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秧龄机插稻氮素利用特性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奇华 吴修 +4 位作者 陈博聪 马加清 高洁 张士永 陈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3-31,共9页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阐明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和利用效率。试验设置手栽稻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植株氮素需求、吸收、转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比手栽稻推迟4-13 d;孕穗至成熟期,中早熟品种氮素需求量小于手栽稻,中晚熟品种则大于手栽稻;孕穗至抽穗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与茎鞘的氮素输出量、输出率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氮素输出量、输出率、转换率升高;成熟期,穗部氮素吸收量降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株氮素需求量、孕穗至抽穗期茎鞘氮素输出量、输出率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最密切;叶片氮转换率与平均气温的关联性最紧密。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生产中,可依据品种特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减少中早熟品种长秧龄机插稻穗肥的施用比例,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中晚熟品种穗肥的施用比例,采取有效的农艺调控,提高稻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尽量弥补超秧龄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该研究可为长秧龄机插水稻的大田氮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氮素 温度 长秧龄 机插稻 利用特性
下载PDF
水稻籽粒激素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奇华 吴修 +4 位作者 陈博聪 高洁 陈峰 任陈鉴 马加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6-1711,共6页
水稻籽粒激素含量甚微,却能有效调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籽粒中激素(IAA、GA1+4、Z、ZR、iPA、ABA、ETH)含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各激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和调控机理进行综... 水稻籽粒激素含量甚微,却能有效调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籽粒中激素(IAA、GA1+4、Z、ZR、iPA、ABA、ETH)含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各激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和调控机理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激素 产量 品质 调控效应
下载PDF
委内瑞拉农业科技考察报告
3
作者 万书波 吴乃科 +3 位作者 马加清 韩志景 郎丰庆 王庆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委内瑞拉 南美洲 农业 养牛业 种植业
下载PDF
山东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提取与RT-PCR检测研究
4
作者 徐建第 吴修 +3 位作者 张全芳 马加清 陈峰 杨连群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1-3,7,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DSRNA 病毒检测 RT-PCR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庆雷 王凯荣 +4 位作者 马加清 杨连群 谢小立 张士永 袁守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39-1545,共7页
基于1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了无肥对照(CK)、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C)、NPK化肥配施(NPK)、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NPK+C)、减量施肥(F+1/2C) 5个处理,通过测定各处理土壤P素肥力指标和水稻植株P含量,研... 基于1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了无肥对照(CK)、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C)、NPK化肥配施(NPK)、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NPK+C)、减量施肥(F+1/2C) 5个处理,通过测定各处理土壤P素肥力指标和水稻植株P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P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了0~20 cm土壤P素肥力特性和水稻对土壤P素的吸收利用,对20~40 cm土壤P素肥力影响不大。NPK化肥配施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108.8%和31.9%,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显著。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NPK化肥配施相比,耕层土壤Olsen-P和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84.3%和19.4%,土壤P素活化系数达到2.96,差异显著,各生育期水稻植株P含量(稻谷除外)差异显著。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与无肥对照相比,耕层土壤P素肥力指标、水稻植株P含量(含稻谷)差异均不显著。减量施肥处理与NPK化肥配施相比,土壤肥力性状无明显差异,植株中P含量略有下降,稻谷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施NPK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明显改善了土壤P素肥力性状,提高了土壤P素活化度,促进了水稻对P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磷 水稻 磷营养
下载PDF
探析临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百战 邵士娟 +1 位作者 谢华玉 马加清 《农业机械》 2015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通过对临沂市近几年水稻机插栽培示范结果、存在问题和技术模式等的分析,指出今后临沂市发展水稻机插秧的对策,为山东省乃至黄淮稻区发展水稻机插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存在问题 对策 临沂市
下载PDF
