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抑制因子锌指蛋白5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明洁 王水 +1 位作者 陈列 马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57(ZFP5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中ZFP57表达,用QPCR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ZFP57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5种乳腺癌...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57(ZFP5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中ZFP57表达,用QPCR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ZFP57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5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SUM1315、T47D、MCF-7以及ZR-75-1)中,m RNA水平ZFP57相对表达量分别是(2.866±0.1986)、(1.000±0.0993)、(6.362±0.2970)、(10.150±0.4218)、(7.8000±0.421),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为(2.689±0.0905)、(1.018±0.0561)、(7.044±0.1232)、(9.328±0.2981)、(7.390±0.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ZFP57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0558±0.0101),与癌旁组织中ZFP57的相对表达水平(0.1708±0.026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0.0707±0.013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0.0209±0.006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肿块≤2 cm为(0.0957±0.0215),2~5 cm为(0.0418±0.0111),>5 cm为(0.0198±0.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FP57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下降,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57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哿 梁梦迪 +1 位作者 周文斌 王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乳腺良性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80%,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20~30岁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生长缓慢、恶变率极低,但常由于位置浅表易于触及,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目前乳腺良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传统外科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80%,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20~30岁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生长缓慢、恶变率极低,但常由于位置浅表易于触及,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目前乳腺良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传统外科手术因术后乳房瘢痕及外形改变,难以满足病人的美容需求。手术治疗的美容效果以及病人满意程度都与切除组织的体积相关.当切除组织的体积占乳房〈10%时,美容效果和病人满意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 微创治疗 麦默通 物理消融技术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沁 马哿 +3 位作者 梁梦迪 潘红 周文斌 丁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入组患者经空心针穿刺活检后接受乳腺肿物的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门诊随访。结果:共20例的22个病灶接受微波消融治疗,术前空心针活检证实所有病灶均为良性。微波消融治疗的中位消融时间...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入组患者经空心针穿刺活检后接受乳腺肿物的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门诊随访。结果:共20例的22个病灶接受微波消融治疗,术前空心针活检证实所有病灶均为良性。微波消融治疗的中位消融时间60 s(40~150 s)。消融过程中患者无疼痛16例,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2例。术后1周或3个月超声造影随访显示所有病灶均达到完全消融。术后1周随访的17个病例术后均可触及硬结。半年后回访的10个病灶中,造影剂无填充区由术后1周的(20.77±7.03)mm缩小至(17.80±4.32)mm(P=0.24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乳房良性结节 空心针穿刺活检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竞翊 马哿 +1 位作者 夏添松 王水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肺、肝和脑是转移主要的靶器官;肝脏是实体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是乳腺癌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肝转移的过程是多...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肺、肝和脑是转移主要的靶器官;肝脏是实体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是乳腺癌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肝转移的过程是多步骤的,是乳腺癌细胞和肝组织微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进一步了解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作者论述了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肝转移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血浆EGF水平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佳 马哿 +3 位作者 黄华兴 梁梦迪 李明卉 夏添松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2015年9月20日至2016年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空心针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49例女性患者(乳腺癌组)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浆EGF水平,对照组为...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2015年9月20日至2016年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空心针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49例女性患者(乳腺癌组)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浆EGF水平,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36例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为EC-T(表阿霉素75 mg/m^2静滴,环磷酰胺600 mg/m^2静滴,序贯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21天为1个周期,术前给予8周期化疗。血浆EGF检测采用ELISA法。分析两组患者血浆EGF水平差异,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间EGF的变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浆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EGF水平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前穿刺病理标本的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化疗前两组患者EGF水平相近,化疗后化疗反应4~5级组EG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反应1~3级组(P<0.05)。化疗反应4~5级组EGF化疗后水平/化疗前水平明显低于1~3级组(P<0.05)。化疗反应性较差的患者化疗后血浆EGF水平明显上升(P<0.05),化疗反应性较好的患者化疗后血浆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EGF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相关,监测血浆EGF水平变化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表皮生长因子 疗效预测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悦 马哿 +2 位作者 周文斌 王水 肇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6-869,888,共5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超声(ultrasound,US)引导下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患者共25个乳腺囊肿病灶进行MWA治疗,MWA术后分别于3、6、12、24个月对患者行体格检...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乳腺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超声(ultrasound,US)引导下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患者共25个乳腺囊肿病灶进行MWA治疗,MWA术后分别于3、6、12、24个月对患者行体格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随访,同时对美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MWA术后的3、6、12、24个月进行乳腺超声随访。1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失访。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例患者局部复发。95.83%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美容评级。结论:MWA是治疗乳腺囊肿的一种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乳腺囊肿 微波消融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哿 王佳 +1 位作者 夏添松 王水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54-360,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进行表柔比星及XCL1干预,将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CF-7 NC),表柔比星单药组(MCF-7 E),XCL1单药组(MCF-7 X...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XCL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进行表柔比星及XCL1干预,将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CF-7 NC),表柔比星单药组(MCF-7 E),XCL1单药组(MCF-7 XCL1),联合干预组(MCF-7XCL1+E)。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观察XCL1干预后MCF-7细胞对表柔比星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Transwell法观察XCL1对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XCL1单药组埃兹蛋白(ezrin)及磷酸化埃兹蛋白(p-ezrin)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组E钙黏蛋白(E-cadherin)、ezrin及p-ezrin的表达水平。细胞生长抑制率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经XCL1处理2周后,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组间比较F=23.780,P<0.001;不同浓度比较,F=160.602,P<0.001;浓度因素和分组之间无交互作用,F=1.565,P=0.208)。XCL1刺激MCF-7细胞后,各组(MCF-7 NC、MCF-7 XCL1、MCF-7 E和MCF-7 XCL1+E)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3±0.61)%、(19.47±1.94)%、(7.77±0.71)%和(12.37±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5,P<0.001)。迁移实验中MCF-7 XCL1组的细胞穿膜数高于MCF-7 NC组(180.00±20.42比88.00±7.00,t=-7.382,P=0.002),侵袭实验中MCF-7 XCL1组的细胞穿膜数也高于MCF-7 NC组(176.33±8.02比90.33±12.90,t=-9.808,P=0.001)。免疫荧光实验发现XCL1刺激后的MCF-7细胞中p-ez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CF-7 XCL1:1.08±0.12,MCF-7 NC:0.65±0.11,t=-4.528,P=0.01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4组比较E-cadherin和p-ezrin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7、48.517,P均<0.050),ez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8,P=0.497)。与MCF-7 NC组比较(1.10±0.09),MCF-7 E组、MCF-7XCL1组和MCF-7 XCL1+E组E-cadherin表达均降低(0.65±0.22、0.67±0.14、0.71±0.11,P均<0.050);与MCF-7 NC组比较(0.37±0.07),MCF-7 XCL1组和MCF-7 XCL1+E组p-ezrin表达升高(0.93±0.10、1.28±0.15、P均<0.050)。结论 XCL1可能通过增强ezrin蛋白磷酸化来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同时降低其对表柔比星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表柔比星 抗耐药 肿瘤 埃兹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