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安保 吴志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7期428-429,共2页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症状与体征。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JOA评分与手术前比...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症状与体征。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JOA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远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下,施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的应用解剖和外科治疗(附648例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姬绍先 马安保 +5 位作者 梁健 熊左隽 王雷 陈文 李俊 欧阳九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痉挛性斜颈(ST)的应用解剖、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引起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两组,即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其支配神经。对ST采用四种分型方法:①按痉挛肌肉累及范围分型;②按斜颈姿态分型;③按肌肉痉... 目的研究痉挛性斜颈(ST)的应用解剖、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引起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两组,即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其支配神经。对ST采用四种分型方法:①按痉挛肌肉累及范围分型;②按斜颈姿态分型;③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④按病情程度分型。根据ST姿态分型采用相应的术式组合。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三种术式组合一期完成称"三联术"。术式一和三组合称"二联术"。对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对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对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头部CT和MR检查未发现与ST有关的颅内病灶。颈部CT显示痉挛肌肉呈肥大性改变。切除的痉挛肌肉和神经病理切片均有异常表现。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648例中,斜颈症状消失450例(69.5%),显效113例(17.4%),进步68例(10.5%),无效17例(2.6%)。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ST,准确掌握其应用解剖,手术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无残疾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外科治疗 选择性肌肉切除术 选择性神经切断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威 王辉 +3 位作者 马安保 李凯 冯滔 梅启慧 《中国医药》 2011年第7期827-828,共2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45例成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性穿刺高度怀疑腹腔脏器损伤,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22例行剖腹探查术.比较2组... 目的 比较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45例成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性穿刺高度怀疑腹腔脏器损伤,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22例行剖腹探查术.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前后CD3、CD4、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2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腹腔镜探查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剖腹探查组[分别为(40.2±7.8)d比(61.6±10.4)d、(8.4±2.0)d比(12.5±6.8)d、(42±12)h比(63±15)h].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探查组患者术后24 h CD3分子的表达明显低于剖腹探查组(P=0.001),腹腔镜探查组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低于剖腹探查组(P=0.029).结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及实施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腹部外伤 腹腔镜 剖腹探查术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23
4
作者 姬绍先 陈信康 +4 位作者 周国俊 马安保 梁健 熊左隽 裴圣广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 研究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torticollis,ST)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关系。方法 对ST按痉挛肌肉范围分型 :单纯性ST和症状性ST。按姿态分型 :旋转型、侧屈型、后仰型、前屈型和混合型ST。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 :强直型和阵挛型ST。按... 目的 研究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torticollis,ST)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关系。方法 对ST按痉挛肌肉范围分型 :单纯性ST和症状性ST。按姿态分型 :旋转型、侧屈型、后仰型、前屈型和混合型ST。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 :强直型和阵挛型ST。按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和重型。手术治疗 :针对ST姿态分型采用不同术式组合。对旋转型ST ,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 ,(术式一 :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术式二 :同侧颈神经 1~ 6 (C1~ 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 :对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加胸锁乳突肌切除术。三种术式合用称“三联术”。术式一和三合用称“二联术”)。侧屈型ST采用屈向侧二联术或三联术。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或术式一和术式二合用。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混合型ST采用分期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 6个月评定疗效 ,全组 5 95例 ,斜颈症状消失 4 0 4例 (6 8% ) ,显效 10 7例 (18% ) ,进步 6 7例 (11.1% ) ,无效 17例 (2 .9% )。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ST ,手术安全创伤小、操作简便 ,无残疾并发症。头部CT和MR检查未发现与痉挛性斜颈有关的颅内病灶。颈部CT显示痉挛肌肉呈肥大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外科手术 副神经 选择性肌肉切除术
下载PDF
微侵袭手术治疗侧屈型痉挛性斜颈8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姬绍先 马安保 +5 位作者 梁健 王雷 熊左俊 王璐 何苗 欧阳九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7期393-395,399,共4页
