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天气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2014年3月28日梅州的一次冰雹过程分析后得出:冰雹过程是在500 h Pa南支槽前强西南气流、850 h Pa西南急流、925 h Pa和地面辐合的系统下产生的;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及...利用天气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2014年3月28日梅州的一次冰雹过程分析后得出:冰雹过程是在500 h Pa南支槽前强西南气流、850 h Pa西南急流、925 h Pa和地面辐合的系统下产生的;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及低层明显的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层均有利于冰雹的发生;冰雹的移动方向是西南—东北,最强回波达到65 d BZ以上,但维持时间较短;具有钩状回波和弱回波特征,有明显的逆风区且都位于回波移动的右侧;垂直液体水含量(VIL)值在雹云发展成熟时维持在40 kg/m^2以上,最大时能达到50 kg/m^2;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1 km以上,最大时达到14 km。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天气图、多普勒雷达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2014年3月28日梅州的一次冰雹过程分析后得出:冰雹过程是在500 h Pa南支槽前强西南气流、850 h Pa西南急流、925 h Pa和地面辐合的系统下产生的;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及低层明显的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层均有利于冰雹的发生;冰雹的移动方向是西南—东北,最强回波达到65 d BZ以上,但维持时间较短;具有钩状回波和弱回波特征,有明显的逆风区且都位于回波移动的右侧;垂直液体水含量(VIL)值在雹云发展成熟时维持在40 kg/m^2以上,最大时能达到50 kg/m^2;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1 km以上,最大时达到14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