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溴化物催化一步合成乙酸苏合香酯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剑剑 贾卫民 +1 位作者 王之建 吴景雨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研究了以苯乙烯、乙酸为原料,稀土溴化物为催化剂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催化剂的量为苯乙烯的1.3%(物质的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反应8 h。苯乙烯转化率达50%,标题化合物的选择性达90%。该反应体系不仅条件温和,且选择性高。... 研究了以苯乙烯、乙酸为原料,稀土溴化物为催化剂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催化剂的量为苯乙烯的1.3%(物质的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反应8 h。苯乙烯转化率达50%,标题化合物的选择性达90%。该反应体系不仅条件温和,且选择性高。而催化剂和回收的原料可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催化剂 乙酸苏合香酯 绿色化学
下载PDF
松节油一步制备α-松油醇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剑剑 韩孟竹 +1 位作者 吴景雨 贾卫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研究了由松节油一步合成α-松油醇的新工艺。根据松节油水合反应的要求,设计了氯乙酸与松节油的摩尔比、水与松节油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及辅助催化剂三氧化铬用量的正交试验。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氯乙酸/松节油的摩尔比=2:1... 研究了由松节油一步合成α-松油醇的新工艺。根据松节油水合反应的要求,设计了氯乙酸与松节油的摩尔比、水与松节油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及辅助催化剂三氧化铬用量的正交试验。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氯乙酸/松节油的摩尔比=2:1,水/松节油的摩尔比=4:1,助催化剂三氧化铬为松节油的0.5%(质量分数)。松节油转化率达85%,α-松油醇选择性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节油 松油醇 氯乙酸 水合反应
下载PDF
2,3,3a,4,5,6,7,7a-八氢-5-氧代-4,7-桥亚甲基茚的合成
3
作者 韩孟竹 马剑剑 +1 位作者 吴景雨 贾卫民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49,共3页
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新工艺。以双环戊二烯为起始原料,首先与25%的硫酸(n(双环戊二烯)∶n(硫酸)=1∶1)进行水合反应制得3a,4,5,6,7,7a-六氢-5-羟基-4,7-桥亚甲基茚,收率达82%;其次用5%Pd/C作为催化剂对3a,4,5,6,7,7a-六氢-5-羟基-4,7... 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新工艺。以双环戊二烯为起始原料,首先与25%的硫酸(n(双环戊二烯)∶n(硫酸)=1∶1)进行水合反应制得3a,4,5,6,7,7a-六氢-5-羟基-4,7-桥亚甲基茚,收率达82%;其次用5%Pd/C作为催化剂对3a,4,5,6,7,7a-六氢-5-羟基-4,7-桥亚甲基茚进行加氢反应制得2,3,3a,4,5,6,7-7a-八氢-5羟基-4,7-桥亚甲基茚,收率90%;最后用30%过氧化氢(n(2,3,3a,4,5,6,7-7a-八氢-5羟基-4,7-桥亚甲基茚)∶n(过氧化氢)=1∶2)氧化加氢产物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84%,反应总收率在58%以上。该过程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污染小,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 2 3 3a 4 5 6 7 7a-八氢-5-氧代-4 7-桥亚甲基茚 水合反应 绿色氧化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基于HAT-CN/m-MTDATA中间连接层的叠层OLED光电性能研究
4
作者 袁晟杰 张一鸣 +3 位作者 马剑剑 田野 吕昭月 谢海芬 《物理实验》 2022年第9期8-14,20,共8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等中小屏幕,叠层层OLED作为提升器件寿命、亮度和效率的方法倍受关注.以n型材料HAT-CN和p型材料m-MTDATA构筑中间连接层、NPB/C545T∶Alq/Alq为发光单元,通过多源真...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等中小屏幕,叠层层OLED作为提升器件寿命、亮度和效率的方法倍受关注.以n型材料HAT-CN和p型材料m-MTDATA构筑中间连接层、NPB/C545T∶Alq/Alq为发光单元,通过多源真空沉积系统制备叠层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表明:150mA·cm^(-2)电流密度下,叠层器件的电流效率(5.7cd/A)和发光亮度(8 557cd·m^(-2))可达常规器件(2.3cd/A,3 460cd·m^(-2))的2.5倍,实现了低驱动电流密度下的高亮度和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中间连接层 电荷产生层 电荷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