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海藻作柴油发动机燃料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今日科技》
1997年第6期22-22,共1页
-
文摘
伦敦一家公司宣布,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将微型海藻加工成柴油发动机燃料的方法。其方法是,在一组由可接受阳光的玻璃管构成的生物反应器里培育出小球藻,再借助离心机使小球藻脱水、
-
关键词
海藻
柴油发动机
燃料
-
分类号
TK428.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动物冬眠的医学启示
- 2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9年第4期15-15,共1页
-
文摘
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期动物的生命仿佛成了通常形态的一个躯壳: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呼吸节律难以捕捉,体温在几乎快要冻结的范围内波动,看不出它是睡着还是死了。很久以来人们就对黑熊、旱獭、刺猬等动物,为了熬过一年中寒冷而饥饿的时光能睡过长达几个月的冬季这一本领感到惊叹。不过,要说对这个现象进行认真的研究也还是本世纪中叶的事情。在研究人体睡眠的生理图片时,科学家们不能不注意到动物体内在漫长冬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现在医学科学也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
-
关键词
冬眠期
动物体
血液循环
呼吸节律
体睡眠
神经元
医学科学
科学家
生化过程
黑熊
-
分类号
Q42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
-
题名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
- 3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6年第4期15-15,共1页
-
文摘
美国缅因州的巴尔—哈波尔镇可称之为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杰克逊老鼠研究和培育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各种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培育和繁殖着1700多种老鼠。仅1993年就从这里向世界32个国家输送了150万只实验老鼠。该实验室就象一座大型工厂,它占地38公顷,在36座大楼内,有13座专门用于培育老鼠,里面喂养着65万只老鼠。600多名专家、研究人员和职工整天为饲养这些小动物忙碌着。实验老鼠每天需饲料2吨,笼内的铺垫物(术屑、稻草)每天约需1350公斤。
-
关键词
实验室
培育
遗传学研究
世界经济危机
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
大型工厂
生物学实验
饲养
繁殖
-
分类号
Q95-33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显微镜下的世界
- 4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6年第7期15-15,共1页
-
文摘
如果你仔细观察成熟西瓜的切口,就可看到它的瓜瓤由许多细小的充满无色汁液的椭圆形小囊构成,这就是细胞。不过这是极少的凭肉眼即能分辨出细胞的一个例子。有些植物的纤维细胞还要大些,如亚麻纤维有40—65毫米。大多数细胞凭肉眼无法分辨。
-
关键词
细胞组成
细胞核
纤维细胞
椭圆形
显微镜下
仔细观察
西瓜
扫描电子显微镜
肉眼
科学家
-
分类号
Q2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
题名海啸发生之后……
- 5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6年第1期14-14,共1页
-
文摘
海啸是由海洋地震引发的巨大海浪。这种自然现象的威力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公海上这种海浪可绵延数百公里并波及几千米深的海底。它在海上的移动速度可与喷气式飞机相比,与陆地的碰撞力相当于一颗原子弹。1992年9月1日太平洋发生过一次地震,陆地上几乎没有震感,只有地震仪测量到。然而,几分钟过后,在尼加拉瓜沿海一个名叫圣胡安·吉尔·苏尔的小镇,海湾里的水就像浴池里的塞子抽掉一样,一下子流光了,很快涌回来2米高的海浪。
-
关键词
海啸
尼加拉瓜
太平洋
海浪
地震台
海洋地震
喷气式飞机
地震仪
碰撞力
海底
-
分类号
P731.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南极海水最纯净
- 6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3期3-3,共1页
-
文摘
一百多年来,海水的透明度一直沿用一种被称作“塞奇圆盘”的工具进行测量。塞奇是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他在1865年首次采用一个白色圆盘来测量海水的透明度。他的方法是:将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盘平放于水中,并让其徐徐下沉,同时观察白盘最后消失(即看不见)时的水深。前不久,德国一个考察队在南极海岸。
-
关键词
海水
南极
透明度
圆盘
测量
天文学家
意大利
纯净
前不久
白色
-
分类号
P731.1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酸雨损伤鱼类嗅觉
- 7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7期15-15,共1页
