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俭 刘英华 +4 位作者 吴阳 张雪 马博健 胡悦 张朝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目的,结合辽宁省生态环境现状与特征,遵从科学合理性、系统完备性、可比可量性、动态发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建立了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参照辽宁省生态省建设标准、国家生态省建设标准,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标准值.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实际数据对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评价
下载PDF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俭 刘英华 +4 位作者 于英潭 马博健 张雪 陆冰 张朝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2-268,共7页
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不可逆性等危害特征,并且随着生物链的伸展,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为了解辽宁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10个采样断面的河道... 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不可逆性等危害特征,并且随着生物链的伸展,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为了解辽宁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10个采样断面的河道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底泥重金属(Cu、Fe、Pb、Zn、Cd、Cr、Mn、Ni)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法 太子河
下载PDF
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形态分析
3
作者 王俭 马博健 +5 位作者 于英潭 陆冰 王守鹏 刘琳 张雪 张朝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了解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性及形态特征,对城区段河流干支流中的重金属Zn,Pb,Cd,Cu,M n,Cr,Se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使用PHREEQC软件对重金属存在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样区河段7种重金属中污染... 为了解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性及形态特征,对城区段河流干支流中的重金属Zn,Pb,Cd,Cu,M n,Cr,Se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使用PHREEQC软件对重金属存在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样区河段7种重金属中污染较重的为Mn和Cr,平均值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GB 3838-200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可以归为两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PC-I(Mn,Cd,Se)主要受人为污染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PC-Ⅱ(Zn)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影响。重金属污染指数范围在28. 49—473. 76之间,表明采样区段部分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已超过可接受水平。形态分析表明,在水体中7种重金属大多以胶体(Cu(OH)_2)或沉淀(ZnCO_3、PbCO_3、MnCO_3等)的形态存在,溶解态含量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污染防治与河流水体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指数(HPI) 形态分析
下载PDF
洛阳市2017年大气氨排放清单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玉欢 王春迎 +7 位作者 孙凯 马景金 曹璟 李谦 武蕾丹 马博健 马江红 王玉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基于洛阳市不同类型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采取排放因子法构建了2017年洛阳市大气氨排放清单,并以GIS技术为基础进行2 km分辨率的空间网格分配。通过研究得出,2017年洛阳市的大气氨排放量为63.2 kt,排放强度达到4 t/km^(2)以上,... 基于洛阳市不同类型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采取排放因子法构建了2017年洛阳市大气氨排放清单,并以GIS技术为基础进行2 km分辨率的空间网格分配。通过研究得出,2017年洛阳市的大气氨排放量为63.2 kt,排放强度达到4 t/km^(2)以上,全市主要的氨排放源为畜禽养殖和农田生态系统,排放量分别为43.7 kt和10.4 kt,分别占氨排放总量的69.2%和16.5%。在畜禽养殖源中,肉牛是最大的贡献源,贡献率为30.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施用是最大的贡献源,贡献率为87.7%。各区县中,宜阳县和伊川县排放量最大,共占氨排放总量的32.0%;偃师市、伊川县为排放强度最高;空间分布特征上呈现北部氨排放量大、南部排放量少、在城市区周边氨排放量较突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氨排放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邯郸市大气PM_(2.5)时空分布及季节性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纪晓腾 马心怡 +5 位作者 马博健 鲍晓磊 马文娜 田宇婷 岳亮 牛红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9,共12页
为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后邯郸最新大气环境污染情况,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邯郸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借助Kriging插值分析模拟了邯郸市PM_(2.5)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并利用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进行聚类分析,探究邯... 为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后邯郸最新大气环境污染情况,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邯郸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借助Kriging插值分析模拟了邯郸市PM_(2.5)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并利用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进行聚类分析,探究邯郸市不同季节PM_(2.5)污染的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区分布.结果表明,邯郸市PM_(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最高平均浓度出现在冬季(75.13μg·m^(-3)),秋、春次之,最低则出现在夏季(27.64μg·m^(-3)),同时,PM_(2.5)/PM_(10)在秋冬季均高于0.55,说明邯郸市秋冬季主要以细颗粒物污染为主.PM_(2.5)污染年均值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自北向南高,西部低”的特点,污染高值区PM_(2.5)与PM_(10)、CO、NO_(2)、SO_(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O_(3)呈负相关关系,邯郸市PM_(2.5)污染以本地排放为主.传输路径分析表明,河北中部及东北部传输路径是邯郸市四季外来PM_(2.5)污染的主要传输路径;潜在源区的分布及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秋、冬三季主要贡献源区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区域,夏季贡献源区呈条带状贯穿山西省中部地区和河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克里金插值 传输路径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邯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