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间接复位、钢板固定、不植骨的方法治疗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WILLIAM M. RICCI BRETT R. BOLHOFNER +5 位作者 TIMOTHY LOFTUS CHRISTOPHER COX SCOTT MITCHELL JOSEPH BORRELLI JR 董强(译 马宝通(译) 《骨科动态》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背景:间接复位技术相对于较早期的开放复位技术具有能够提高骨愈合率及减少植骨的优势,我们对以间接复位治疗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的结果进行了研究。 方法:连续对50例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Vancourvr B1型)进行治疗,根据... 背景:间接复位技术相对于较早期的开放复位技术具有能够提高骨愈合率及减少植骨的优势,我们对以间接复位治疗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的结果进行了研究。 方法:连续对50例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Vancourvr B1型)进行治疗,根据病例记录包括切开复位、间接复位、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行同种异体或其他植骨。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时间短,对其余41例(平均年龄72岁)进行了平均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结果:所有骨折平均12周(7~23周)愈合,对位满意。1例有1根钢丝断裂,2例有1枚螺钉断裂,骨折最终愈合且无明显的内置物松动和对位不良。1例发生围手术期深部感染。41例中30例行走功能恢复到骨折前的状态。 结论:结果证实间接复位骨膜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进行植骨的方法对于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是应该肯定的。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肱骨干下1/3关节外骨折——功能支具与钢板固定的比较
2
作者 ANDREW JAWA PEARCE MCCARTY +4 位作者 JOB DOORNBERG MITCH HARRIS DAVID RING 马宝通(译) 费起礼(译 《骨科动态》 2007年第2期90-94,共5页
背景:肱骨干下1/3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的拥护者各持己见,但鲜有相互比较的资料。我们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比较。 方法:从创伤骨科资料库确定的连续性51例肱骨干下1/3关节外闭合性骨折患者。其... 背景:肱骨干下1/3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的拥护者各持己见,但鲜有相互比较的资料。我们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比较。 方法:从创伤骨科资料库确定的连续性51例肱骨干下1/3关节外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40例患者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或至骨折愈合,11例患者因随访不全被排除。19例患者行钢板螺钉固定,21例应用功能支具治疗。 结果:手术治疗组,1例固定失效,1例术后感染,1例因为术前桡神经麻痹没有恢复,而行肌腱转移术。3例患者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最后评估时仍然没有恢复。手术治疗的所有骨折均愈合,成角畸形均〈10°,1例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受限20°;非手术组,2例患者因主诊医生考虑骨折对线及桡神经麻痹,改行钢板固定。仅有1例患者在各平面均有〉30°的成角。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皮肤破溃,经三角巾悬吊完成治疗。2例患者肘或肩关节功能受限≥20°。 结论:肱骨干下1/3关节外骨折,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对位,能更快的恢复功能,但是存在医原性神经损伤、感染及需要再次手术的风险。功能支具可能引起皮肤的问题和不同程度的成角畸形,但常可获得优良的活动范围与功能。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下1/3骨折 关节外骨折 支具治疗 钢板固定 桡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钢板螺钉固定 成角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