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思潮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同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9-14,共6页
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思想倾向。研究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可以洞悉群众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正确的思潮持续高涨并转化为物质力量,纠正错误思潮的偏颇,使之不致铸成大错,或者不致重... 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思想倾向。研究中国当代主要社会思潮,可以洞悉群众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正确的思潮持续高涨并转化为物质力量,纠正错误思潮的偏颇,使之不致铸成大错,或者不致重复铸成大错。正是出于上述目的,本文拟对建国四十年来几种主要的社会思潮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思潮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思潮 “全盘西化” “新村主义” 人民公社 毛泽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科学社会
下载PDF
浅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同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69-73,共5页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威慑江南,像一把利剑刺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从而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它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威慑江南,像一把利剑刺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从而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它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一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邓大军 千里跃进 大别山 战略反攻 敌人 历史特点 蒋介石 解放战争 部队 陕北
下载PDF
伟大的战略转移——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
3
作者 树功 王淑玲 马同增 《史学月刊》 1986年第5期68-74,共7页
长征,作为“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已经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享誉全球。今天,当我们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其艰难历程,缅怀为长征贡献生命的先烈,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战略转移的伟大意义,是很有教益的。一红军长征,... 长征,作为“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已经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享誉全球。今天,当我们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其艰难历程,缅怀为长征贡献生命的先烈,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战略转移的伟大意义,是很有教益的。一红军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这是由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条件和我党主观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 民族矛盾 政治 战略转移 统治地位 五十周年 军队 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 国民党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学习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
作者 王天文 陈忠雄 马同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1-4,共4页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全面地、精碎地阐述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理论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对于指导改...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次全面地、精碎地阐述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理论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对于指导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 共产主义社会 “直接过渡” 列宁 我国社会主义 六中全会 生产力
下载PDF
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工作重点的三次转移
5
作者 马同增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3-17,共5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多年间,党的工作重点经历了三次转移。本文拟就这三次转移中毛泽东同志的作用和光辉业绩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城市转入农村。这是我党历史上工作重点的第一次转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多年间,党的工作重点经历了三次转移。本文拟就这三次转移中毛泽东同志的作用和光辉业绩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城市转入农村。这是我党历史上工作重点的第一次转移。在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同志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却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他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工作重点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 革命转变 中国民主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八七会议” 社会主义革命 主要领导人 农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