目的研究侧屈型痉挛性斜颈(LFST)微侵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LF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每一肌肉的支配神经。对LFST临床分型,按不同分型制定个体手术方案。采用下列术式组合治疗。术式1:屈向侧颈痉挛肌肉选... 目的研究侧屈型痉挛性斜颈(LFST)微侵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LF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每一肌肉的支配神经。对LFST临床分型,按不同分型制定个体手术方案。采用下列术式组合治疗。术式1:屈向侧颈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2:屈向侧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3:屈向侧副神经切断术(或附加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切除术)。三种术式组合称"三联术",术式1和术式3组合称"二联术"。结果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81例痊愈69例(85.2%),显效8例(9.9%),进步4例(4.9%),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35例采用二联术治疗的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5例,进步3例,优良率91.4%(32/35);46例采用三联术治疗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例,进步1例,优良率97.8%(45/46)。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相关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LFST,手术安全创伤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屈型痉挛性斜颈 微侵袭手术治疗 肌切除术 神经切断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雷 马安保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脑膜瘤患者29例(嗅沟区2例,桥小脑角区2例,窦旁及镰旁区12例,凸面区2例,蝶骨嵴区10例,鞍结节区1例)。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对脑膜瘤及其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脑膜瘤患者29例(嗅沟区2例,桥小脑角区2例,窦旁及镰旁区12例,凸面区2例,蝶骨嵴区10例,鞍结节区1例)。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对脑膜瘤及其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并做出术前评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3D-CTA图像均可较清楚并立体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颅骨及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相吻合。结论64排3D-CTA对脑膜瘤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设计有独到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3D-CTA 脑膜瘤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副神经切断术在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雷 姬绍先 +2 位作者 马安保 周国俊 梁健 《微创医学》 2006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副神经切断术在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中的应用。方法经颈前入路,在颈动脉鞘和胸锁乳突肌间隙分离出副神经,以神经刺激器证实后,在合适的部位切断1.5—2cm。结果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切断副神经195例共215支。胸锁乳突肌痉... 目的探讨副神经切断术在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中的应用。方法经颈前入路,在颈动脉鞘和胸锁乳突肌间隙分离出副神经,以神经刺激器证实后,在合适的部位切断1.5—2cm。结果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切断副神经195例共215支。胸锁乳突肌痉挛消失189例(96.9%),无效6例(3.1%),无死亡,无残疾并发症。结论颈前入路副神经切断术治疗同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切断术 胸锁乳突肌痉挛 痉挛性斜颈
下载PDF
脑恶性肿瘤^(32)P内放疗研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健 姬绍先 +5 位作者 马安保 周国俊 王雷 熊左隽 王璐 何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6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恶性脑膜瘤 少枝胶质瘤细胞 ^32P 内放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雷 姬绍先 +3 位作者 马安保 周国俊 梁健 陈智 《华中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术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根据立体定向系统仪中的CT定向法所计算出的不同靶点,抽取囊性胶质瘤囊液后分别穿刺注入32P胶体磷酸铬,共治疗23例。结果23例病人均随访1~3年,其...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术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根据立体定向系统仪中的CT定向法所计算出的不同靶点,抽取囊性胶质瘤囊液后分别穿刺注入32P胶体磷酸铬,共治疗23例。结果23例病人均随访1~3年,其中1年生存20例(87.0%),2年生存17例(73.9%),近3年来生存15例(65.2%)。结论利用立体定向间质内32P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其疗程短,放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胶质瘤 立体定向术 ^32P 间质内放疗 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CO2激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研究
10
作者 马安保 陈信康 +2 位作者 姬绍先 朱光华 梁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用显微CO2激光切除垂体、听神经、高颈髓、延髓处肿瘤20例,其中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8例.进步1例,死亡1例。另有3例非肿瘤病变(大脑导水管闭锁激光疏通术1例,延髓颈髓空洞症手术2例),术后均有改善。
关键词 显微 切除 CO2激光 术中应用 颈髓 神经外科手术 延髓 大脑 听神经 肿瘤病
下载PDF
CT定向钻孔抽吸、负压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青芬 陈信康 +2 位作者 马安保 申开林 金朝林 《中级医刊》 1992年第3期23-26,共4页
自1986年12月至1987年12月,用CT扫描定位,钻孔抽吸和负压引流治疗29例自发性脑基底节区和脑皮质下血肿。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男21例,女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7岁,以55~65岁发病率最高。有高血压病史19例;其他10例... 自1986年12月至1987年12月,用CT扫描定位,钻孔抽吸和负压引流治疗29例自发性脑基底节区和脑皮质下血肿。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男21例,女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7岁,以55~65岁发病率最高。有高血压病史19例;其他10例未作脑血管造影,不能除外微型血管畸形。头晕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CT
下载PDF
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治疗头双侧后仰痉挛的远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陈信康 姬绍先 +1 位作者 朱光华 马安保 《医学研究杂志》 1994年第7期31-32,共2页