-
文摘
每年8月,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的海湾和河湾里的大西洋鲑鱼便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回游。它们从大洋竭力游回自己诞生的小河或平静的养殖场,到那儿去产卵。不久前证实,这些鱼儿是凭借气味找到自己出生的“老家”,它们嗅觉信号的准确程度令人惊叹,即使在远离故乡数百公里之外,它仍然感知“家乡”小河特有的微量化学物质。
-
关键词
海湾
酸雨损伤
微量化学物质
大西洋鲑鱼
嗅觉
美国东海岸
鱼类学
养殖场
产卵
气味
-
分类号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攻击鱼类的海藻
- 8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7期9-9,共1页
-
文摘
众所周知,由海藻萤光形成的所谓“赤潮”,可能带有毒性,许多鱼类往往因此而死亡,如果毒素进入可食软体动物体内,又会危及人类。而使“赤潮”中毒的毒素,正是这种单细胞海藻“制造”的,迄今人们一直认为,海藻通过这种办法来抵御食草鱼类的“侵犯”。如今这一看法遭到了怀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一种尚不知名的单细胞海藻,能表现出“主动攻击”的各种特征。
-
关键词
单细胞海藻
有鳍鱼类
软体动物
赤潮
主动攻击
毒素
中毒
种特征
毒性
死亡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深海水中的气体
- 9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2期25-25,共1页
-
文摘
不言而喻,海水中含有可溶性气体,否则鱼类靠什么来呼吸呢?海洋学家们对不同深度海水中的气体构成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海水流程图、海中物质上下移动变化图等。迄今为止,海洋学家从水中采集溶气试样一直是使用专门的海水采样器。这种办法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当水样采集到船上后,其中大部分气体已挥发出去。
-
关键词
海洋学家
不同深度
气体
海水
水采样器
流程图
可溶性
水样采集
科学家
深海
-
分类号
P734.22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
-
题名鲑鱼回游之谜
- 10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3期21-21,共1页
-
文摘
1鲑鱼生活在海洋中,而产卵却要游到河里,具有这类生活方式的鱼类称为回游鱼类。这种生物现象包藏着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许多奥秘,下面就是一例。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鲑鱼的血液中也同人体一样,含有少量盐份,其成分高于河水但低于海水。与人类不同的是,鱼类直接受到外界含盐浓度的影响,渗透作用力求使鱼类体内和体外的含盐度保持平衡,而鱼的体内又具有一种盐分自我平衡调节机制对抗这种作用。那么。
-
关键词
含盐浓度
海洋
调节机制
生活方式
鲑鱼
鱼类
渗透作用力
回游
含盐度
海水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数学家要求冷冻自己的大脑
- 11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5年第6期9-9,共1页
-
文摘
早在20多年前,美国就开始对身患绝症而目前医学又无法救治的病人实施冷冻,至今已有10多具人体保存在液态氮中。美国尚无禁止冷冻人体的法律,不过46岁的数学家托马斯·多纳尔特森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患二期脑癌,亦不可能施行手术,放射治疗也收效甚微。统计资料表明,类似患者最多能活上1—3年。数学家希望能在肿瘤侵害大部分脑细胞之前将他冷冻起来。多纳尔特森向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庭提出要求。
-
关键词
冷冻
数学家
液态氮
放射治疗
人体保存
大脑
加利福尼亚州
统计资料
脑细胞
托马斯
-
分类号
R318.52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
-
题名电话“侦探”
- 12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5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哥伦比亚毒品走私枭雄帕布洛·埃斯科巴尔落网了。他是被电话,更确切些说是被蜂窝无线电话网追踪到的,也可说是他的私人电话"出卖"了他。法国一份科普杂志介绍了这个情况。大多数自动或移动无线电话都按"蜂窝法则"进行工作。一个城市(乃至全国)
-
关键词
自动电话
蜂窝区
无线电话网
哥伦比亚
毒品走私
中心站
蜂窝电话
巴尔
收发器
移动
-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海洋污染破坏海豚免疫系统
- 13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5年第10期25-25,共1页
-
文摘
据欧洲学者报道,1992年夏天地中海发生的数百条海豚死亡事件,归根结底还是海洋污染所致。有消息说,法国海岸上每星期都可发现50多条死海豚,而通常在一年内海岸上才会找到这样多的海豚。然而谁也无法估计出它的实际死亡数,因为被抛上岸的死海豚毕竟是极少数。实验室研究表明,这些哺乳动物是受到某种抗药性极强的病毒的侵害。
-
关键词
海岸
海洋污染
北海
内海
海豚
免疫系统
死亡事件
哺乳动物
实验室研究
实际死亡
-
分类号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泰坦尼克”号遇难原因有新说
