辑链条与学术畛域——以中国长春国际陶艺大赛作为观照点的批评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凯臻 《陶瓷研究》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以"第8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暨首届"亚泰·莲花山杯"国际陶艺大赛"为观照点,以大赛部分获奖作品为批评对象,将现代陶艺梳理为由"必然元素"与"自由元素"为主要元素的逻辑链条,并... 以"第8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暨首届"亚泰·莲花山杯"国际陶艺大赛"为观照点,以大赛部分获奖作品为批评对象,将现代陶艺梳理为由"必然元素"与"自由元素"为主要元素的逻辑链条,并以此为思考基准,从学理上辨析现代陶艺的学术畛域。链条的非逻辑的连接与组合以及学术畛域的模糊,必然会动摇现代陶艺的存在论基础与理论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陶艺 长春国际陶艺大赛 逻辑链条 必然元素 自由元素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鸟”图像到“铜奔马”的时空隐喻——以跨文化视域下“物像倒置表现”的视觉诠释为逻辑起点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凯臻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223-260,共38页
本文从汉画像石艺术这一人类视觉文化基因库中,提取“物象倒置表现”这一经典的视觉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将这一视觉方式置于世界艺术,包括原始艺术、古典艺术、民间艺术的跨文化视域中,进行“原始”与“科学”两种思维及视觉方式的并... 本文从汉画像石艺术这一人类视觉文化基因库中,提取“物象倒置表现”这一经典的视觉方式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将这一视觉方式置于世界艺术,包括原始艺术、古典艺术、民间艺术的跨文化视域中,进行“原始”与“科学”两种思维及视觉方式的并置比较与思考,进而以此为逻辑起点,梳理、辨析及诠释从汉画像石“鸟”图像到“铜奔马”的时空隐喻,探索其“原型”的编码方式,从而在艺术学与人类学的意义层面上,实现对早期人类这一独特的视觉方式的基本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鸟图像 铜奔马 视觉方式 物象倒置表现 图像诠释 时空隐喻
下载PDF
陶瓷艺术:只做只有陶瓷艺术能做的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凯臻 《景德镇陶瓷》 2012年第5期9-9,共1页
这个拗口的题目,是从英国诗人T·S·艾略特谈现代诗歌时的一句话借来并翻用的。他说:“诗歌只做诗歌能做的事。”其实,岂止是诗歌,任何艺术形式在至高层面上,这句话都适用。近些年,瓷画突然成了画家们的一个兴奋点,与此... 这个拗口的题目,是从英国诗人T·S·艾略特谈现代诗歌时的一句话借来并翻用的。他说:“诗歌只做诗歌能做的事。”其实,岂止是诗歌,任何艺术形式在至高层面上,这句话都适用。近些年,瓷画突然成了画家们的一个兴奋点,与此同时,各类瓷画艺术展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如近期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2012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展”就很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艺术形式 陶瓷绘画 艺术展 诗歌 美术馆 瓷画 中国
下载PDF
在无形与有形之间--魏鲁安艺术探索的意义
8
作者 马凯臻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212,共1页
魏鲁安的作品总有一种温润而典雅的诗情,其画面中,沉潜着诸多相融与互映的对立范畴:斑驳但不残破,色彩自由流动,但又呈现明确的被控制感,这是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图像构建。西方绘画的构建,从古典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 魏鲁安的作品总有一种温润而典雅的诗情,其画面中,沉潜着诸多相融与互映的对立范畴:斑驳但不残破,色彩自由流动,但又呈现明确的被控制感,这是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图像构建。西方绘画的构建,从古典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除艺术理念、表现对象发生了逆转,其艺术语言也有了革命性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 西方绘画 艺术探索 写实主义 表现主义 自由流动 被控制感 古典主义
下载PDF
李砚祖《湖山》瓷板画
9
作者 马凯臻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38-138,共1页
陶瓷在烧造过程中,因温度引起釉的组分的呈色变化而出现所谓“窑变”现象。如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均窑,其使用乳浊釉,呈色剂为氧化铜,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入窑一色,出窑万华”的窑变效果。当代高温窑变陶瓷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陶瓷... 陶瓷在烧造过程中,因温度引起釉的组分的呈色变化而出现所谓“窑变”现象。如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均窑,其使用乳浊釉,呈色剂为氧化铜,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入窑一色,出窑万华”的窑变效果。当代高温窑变陶瓷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就,是景德镇继宋代影青、元代青花釉里红、明代五彩、清代粉彩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板画 陶瓷作品 氧化铜 景德镇 釉里红 温度 宋代 青花
下载PDF
自觉的疏离与有距离的接近——朱天杰山水艺术解读
10
作者 马凯臻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肚子里存下不少词儿,左挑右拣,想弄些恰当的,用来描述朱天杰笔下的山水。但当我把它们攒到一块,并与朱天杰的作品比对时,感觉不对了。当然,这些词都不赖,用其状写别家山水恰如其分,但用在朱天杰这儿却不行。不准确,有距离。比如,我想说... 肚子里存下不少词儿,左挑右拣,想弄些恰当的,用来描述朱天杰笔下的山水。但当我把它们攒到一块,并与朱天杰的作品比对时,感觉不对了。当然,这些词都不赖,用其状写别家山水恰如其分,但用在朱天杰这儿却不行。不准确,有距离。比如,我想说朱天杰的山水是迷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挑 南北地域 生命结构 反向运动 无长物 审美层次 戏剧理论 审美诉求 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