头双侧后仰痉挛是斜颈手术治疗最困难的一型,本手术的主要内容是切断双侧斜方肌上端汇合部。夹肌、头和颈半棘肌、在全麻插管下一次完成。患者取仰卧位,自枕外粗隆下方一横指起,达颈6-7棘突平面作一正中切口,游离两侧皮下组织,分出左右... 头双侧后仰痉挛是斜颈手术治疗最困难的一型,本手术的主要内容是切断双侧斜方肌上端汇合部。夹肌、头和颈半棘肌、在全麻插管下一次完成。患者取仰卧位,自枕外粗隆下方一横指起,达颈6-7棘突平面作一正中切口,游离两侧皮下组织,分出左右斜方肌上缘,并与下属夹肌作潜行分离,沿夹肌纤维方向斜行切开双侧斜方肌,在中线会合,提取肌瓣,近枕骨处切断,斜方肌上部移除后,左右夹肌获得充分暴露。先游离其内。外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期疗效 颈半棘肌 潜行分离 斜方肌 粗隆 全麻插管 伸肌 肌纤维方向 上缘 正中切口
下载PDF
粒子刀在颅内病变的应用
13
作者 陈信康 马安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59-61,共3页
Lawrence等在广泛的生物学研竞基础上创始了垂体高能粒子线定向放疗,克服了过去用光子线治疗的缺点,而且垂体四周的毗邻结构又能受到保护。如果垂体周围重要结构(视交叉、视丘下部、脑干)已经避开照射野,射线量可增至最大限度,对颞... Lawrence等在广泛的生物学研竞基础上创始了垂体高能粒子线定向放疗,克服了过去用光子线治疗的缺点,而且垂体四周的毗邻结构又能受到保护。如果垂体周围重要结构(视交叉、视丘下部、脑干)已经避开照射野,射线量可增至最大限度,对颞叶、颅神经的量应减少到最小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颅内病变 治疗 照射野 颞叶 视交叉 颅神经 高能粒子 光子 限度
下载PDF
副神经切断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附135例临床及25具尸解分析)
14
作者 陈信康 马安保 张智明 《骨科》 CAS 1990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以135例(1963~1984年)颈段副神经的手术经验(146根),并结合25具尸经(50根)综合报道如下: 尸解资料 25具尸体50根副神经出颅后的行径:副神经出颅后立即发出细小的迷走支加入迷走神经。主干在颈内动脉、静脉之间下降,转经颈内静脉的... 本文以135例(1963~1984年)颈段副神经的手术经验(146根),并结合25具尸经(50根)综合报道如下: 尸解资料 25具尸体50根副神经出颅后的行径:副神经出颅后立即发出细小的迷走支加入迷走神经。主干在颈内动脉、静脉之间下降,转经颈内静脉的浅面(34根)、深面(13根),绕行于颈内静脉浅面(3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颈内静脉 环椎 颈内动脉 手术经验 颈段 综合报道 二腹肌 神经束 斜方肌
下载PDF
中心射线—激光—原点同轴摄影法用于脑立体定向术
15
作者 陈信康 马安保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0年第3期40-42,共3页
本文研制成一种命名为中心射线—激光—原点同轴定向摄影装置,包括中心射线校正器,激光瞄准器及辅助装置。本法可提高定向手术的精确度,提高定向手术的成功率,简化定向手术的摄影步骤。
关键词 中心射线—激光—原点同轴摄影法 立体定位技术 定向仪
下载PDF
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治疗头双侧后仰痉挛的远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陈信康 姬少先 +1 位作者 朱光华 马安保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0年第4期9-12,61,共5页
介绍一种治疗头双侧后仰痉挛的手术方法,共治疗15例,随访3~10年,其中有13例(86.6%)头的异常后仰运动全部消除或基本消除,而头的正常姿势和活动都得到保留。
关键词 头双侧后仰痉挛 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 痉挛性斜颈
下载PDF
粒子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和垂体瘤的效果
17
作者 陈信康 马安保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195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Lawrence放射实验室创始用加速带电粒子作为能源用于定向放射外科。这项技术当初主要用来抑制垂体激素分泌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后来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如前列腺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垂体腺瘤、脑动静脉... 195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Lawrence放射实验室创始用加速带电粒子作为能源用于定向放射外科。这项技术当初主要用来抑制垂体激素分泌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后来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如前列腺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垂体腺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腔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及松果体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垂体瘤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3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信康 马安保 +4 位作者 林少华 黄汉添 裴圣广 姬绍先 梁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雷 马安保 李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784-2785,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7例(10.4%),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9.2%;感染因素与原发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有...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7例(10.4%),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9.2%;感染因素与原发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有关,G-菌占60.3%,G+菌占28.6%,真菌占11.1%,分布最多的3种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3.8%、15.9%、14.3%。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感染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VEGF—C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威 王辉 +3 位作者 马安保 李凯 冯滔 梅启慧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7-29,42,共4页
目的研究VEGF—C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对淋巴结转移... 目的研究VEGF—C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结果体外转染后,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ANC-1胰腺癌细胞VEGF—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体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对照组、SODN组、ASODN组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为(2.83±1.01)%、(4.98±2.05)%、(13.22±2.17)%,ASOD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1±1.38)%、(4.79±2.16)%、(5.33±2.18)%,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反义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制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VEGF—C的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这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但对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VEGF—C BCL-2 淋巴转移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