盐碱地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加清 孙公臣 +1 位作者 张世永 袁守江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19-20,共2页
盐碱地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马加清孙公臣张世永袁守江(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272177)我省沿黄地区有大量的次生盐碱和涝洼地,多年来一直以种植旱作物为主,产量低而不稳。进入90年代,部分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将旱作物改成了水... 盐碱地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马加清孙公臣张世永袁守江(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272177)我省沿黄地区有大量的次生盐碱和涝洼地,多年来一直以种植旱作物为主,产量低而不稳。进入90年代,部分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将旱作物改成了水稻,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茬稻 盐碱地 高产性 栽培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赵庆雷 吴修 +7 位作者 袁守江 王凯荣 高洁 陈峰 张士永 孙公臣 谢小立 马加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 cm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缓慢增大的态势.长期有机物循环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壤磷吸附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其对土壤磷的吸附量降低幅度达20.1%;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效果次之,单施化肥无明显效果.各施肥模式对20~40 cm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次浸提,且随浸提次数的增多而减小.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0~20 cm土壤磷素的解吸,有机物循环利用配施化肥效果更佳,其对土壤磷的累积解吸率较单施化肥提高幅度达72.2%;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20~40 cm土壤磷的解吸特性影响不大.0~20 cm土壤对磷的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均低于20~40 cm土壤.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改善了磷素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磷吸附和解吸 动态研究
下载PDF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对黄河三角洲新垦土壤肥力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庆雷 刘奇华 +6 位作者 信彩云 边文范 李景岭 王瑜 陈峰 马加清 郑东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黄河三角洲荒地资源丰富,对这些荒地的开垦、改良和培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必然要求。为了探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在黄河三角洲新开垦荒地地力培育和稻谷增产中的作用,于2017... 黄河三角洲荒地资源丰富,对这些荒地的开垦、改良和培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必然要求。为了探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在黄河三角洲新开垦荒地地力培育和稻谷增产中的作用,于2017年在该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稻谷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 CK:不施肥;CG:常规施肥;CGY1:常规施肥+有机肥2 250 kg/hm^2;CGY2:常规施肥+有机肥4 500 kg/hm^2;CGS1:常规施肥+生物肥2 250 kg/hm^2;CGS2:常规施肥+生物肥4 500 kg/hm^2。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后土壤碱解氮含量较试验前显著提高,除CGS处理外较其它处理常规施肥显著降低,且处理CGY2降幅达34.06%。处理CGS2土壤Olsen-P含量较试验前显著提升,其余处理均有所下降;与CG相比,处理CGY2和CGS2土壤Olsen-P含量分别显著提升4.52%和25.38%。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均显著减少,与CG处理相比,处理CGY2和CGS2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土壤速效钾显著降低。与CG相比,处理CGY1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处理CGY2、CGS1和CGS2通过提高二次枝梗数和有效穗数,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提高幅度最高达40.27%。施肥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使稻谷籽粒长、宽及周长变短,投影面积变小,千粒重降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升了稻谷产量,但对新开垦荒地肥力提升效果有限,必须与秸秆还田等其他培肥途径相结合才有望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肥 黄河三角洲 土壤肥力 稻谷产量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圣稻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文银 徐凤文 +5 位作者 姜明松 陈峰 徐建第 朱其松 杨连群 马加清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78-79,共2页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圣稻18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山东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8
11
作者 吴修 杨连群 +4 位作者 陈峰 张士永 马加清 周学标 崔太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水稻是山东省高产高效作物,发展水稻生产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山东水稻生产发展概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稳固提升山东水稻生产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 山东水稻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山东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峰 孙公臣 +4 位作者 赵庆雷 刘奇华 杨百战 吴修 马加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调查了山东省近几年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今后山东省进一步发展水稻机插秧的对策。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对策 山东省
