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旅游偏好与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关系研究
1
作者 方小雨 马宝建 马由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接触环境、接触强度和接触感受六个维度出发,探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旅游认知、情感和意向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方式、环境、强度和感受均与旅游偏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2)城乡成长背景和自然接触频率未呈现出与旅游偏好的显著影响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就儿童自然教育开展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1)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应尽量在真实的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持适中的强度,并注意引导儿童对自然产生积极感受;(2)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应关注不同自然接触经历的大学生对自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偏好 自然接触经历 大学生 儿童时期
下载PDF
北京山地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宝建 丁学欣 +3 位作者 胡冬梅 寿海洋 张玉钧 吴记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3-176,共4页
北京山地是北京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最丰富和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和进行园林绿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京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加上高校植物实习和当地村民的放牧、采挖等影响,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极大的挑... 北京山地是北京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最丰富和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和进行园林绿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京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加上高校植物实习和当地村民的放牧、采挖等影响,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就此提出几点保护对策,以唤起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北京周边山区野生花卉资源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地 野生观赏植物 濒危因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山水旅游体验的内涵及对景点解说的启示——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宝建 张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山水旅游体验内涵的4种类型,即感知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和超验体验,并以此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目前旅游解说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山水旅游 旅游体验 解说系统 武陵源
下载PDF
发生学视角下自然旅游的本质和行为特点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宝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回到事物的本源去的思想方法以及"个体发育重复着系统发育"的发生学观点,从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多学科角度,对自然旅游的本质、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自然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返祖"与回归,这种... 以回到事物的本源去的思想方法以及"个体发育重复着系统发育"的发生学观点,从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多学科角度,对自然旅游的本质、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自然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返祖"与回归,这种本质决定了它有4个方面的特点:注重体验而不是"观光"、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以追求方便为条件、具有善待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自然旅游 本质 行为特点
下载PDF
场所依恋、故地重游的本质内涵及其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宝建 《旅游论坛》 CSSCI 201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总结了场所依恋的含义,分析了故地重游与场所依恋的关系,继而从逻辑和思辨角度深入分析了场所依恋的本质,提出了场所依恋和故地重游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留恋和追忆的观点,最后论述了对于旅游区管理、项目创意以及规划设计上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 场所依恋 故地重游 生命留恋
下载PDF
走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宝建 《旅游论坛》 CSSCI 2010年第5期505-508,共4页
一门学科逻辑起点的确立事关该门学科的发展与成熟,目前仍处于前学科阶段的旅游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和探讨几近空白。首先总结和归纳其他学科的学者对于逻辑起点的共识性的定义和规定性,继而以此为标准,运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探讨和论证了&... 一门学科逻辑起点的确立事关该门学科的发展与成熟,目前仍处于前学科阶段的旅游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和探讨几近空白。首先总结和归纳其他学科的学者对于逻辑起点的共识性的定义和规定性,继而以此为标准,运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探讨和论证了"走行"作为旅游学逻辑起点的合理性,最后提出此逻辑起点对于旅游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行 旅游学 逻辑起点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时期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变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宝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的变迁肇始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历史文献、地方文献,并结合实地踏勘,较全面地复原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在清初及清中叶时期的森林环境,继而探讨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此地森林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农业生产和... 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的变迁肇始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历史文献、地方文献,并结合实地踏勘,较全面地复原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在清初及清中叶时期的森林环境,继而探讨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此地森林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修筑中东铁路、作为船舶燃料以及挖参和采金。文章最后揭示了该地森林演变的空间特征,即由清初、清中叶的点式影响变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沿边、沿江、沿路(铁路)、沿村、沿屯的破坏,但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平原腹地森林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森林资源 清代 民国