- 14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4年第11期19-19,共1页
-
文摘
世界上第一艘大型快速远洋邮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情况及原因,直至今天,仍在继续受到专家和工程师们的关注。“泰坦尼克”号已在大西洋海底静静地沉睡了70多年。1985年。美国深水研究专家罗伯特·巴拉尔特,在距纽芬兰东南方680公里的水下3795米处,发现了该船的残骸,他借助遥控水下摄影仪拍摄下数张照片。
-
关键词
水下摄影
大西洋
工程师
东南方
原因
专家
遥控
深水
残骸
邮轮
-
分类号
U698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题名奇妙的海洋动物——鲎
- 15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4年第12期16-16,共1页
-
文摘
鲎是一种比较奇妙的海洋节肢动物。千百年来,就像时钾一样准确,每年的5月初,海面上会出现大批鲎,爬上美国特拉华海湾的沙滩产卵,然后又重新游回大海。产卵期持续4个星期。与此同时,海滩上飞来成千上万只因长途飞行而又饿又累的候鸟,它们急于飞往北方的故乡。在这片海滩上它们食用鲎产下的卵,补充体力,然后继续上路。
-
关键词
海滩
海湾
海洋动物
候鸟
特拉华
节肢动物
长途飞行
产卵期
活化石
美国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古埃及雕塑颜料之谜
- 16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4年第5期13-13,共1页
-
文摘
1912年冬,著名的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鲍尔哈特,率先在埃及一个叫泰勒—阿马尔奈的村庄开始发掘工作。这里是公元前15世纪阿蒙霍特普法老四世的首都阿赫塔顿城堡遗址。在城堡中央,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一堵砖墙,墙后面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些塑像碎块,雕塑泥坯,石膏面具及雕塑工具。
-
关键词
塔顿
发掘工作
路德维希
阿赫
埃及人
特普
沙朴
知道分子
物理化学条件
子结构
-
分类号
K8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潜水动物的奥秘
- 17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4年第10期11-11,共1页
-
文摘
为什么潜水动物在肺部储氧量有限的条件下,能在深水中呆很长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生理学家们已寻求了100多年。1870年,法国生理学家鲍尔·贝尔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的频率骤然减慢。70年后,到本世纪40年代,R·伊尔温克和 P·斯考兰德尔两位美国人,创立了现代经典的潜水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
-
关键词
潜水
动物
长时间
储氧量
威德尔海豹
美国人
肺部
氧气
深水
心脏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北极浮冰面积缩小
- 18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4年第11期21-21,共1页
-
文摘
卫星拍摄的照片表明,在1984~1992年9月期间,北冰洋浮冰的面积缩小了2%,但南极水域浮冰面积在这期间几乎没有变化。这个结论与描述近期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数学预测相符。这些预测认为,大气层“温室”
-
关键词
面积缩小
北冰洋浮冰
气候变化
北极
数学预测
气体浓度
大气层
南极
卫星观测
观测时间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噪声趣谈
- 19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科学之友》
1994年第9期15-15,共1页
-
文摘
安静治病噪声不仅危害听力,而且危及身体许多器官,比如可使心脏功能减弱,血压增高,呼吸节律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其实最有害的不是刺耳的尖叫,而是虽不太强但持续不断的噪声。人最难忍受的是混杂在日常环境中的汽车发动机声。不过情况并非毫无办法。美国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科学家进行的试验表明,人体能够与噪声的攻击相抗争,办法就是让他休息。换句话说。
-
关键词
日常环境
呼吸节律
内分泌失调
拉莫斯
汽车发动机
功能减弱
洛斯
环境保护研究
嗓声
工作负荷
-
分类号
TB535
[理学—声学]
-
-
题名神秘的海藻
- 20
-
-
作者
马宏通
-
出处
《海洋世界》
1994年第3期19-19,共1页
-
文摘
近几年来,人们陆续听到有关各地海洋中出现鱼群大批神秘死亡的消息,有时甚至是上百万条鱼肚皮朝上飘浮在水面。这种鱼群大批死亡的现象.最多地出现于美国北卡罗来纳海岸附近的帕姆尼科海峡,自1991年5月至今,这里已发生9次包括11种鱼类的鱼群大批死亡事件,其中一些鱼具有很高的捕捞价值,这里的近海养殖企业也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较长时期以来,鱼类学家无法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对水样的化验也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最近。
-
关键词
海岸
海洋
海底
单细胞海藻
死亡事件
水域
鱼群
养殖企业
神秘
鱼类学
-
分类号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