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修饰提高聚醚醚酮表面活性
1
作者 秦敬杰 郭子歌 +3 位作者 李睿 马士卿 卢瑞杰 李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8-3325,共8页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聚醚醚酮表面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的促成骨和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醚醚酮片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将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浸泡于骨形成肽1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亲水性与元素组成。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多巴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评估细胞活性与黏附状态,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细胞活性及成血管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光滑,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沉积物,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有小颗粒突起;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的亲水性优于其他两种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骨形成肽1成功修饰于聚醚醚酮材料表面;②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黏附;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性与黏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④结果表明,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可提高聚醚醚酮表面的促成骨和成血管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聚多巴胺 涂层 骨形成肽1 成骨分化 成血管
下载PDF
多种表面处理方式及树脂水门汀类型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睿 王晨 +2 位作者 张文怡 马士卿 孙迎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8-1532,共5页
背景:因氧化锆陶瓷自身理化性能的稳定导致其可黏结性较差,这严重影响了氧化锆陶瓷修复体在临床中的应用。目的:分析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与树脂水门汀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0个氧化锆块随机分为16组,每组15个:A组处理方式... 背景:因氧化锆陶瓷自身理化性能的稳定导致其可黏结性较差,这严重影响了氧化锆陶瓷修复体在临床中的应用。目的:分析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与树脂水门汀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0个氧化锆块随机分为16组,每组15个:A组处理方式为喷砂+氢氟酸+Monobond-s+Panavia F 2.0;B组为喷砂+氢氟酸+Monobond-s+Perma Cem-Dual;C组为喷砂+氢氟酸+新型硅烷偶联剂+Panavia F 2.0;D组为喷砂+氢氟酸+新型硅烷偶联剂+Perma Cem-Dual;E组为喷砂+Monobond-s+Panavia F 2.0;F组为喷砂+Monobond-s+Perma Cem-Dual;G组喷砂+Monobond-s+Panavia F 2.0树脂水门汀黏结剂;H组为喷砂+新型硅烷偶联剂+PermaCem-Dual;I组为氢氟酸+Monobond-s+PanaviaF2.0;J组为氢氟酸+Monobond-s+PermaCem-Dual;K组为氢氟酸+新型硅烷偶联剂+Panavia F 2.0;L组为氢氟酸+新型硅烷偶联剂+Perma Cem-Dual;M组为Monobond-s+Panavia F 2.0;N组为Monobond-s+Perma Cem-Dual;O组为新型硅烷偶联剂+Panavia F 2.0;P组为新型硅烷偶联剂+Perma Cem-Dual。Panavia F 2.0与Perma Cem-Dual为树脂水门汀黏结剂,Monobond-s为商业用硅烷偶联剂。检测各组试件的粘接强度。结果与结论:①C、G、H组的粘接强度高于其余13组(P <0.05),A、B、C、D、E、F、G、H组的粘接强度高于I、J、K、L、M、N、P组(P <0.05);②结果表明,对氧化锆喷砂和新型硅烷偶联剂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陶瓷-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氢氟酸预处理无效,而水门汀的种类的不同对粘接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陶瓷 氧化锆 粘接强度 硅烷偶联剂 树脂水门汀 喷砂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马士卿 张旭 +1 位作者 孙迎春 高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0,共3页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目前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有效手段,而GBR膜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该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GBR膜在骨组织再生中不仅具着物理性屏障膜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局部血块、聚...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目前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有效手段,而GBR膜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该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GBR膜在骨组织再生中不仅具着物理性屏障膜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局部血块、聚集骨诱导因子、进行骨传导等作用。本文将对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机理、GBR膜的制备技术及分类、GBR膜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进展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晶 张恩 +2 位作者 刘子豪 马士卿 孙迎春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修复科就诊的32例牙列缺损患者行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对其随访观察三个月至五年半。结果:32例患者中出现根帽脱落2例、磁体上方人工牙脱落2例、固位力...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修复科就诊的32例牙列缺损患者行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对其随访观察三个月至五年半。结果:32例患者中出现根帽脱落2例、磁体上方人工牙脱落2例、固位力不足1例、及边缘性龈炎5例。未发现继发龋、基牙松动、义齿折裂等现象。结论:磁性附着体能增强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在牙列缺损修复中增强了义齿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积极预防临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使其成为改善修复体固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可摘局部义齿 固位力