下载PDF
全景式旅游、迁徙式度假、流动式休闲:“走行”旅游观视域下梵净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宝建 《旅游论坛》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首先对已有规划进行了简略的回顾。进一步概括总结了"走行(locomotion)"的旅游本质观的内容,认为当代旅游之本质乃是在漫长的人类进化旅途中,远古人类不停迁徙与流动的无意识心理积淀和遗存,是一种对"走行"的无意... 首先对已有规划进行了简略的回顾。进一步概括总结了"走行(locomotion)"的旅游本质观的内容,认为当代旅游之本质乃是在漫长的人类进化旅途中,远古人类不停迁徙与流动的无意识心理积淀和遗存,是一种对"走行"的无意识需求与渴望。旅游规划的实质就是探讨如何满足这种"走行"的需求。在这种旅游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梵净山的资源条件特点,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全景式旅游、迁徙式度假、流动式休闲"(即把整个旅游区范围的一切都作为游览与体验的对象,注重旅游全过程中的动态而真实的经历和感受)的旅游开发模式和思路,从而使游客重温古人类迁徙、流动的本真状态,重新体验古人类逐水草而居、随牛羊而走、循猎物而行的生活,从而使内心深处的"走行"欲望得到深刻的满足。通过这种"全、迁、流"的旅游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梵净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所面对的主要难题并形成"梵天净地、别样人间"的鲜明的地理意向和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式旅游 迁徙式度假 流动式休闲 走行 旅游本质 梵净山
下载PDF
第四种需要:“走行”旅游观与“波动”历史哲学视角下的朝圣与旅游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宝建 《旅游论坛》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概括了笔者的两篇文章"发生学视角下自然旅游的本质和行为特点"及"走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的主要观点,即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走行"欲望的满足,"行"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始终,"行"不仅仅是... 概括了笔者的两篇文章"发生学视角下自然旅游的本质和行为特点"及"走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的主要观点,即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走行"欲望的满足,"行"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始终,"行"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人生的目的和基本需求之一。总结了皮季里姆·A·索罗金的"波动"的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即公元前580年—公元1920年期间希腊、罗马和欧洲及美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规律,既不是直线前进或后退的,也不是循环的,而是呈一种时间上不规则的波动,这种波动在文化精神方面就表现为观念的(ideational)、感觉的(sensate)和理性的(idealistic)三种特质。基于如上视角阐释了朝圣和旅游的实质,认为二者都是人类古老的继衣、食、住的需要之后的第四种需要——"行"的需要在不同时代的展现。从而在更基础的行为层次上统一了二者,在更高的认识层次上整合了二者,并深化和促进了旅游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行 旅游观 历史哲学 索罗金 朝圣 旅游
下载PDF
利奥波德的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宝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7-39,共3页
分析了20世纪初美国林学家、环境伦理和保护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著作《沙乡年鉴》一书中蕴含的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认为他在4个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病树为动物提供庇护之所和食物来源,动物对于树木疾病和昆虫具有控制作用,动物和植... 分析了20世纪初美国林学家、环境伦理和保护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著作《沙乡年鉴》一书中蕴含的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认为他在4个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病树为动物提供庇护之所和食物来源,动物对于树木疾病和昆虫具有控制作用,动物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具有复杂的微妙关系,病树提高了森林的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最后对其森林系统健康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波德 森林系统 健康 病态
下载PDF
进化论视角下旅游的起源、本质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宝建 《旅游论坛》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界公认的事实。进化论认为,人类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与淘汰的过程,今天的现代人是在漫长的演化中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过程中的适应者,并且这种适应具有漫长性,不是在短短的几代人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的,因而现代人... 进化论是一个科学界公认的事实。进化论认为,人类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与淘汰的过程,今天的现代人是在漫长的演化中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过程中的适应者,并且这种适应具有漫长性,不是在短短的几代人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的,因而现代人的身体构造和精神状态更多的是适应远古社会的。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进化心理学认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过去不仅在人类的身体而且同样也在人的心理方面留下了印记,这成为探索心理机制的基础。基于进化论和进化心理学,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探讨了迁移在远古人获取生存资源和确保基因传递方面所具有的生存优势。由于适应的漫长性,现代人身心上依然具有不断迁移的身体适应性和精神特质。但社会条件的变化,使现代人无法像古人那样自由地迁移,于是这种身心深处的对于移动的需求与倾向以旅游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旅游起源于迁移,发生于农业社会的定居时代,现代人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非生计性的"见异(地)思迁(移)"的移动行为。最后提出了该结论对于旅游学科建设、旅游学理论、旅游实践、旅游体验以及保存地方性的意义等5个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旅游 起源 本质 迁移
下载PDF
傣寨建筑的生态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宝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人居环境 傣寨建筑
下载PDF
亚历山大东征的旅游情结及其启示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宝建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探讨旅游情结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深刻而典型的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以及心理分析的方法,首先简要评析了目前学界对此次东征动机的解释及其不足,然...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探讨旅游情结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深刻而典型的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以及心理分析的方法,首先简要评析了目前学界对此次东征动机的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分析了亚历山大的早年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旅游情结产生的潜在影响,继而详细阐述了旅游情结在亚历山大整个东征过程中五个阶段的体现,并指出,旅游情结是贯穿亚历山大东征的一条动机红线,它能够自恰地和始终如一地解释亚历山大的一系列看似不可理解和自相矛盾的行为。文章最后提出了探讨亚历山大东征中的旅游情结对于旅游研究和史学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 东征 旅游情结 历史观
