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驼乳品质产地差异及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洪鹏 娄肖肖 +5 位作者 马宪兰 郑楠 陈贺 王帅 任万平 赵艳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80-287,共8页
近年来,驼乳产业发展迅速,但质量安全、产品掺伪掺假、竞争力低等产业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完善相关标准,对驼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地环境对驼乳品质影响的角度出发,梳理分析驼乳品质形成因素及差异,对我国现行的驼乳相关标... 近年来,驼乳产业发展迅速,但质量安全、产品掺伪掺假、竞争力低等产业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完善相关标准,对驼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地环境对驼乳品质影响的角度出发,梳理分析驼乳品质形成因素及差异,对我国现行的驼乳相关标准的现状进行了对比总结,根据驼乳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现存不足提出建议措施。本文对新疆和内蒙古驼乳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驼乳中脂肪、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种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现行生驼乳、巴氏杀菌驼乳和灭菌驼乳相关标准较为相似,未充分考虑产地环境差异和地方驼乳产业发展情况;根据驼乳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完善驼乳全产业链标准,并制定国家标准和完善驼乳品质及分级标准。期望本文可为驼乳标准完善和制定提供参考,为驼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产地 环境 品质 标准
下载PDF
原料乳优质乳工程核心指标分析——以新疆西域春乳业为例
2
作者 王帅 郑楠 +9 位作者 王富兰 赵艳坤 武亚婷 马宪兰 李新霞 陈贺 王夕虎 童刚平 李跟笑 郭孝敬 《中国乳业》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目的]2022年和2023年每天采集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域春乳业”),3个自有规模牧场原料乳,按照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的《生乳用途分级技术规范》,连续检测其脂肪、蛋白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等优质乳核心指标。[方法]采用G... [目的]2022年和2023年每天采集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域春乳业”),3个自有规模牧场原料乳,按照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的《生乳用途分级技术规范》,连续检测其脂肪、蛋白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等优质乳核心指标。[方法]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中的非参数方法(Kruskal–Wallis多重比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原料乳稳定,符合优质乳工程中特优级原料乳要求,为西域春乳业全面实施优质乳工程奠定了基础。[结论]西域春乳业原料乳连续两年优质乳工程核心指标均已达到特优级原料乳要求,相关指标已超过乳业大国标准要求,具备全面实施优质乳工程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乳 优质乳工程 核心指标
下载PDF
二元信号转导系统在无乳链球菌毒力和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高姣姣 马晓姣 +3 位作者 郑楠 邵伟 马宪兰 赵艳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属链球菌革兰阳性B群(GB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孕妇生殖道感染以及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同时,也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和鱼类感染的首要致病菌。S.agalactiae的...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属链球菌革兰阳性B群(GB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孕妇生殖道感染以及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同时,也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和鱼类感染的首要致病菌。S.agalactiae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其多种毒力因子。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S.agalactiae耐药性及多重耐药逐渐增强。二元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是病原菌感知和响应细胞外信号的主要机制,在细菌的生长代谢、毒力调控、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膜形成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侵袭等多个方面发挥调控作用。细菌毒力与耐药受复杂的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因此,通过对TCS系统在S.agalactiae毒力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S.agalactiae主要毒力因子的种类及功能、S.agalactiae耐药机制,重点阐述TCS对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及致病机制,并分析了TCS与S.agalactiae耐药性产生的关系,以期为了解S.agalactiae致病机理、耐药产生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二元信号转导系统 毒力 耐药 机制
原文传递
乳及乳制品中嗜冷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苗 邵伟 +3 位作者 刘政宇 马宪兰 陈贺 赵艳坤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201-206,共6页
嗜冷菌是一种适应低温环境的外界污染菌,其种类繁多并广泛存在于乳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低温冷藏是控制乳中微生物繁殖和保持乳品质量的常用方法,这却为嗜冷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腐败酶,这些酶... 嗜冷菌是一种适应低温环境的外界污染菌,其种类繁多并广泛存在于乳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低温冷藏是控制乳中微生物繁殖和保持乳品质量的常用方法,这却为嗜冷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腐败酶,这些酶会对乳品的质量与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嗜冷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也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就为乳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带来了困难。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嗜冷菌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在研究嗜冷菌多样性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以期为牧场及乳制品加工厂从污染源头保障原料乳及乳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判定原料乳潜在的细菌污染风险和乳品产业加工原材料风险评估提供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冷菌 微生物多样性 乳及乳制品 食品检测技术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冷链贮运条件对液态乳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政宇 赵艳坤 +4 位作者 孙苗 马宪兰 郑楠 陈贺 邵伟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贮藏时间、温度波动一直是影响低温液态乳品质的重要原因,本试验通过模拟低温液态乳冷链贮运,研究贮藏时间、温度波动下生鲜乳和巴氏乳主要乳成分、活性蛋白、嗜冷菌及菌落总数等表征指标的变化,阐明冷链贮藏对生鲜乳、巴氏乳主要乳品... 贮藏时间、温度波动一直是影响低温液态乳品质的重要原因,本试验通过模拟低温液态乳冷链贮运,研究贮藏时间、温度波动下生鲜乳和巴氏乳主要乳成分、活性蛋白、嗜冷菌及菌落总数等表征指标的变化,阐明冷链贮藏对生鲜乳、巴氏乳主要乳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鲜乳在贮运第24h期间,8℃组嗜冷菌及菌落总数显著高于0℃组、4℃组(P<0.05),乳成分、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组、4℃组(P<0.05)。巴氏乳在贮藏第48~72h,15℃、20℃组乳成分、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4℃组(P<0.05),嗜冷菌数及菌落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组(P<0.05),且15℃组活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0℃组(P<0.05)。生鲜乳及巴氏乳的对照组(CK组)不做处理,其测定值为所有指标原始量。因此,生鲜乳脱冷达8℃后,建议送达加工厂的时间控制在12h内。巴氏乳在脱冷温度达15℃、20℃时,48h内能最大限度保存低温液态乳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巴氏乳 冷链 品质 活性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