下载PDF
李砚祖高温色釉“瓷语”系统的诗学阐释
11
作者 马凯臻 李砚祖(图) 《陶瓷研究》 2021年第2期15-25,共11页
首先解释,本文因何撇开既已存在的"瓷绘"一词,而用"瓷语"指代李砚祖的高温色釉作品。简言之:在我对李砚祖高温色釉作品的体认框架中,无法纳入一般绘画性的信息编码方式,并以此对李砚祖的高温色釉作品进行类型化的... 首先解释,本文因何撇开既已存在的"瓷绘"一词,而用"瓷语"指代李砚祖的高温色釉作品。简言之:在我对李砚祖高温色釉作品的体认框架中,无法纳入一般绘画性的信息编码方式,并以此对李砚祖的高温色釉作品进行类型化的教条式阐释;所以,本文必须重新设置一个虽然陌生,却是符合高温色釉生成逻辑的,以及可彰显李砚祖高温色釉作品本体特征的语义场,并以此回避"瓷绘"之"绘"的经验法则、修辞策略等知识系统建构起的阐释框架。我以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直面李砚祖的高温色釉作品,并通顺地解读那些被这个语义场恰切覆盖的主要特性。至于更详细的说明正是下面企图梳理与辨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色釉 经验法则 本体特征 语义场 系统建构 修辞策略 编码方式 绘画性
下载PDF
民间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美学价值重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桂英的剪纸及其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12
作者 马凯臻 《艺术生活》 2020年第3期71-80,共10页
王桂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剪纸传承人。她以独特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以文化人类学的关照角度,通过对王桂英的生活与艺术,以及两者相互依托的关系展开深入... 王桂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剪纸传承人。她以独特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以文化人类学的关照角度,通过对王桂英的生活与艺术,以及两者相互依托的关系展开深入解读,我们会发现民间艺术在当代语境中重建美学价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桂英 剪纸 生活与艺术 在场 视觉方式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永远的九岁——写给小萝卜头
13
作者 马凯臻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4年第12期8-9,共2页
关键词 小萝卜头 石榴树 红岩烈士 蝴蝶 丹顶鹤 新中国诞生 热爱生命 嗷嗷待哺 《红岩》 政治力量
下载PDF
永远的九岁——写给小萝卜头
14
作者 马凯臻 梁艳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3年第20期6-7,共2页
你,瘦骨嶙峋却挑着一颗大大的脑袋,令所有见到你的人都心生怜情。当你像羽毛一样飘落在血泊中时,你只有9岁。那时的你,瘦小得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孱弱得就像一棵未及展开年轮的树苗。
关键词 热爱生命 年轮 刽子手 羽毛 蝴蝶 脑袋 树苗 电网 展开 石榴树
下载PDF
在无形与有形之间——魏鲁安艺术探索的意义
15
作者 马凯臻 《收藏与投资》 2019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魏鲁安,1959年8月13日生,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工作。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现任教于该校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油画学会理事。魏鲁安的作品总有一种温润而典雅的诗情,其画面中,沉潜着诸多相... 魏鲁安,1959年8月13日生,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工作。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现任教于该校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油画学会理事。魏鲁安的作品总有一种温润而典雅的诗情,其画面中,沉潜着诸多相融与互映的对立范畴:斑驳但不残破,色彩自由流动,但又呈现明确的被控制感,这是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图像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协会员 南京艺术学院 油画专业 油画系 美术学院 山东日照 艺术探索 江苏油画
下载PDF
从“一群人”的世俗欢愉,到“一堆人”的灵魂罹难——贺丹艺术解读
16
作者 马凯臻 《油画艺术》 2017年第3期53-54,共2页
贺丹喜欢画人。第一次粗粗浏览贺丹的作品,首得印象,贺丹画了两类人,“一群人”和‘一堆人”。不是玩弄文字游戏,因为只要依着贺丹的艺术行旅一路梳理下来,两者的不同一目了然。
关键词 艺术 人物 世俗 解读 灵魂 文字游戏
下载PDF
“实力派”是个什么派?
17
作者 马凯臻 《景德镇陶瓷》 2011年第6期17-17,共1页
如今一些书画家办展览,出画册,甚至印名片,总爱在姓名前冠以“实力派”三个字。“实力派”是个什么派?似没有具体的定义,边界模糊得很。
关键词 "实力派" 画家 绘画作品 艺术品
下载PDF
“我自无相”即风景
18
作者 马凯臻 《国画家》 2023年第4期66-68,F0003,共4页
与一般的“只求活着”不同,官员、学者、画家、商人等,总有一种塑造身份的潜在或显在的心思与渴望,让社会承认,让同行承认,起码让自己承认……不然便是枉活。就算有人“采菊东篱下”,淡泊无欲了,清静自守了,也是与“只求活”有霄壤之别的。
关键词 采菊东篱下 活着 自守 承认
原文传递
永远的九岁
19
作者 马凯臻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09年第8期6-7,共2页
你,瘦骨嶙峋却扛着一颗大大的脑袋,令所有见到你的人都心生怜悯。当你像羽毛一样飘落在血泊中时,你只有九岁,瘦小得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孱弱得就像一棵未及伸展的树苗。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永远的九岁》 马凯臻
原文传递
贺丹艺术读解
20
作者 马凯臻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5,共5页
贺丹喜欢画人。第一次粗略浏览贺丹的作品,首得印象,贺丹画了两类人,“一群人”和“一堆人”。不是玩弄文字游戏,因为只要依着贺丹的艺术行旅一路梳理下来,两者的不同一目了然。
关键词 艺术 读解 文字游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