下载PDF
古村镇旅游的三重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探析——兼谈湘西王村、凤凰和洪江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宝建 《旅游研究》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文章从多学科的视角(建筑学、历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运用逻辑与经验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古村镇旅游的三重意义:和谐之美的欣赏与体验、历史与文化的浸濡与感悟、乡愁与终极关怀——"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 文章从多学科的视角(建筑学、历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运用逻辑与经验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古村镇旅游的三重意义:和谐之美的欣赏与体验、历史与文化的浸濡与感悟、乡愁与终极关怀——"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寄托与慰藉。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上述旅游意义的三个途径:在战略和管理层面上,定位于地方和国家认同的场所;在建设和技术层面上,确保建筑和场景构建的历史真实性;在规划和设计层面上,提供游憩与思考的静谧空间。并结合实际,简要评析了湘西王村、凤凰和洪江三个古村镇的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镇 旅游意义 历史感 乡愁 终极关怀 洪江
下载PDF
他山之石——一个人文学者的建筑哲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宝建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7,共2页
介绍了皮季里姆·A·索罗金的建筑哲学观点,即建筑风格和特性的历史发展主要表现为观念型、视觉型和理性型三种建筑风格非周期的波动。
关键词 建筑哲学 建筑史观 索罗金 观念型 视觉型 理性型
下载PDF
逻辑起点视角下建筑学、园林学和旅游学的关系——兼谈旅游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16
作者 马宝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理解为通俗意义上的核心问题)。首先概括总结了逻辑起点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探讨了建筑学、园林学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论述了三者的逻辑起点分别是"遮庇""蓺植/(栽植)"和&q... 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理解为通俗意义上的核心问题)。首先概括总结了逻辑起点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探讨了建筑学、园林学和旅游学的逻辑起点,论述了三者的逻辑起点分别是"遮庇""蓺植/(栽植)"和"徙行"。因而三门学科关系的不同点是分别侧重于解决人类不同尺度上生存与生活的3个基本层面,即"居住""作息(劳作与休息)"和"移动"的问题,三者共同的旨趣和目的都是满足人类的生存与行为需要,都是在不同的尺度上为人类提供美好的环境,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都是使生活更美好(making life better)。最后基于旅游学"徙行"的逻辑起点,提出旅游学学科体系应包括3个维度:与规划和设计联姻、与自然和文化保护联姻、与管理联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旅游学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北京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17
作者 马宝建 雷洪德 《北京规划建设》 2003年第2期65-65,共1页
目前,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基本有四种:发展公共交通、拓宽道路、修建轻轨铁路或高架路、提速。这些办法各有利弊。
关键词 北京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轻轨铁路 高架路
下载PDF
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庄小锋 杨秀珍 +5 位作者 张玉钧 马宝建 韩东 蒋万杰 陈小环 吴春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7-182,共6页
蓝色系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稀有素材,也是育种研究的重要种质资源。北京周边山区有丰富的蓝色系草本资源,但目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种类较少,城区花坛、花境所用素材多为国外引入的园艺品种。根据2年实地调查研... 蓝色系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稀有素材,也是育种研究的重要种质资源。北京周边山区有丰富的蓝色系草本资源,但目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种类较少,城区花坛、花境所用素材多为国外引入的园艺品种。根据2年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北京松山、百花山、东灵山等高山地区的蓝色系草本植物种类,统计结果为19科41属59种。针对目前研究及应用现状,对部分有较高观赏价值种类提出引种建议,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蓝色系 草本花卉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朝花夕拾——怒江骑行记
19
作者 马宝建 《环境教育》 2016年第6期102-103,共2页
萨尔温江,中国称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流经我国云南后进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水坝依然在修建,昔日奔流不息的江河日益变成一潭潭湖水,"山河不是旧山河",翻拾旧文,感慨系之。2007年7月27... 萨尔温江,中国称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流经我国云南后进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水坝依然在修建,昔日奔流不息的江河日益变成一潭潭湖水,"山河不是旧山河",翻拾旧文,感慨系之。2007年7月27日我曾翻越怒江山,骑行穿过怒江。久闻怒江大名。关于怒江名称的由来有三:一说是怒江属山区性河流,水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中国西南地区 2007年 青藏高原 印度洋 河流 水坝 江河
下载PDF
环境教育与高等院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20
作者 马宝建 《中国林业教育》 2009年第6期52-54,共3页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而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之举。该文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历史上环境与文明的关系、现实中的环境问题3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教育成为高等院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的现实意义;并对在高等院校开设...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而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之举。该文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历史上环境与文明的关系、现实中的环境问题3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教育成为高等院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的现实意义;并对在高等院校开设"绿色经典导读"课程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阐明了"绿色经典导读"课程的开设背景、定位、结构和内容等,提出是否拥有环境意识、是否爱护和珍惜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应成为衡量一名大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环境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绿色经典导读”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