下载PDF
扬花期高温条件下施肥量对水稻高位分蘖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庆雷 吴修 +4 位作者 王瑜 李曰鹏 陈博聪 王佳 马加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61-66,共6页
近年来,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黄淮区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扬花期高温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和种植位置对水稻高位分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设常规施肥(N1)、常规施肥减量15%(N2)、常规施肥减量30%(N3)、... 近年来,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黄淮区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扬花期高温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和种植位置对水稻高位分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设常规施肥(N1)、常规施肥减量15%(N2)、常规施肥减量30%(N3)、常规施肥减量50%(N4)、不施肥(N0)5个处理;种植位置包括小区内部与小区外部两部分,小区内部是指从外部数第四行、第五株以内的稻株,小区外部是指不受其它稻株遮挡的暴露在外的边行稻株。结果表明,扬花期高温和施肥量对水稻高位分蘖影响显著,同一施肥处理,小区外部水稻高位分蘖数量和高位分蘖率均显著高于小区内部,处理N3小区外部水稻高位分蘖数量较小区内部增大了21.2倍,高位分蘖率前者较后者增大了7.0倍;不同施肥处理小区内部和外部水稻高位分蘖数量和高位分蘖率均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大:无肥处理N0小区内部与外部高位分蘖率分别为26.10%和40.74%,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扬花期高温主要影响了水稻产量性状中的穗秕粒数和结实率,同一施肥处理,小区外部水稻穗秕粒数明显高于小区内部,处理N2提高幅度达2.44倍,结实率明显低于小区内部,处理N0降低幅度达53.0%;在扬花期高温的影响下,水稻结实率随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无肥处理N0小区内部与外部水稻结实率分别较处理N1降低了17.6%和43.3%。扬花期高温促进了水稻高位分蘖的形成,降低了水稻结实率,且施肥量越小,高位分蘖率越高,结实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花期高温 施肥 水稻 高位分蘖 产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条件下水稻苗期耐盐指标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信彩云 周学标 +7 位作者 刘奇华 谢先芝 赵庆雷 王瑜 朱其松 陈博聪 王佳 马加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土,将高盐和低盐土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试验用土,在水稻两叶一心期,测定供试12个水稻材料的9个与耐盐相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指标,并对其苗期耐盐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0.34%盐浓度下,水稻苗期的株高、... 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土,将高盐和低盐土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试验用土,在水稻两叶一心期,测定供试12个水稻材料的9个与耐盐相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指标,并对其苗期耐盐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0.34%盐浓度下,水稻苗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等受到抑制,不同材料之间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明显。对各性状测定数据为参数的耐盐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综合指标,贡献率分别为55.588%和24.054%,累积贡献率为79.642%。根据D值得出海稻86对盐的耐受性最强,其次为盐粳218、日本晴。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表明,幼苗鲜重、叶绿素b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株高这5项指标对水稻苗期的耐盐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该地区水稻苗期的耐盐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水稻 耐盐指标 筛选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圣稻1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峰 徐建第 +4 位作者 朱文银 姜明松 朱其松 杨连群 马加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93-94,共2页
圣稻19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熟期早、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与抗逆性强等特点,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水稻 圣稻19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缓释复混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瑜 赵庆雷 +5 位作者 信彩云 陈博聪 刘奇华 王佳 李曰鹏 马加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18-121,共4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津稻263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0)、常规施肥对照(CK)、缓释复混肥处理(KSF)、缓释复混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KSF+N)。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津稻263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0)、常规施肥对照(CK)、缓释复混肥处理(KSF)、缓释复混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KSF+N)。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单位面积收获穗数以KSF+N处理(320万穗/hm2)最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灌浆期KSF+N处理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KSF处理,成熟期无显著差异;结实率KSF+N和KSF处理比CK提高2.92%和3.93%,同时,成穗率分别显著高于CK 14.33个和15.45个百分点;产量表现为KSF+N>CK>KSF>CK0,KSF+N和CK处理差异较小。缓释复混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在提高水稻穗数、叶面积指数及产量上优于缓释复混肥一次性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缓释复混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穗数和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速效氮肥 配比 机插水稻 产量