下载PDF
生物降解微球在骨组织再生中的生物学优势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士卿 王洁 +1 位作者 高平 刘子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5517-5522,共6页
背景:生物降解微球通过自身降解释放包裹在其中的功能性修饰因子,能够改善药物溶解性、半衰期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再生。目的:回顾总结生物降解微球在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用于制备微球的各型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微球制备的... 背景:生物降解微球通过自身降解释放包裹在其中的功能性修饰因子,能够改善药物溶解性、半衰期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再生。目的:回顾总结生物降解微球在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用于制备微球的各型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微球制备的新型工艺和修饰方法。方法:以“生物降解微球、纳米粒子、骨再生、促成骨”为中文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以“biodegradable microsphere,nanoparticle,bone regeneration,osteogenic”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结果与结论:在骨组织再生相关研究中,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微球的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聚合物材料,微球制备方法包括离子凝胶法、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溶胶-凝胶法等。目前使用的微球均已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但大部分材料的骨诱导性能仍不够理想,目前通过负载促骨再生因子、抗感染因子、促血管再生因子等修饰方式为微球的多功能化提供可能。微球加工工艺的优化、复合微球的构建、复合支架的构建、新型高效修饰因子的引入等为微球在骨组织再生应用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药物缓释 支架材料 纳米材料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生长因子 抗感染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载纳米银二氧化钛纳米管抑菌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苗静雯 张旭 +3 位作者 张文怡 孙迎春 马士卿 高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22-525,I0004,共5页
摘要:目的 检测载纳米银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为种植体局部给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阳极氧化法分别在10 V 和 18 V 恒定电压下制作不同管径的排列有序的 TiO2纳米管,将纳米银进行原位置换导入。... 摘要:目的 检测载纳米银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为种植体局部给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阳极氧化法分别在10 V 和 18 V 恒定电压下制作不同管径的排列有序的 TiO2纳米管,将纳米银进行原位置换导入。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银、TiO2纳米管及载纳米银 TiO2纳米管的表面形貌,计算纳米银的最小抑菌浓度,于载纳米银 TiO2纳米管表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1、3、5 d 后,测试对周围浮游菌的抑菌性,通过扫描电镜测试抑制细菌的黏附性能。结果 紫外线照射后的载纳米银TiO2纳米管形成更加疏水的材料表面,18V 电压下制备出均匀有序直径为 80~120 nm 的 TiO2纳米管,加载直径为 20 nm 纳米银,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与增殖。结论18 V 电压下制作出的 TiO2纳米管载入浓度为 100 mmol/L 的纳米银溶液能在 3 d 内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与增殖,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纳米结构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黏附
下载PDF
仿生矿化胶原材料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士卿 王晓婧(综述) 彭诚(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072-1077,共6页
以仿生学为指导研发的仿生矿化胶原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吸收性、骨传导性和明显高于传统胶原材料的机械强度。在生物活性因子的修饰下,它们还能够激活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仿生矿化胶原材料通... 以仿生学为指导研发的仿生矿化胶原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吸收性、骨传导性和明显高于传统胶原材料的机械强度。在生物活性因子的修饰下,它们还能够激活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仿生矿化胶原材料通常以屏障膜的形式在引导性骨再生(GBR)术中广泛应用,并凭借其良好的生物可吸收性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而逐渐取代传统的不可吸收膜。本文回顾了胶原蛋白矿化的基本原理,并详细论述了仿生矿化胶原材料在临床GBR术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仿生矿化 引导性骨再生 颌面骨缺损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在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刘子豪 马士卿 +1 位作者 佟天易 郭宏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小肠黏膜下层,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脱细胞天然胶原细胞外基质材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和骨传导性,在骨修复再生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现对近年来小肠黏膜下层在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小肠黏膜下层的相关... 小肠黏膜下层,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脱细胞天然胶原细胞外基质材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和骨传导性,在骨修复再生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现对近年来小肠黏膜下层在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小肠黏膜下层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骨组织工程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支架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