下载PDF
孕穗期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奇华 孙召文 +1 位作者 信彩云 马加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33-1839,共7页
为探明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圣稻1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增温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叶面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相比,施硅显著提高了高温逆境下水稻叶片干物质输出量、输出... 为探明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圣稻1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增温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叶面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相比,施硅显著提高了高温逆境下水稻叶片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对茎鞘干物质的输出转化无显著影响;减弱了自然温度下水稻叶片干物质的转化率。高温或自然温度下,施硅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库容量;高温逆境下,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结实率与产量,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自然温度下,显著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施硅后叶片输出转化效率与结实率的增加是弥补高温下水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水稻耐热栽培调控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水稻 干物质转运 产量
下载PDF
抗灰飞虱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其松 张洪瑞 +4 位作者 陈峰 徐建第 陈博聪 马加清 杨连群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93-95,共3页
灰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田间自然接虫鉴定方法表明,341份常规种质资源中高抗材料18份、中抗材料41份;38份野生稻资源中高抗2份、抗虫11份、中抗25份;656份高代材料中只有10份表现为中抗。
关键词 水稻种质 筛选 灰飞虱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山东莲藕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瑜 吴修 +4 位作者 马加清 赵庆雷 陈博聪 孙公臣 刘奇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4,共3页
山东省莲藕产业形成了地域特色各异、种植方式多元、栽培技术多样的发展特点,为农民创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东省莲藕种植业发展较快,且具有一定规模,近十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84万hm^2(27.6万亩)以上,占全国栽培... 山东省莲藕产业形成了地域特色各异、种植方式多元、栽培技术多样的发展特点,为农民创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东省莲藕种植业发展较快,且具有一定规模,近十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84万hm^2(27.6万亩)以上,占全国栽培面积的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莲藕 栽培面积 地域特色 产业形成 种植方式
下载PDF
稻麦轮作区连续秸秆还田和施肥条件下砂姜黑土无机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庆雷 信彩云 +4 位作者 王瑜 王佳 刘奇华 李景岭 马加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8,共11页
为了揭示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对砂姜黑土无机磷的影响,基于实施多年的秸秆还田与施肥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HN_1)、常规施肥量50%+秸秆全量还田(HN_4)、不施肥+秸秆全量还田(HN_0)、常规施肥+秸秆移除(N_1)、常规施肥量5... 为了揭示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对砂姜黑土无机磷的影响,基于实施多年的秸秆还田与施肥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HN_1)、常规施肥量50%+秸秆全量还田(HN_4)、不施肥+秸秆全量还田(HN_0)、常规施肥+秸秆移除(N_1)、常规施肥量50%+秸秆移除(N_4)、不施肥+秸秆移除(N_0)处理,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剖面分布及累积特点。结果表明,同等化肥施用水平下,秸秆还田较秸秆移除显著提高了土壤Ca_2-P和Fe-P的含量,提高幅度最高达219.05%和51.35%,两种形态无机磷占无机磷总量的百分比也显著提高;Ca_8-P和Al-P含量整体上有所降低,Ca_(10)-P含量显著降低,无机磷总量有所提高。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效果随化肥施用量的减少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秸秆还田不施化肥使土壤Ca_2-P、Ca_8-P、Al-P和Fe-P含量显著降低。与秸秆移除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促进了Ca_(10)-P等潜在磷源的转化和分解。Ca-P(Ca_2-P、Ca_8-P、Ca_(10)-P)和Fe-P所占比例最高,为供试土壤无机磷的主要构成形态。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的快速提升,常规施肥量50%条件下秸秆还田促进了表层土壤Olsen-P的提升,而无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Olsen-P含量的提升无明显效果。土壤Ca_2-P、Ca_8-P、Al-P和Fe-P与土壤Olsen-P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4种无机磷与土壤Olsen-P关系密切,可能为土壤有效磷的重要来源。因而,秸秆还田不施化肥会加速土壤无机磷的耗竭,秸秆还田与化肥合理配施,可通过将缓效态无机磷转化为Ca_2-P和Fe-P等高活性无机磷,提高土壤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 无机磷 剖面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