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存史观念与清初“传”体文——以魏禧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将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明清之际,传体文备受文人重视,其创作也呈现出勃兴之势,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一方面,由于处于天崩地坼的时代大变革之时,文人试图以此达到以文存史、表扬忠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期以文章经世,使后世之人于其中取法得失。在艺术手法上,... 明清之际,传体文备受文人重视,其创作也呈现出勃兴之势,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一方面,由于处于天崩地坼的时代大变革之时,文人试图以此达到以文存史、表扬忠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期以文章经世,使后世之人于其中取法得失。在艺术手法上,杂糅小说笔法,虚实相间,叙事生动,形象鲜明,体现了清初文章的发展脉络与审美追求。清初魏禧的传志文就是其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存史 魏禧 小说笔法
下载PDF
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求——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将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在清初明遗民这一特殊群体中,"生"与"死"成为他们的核心话题之一。面对异族的新政权,死者长已矣,而生者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命压力:在"出"与"隐"的抉择面前,如何才能做到"不苟活",... 在清初明遗民这一特殊群体中,"生"与"死"成为他们的核心话题之一。面对异族的新政权,死者长已矣,而生者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命压力:在"出"与"隐"的抉择面前,如何才能做到"不苟活",显然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于是,一方面要以桀骜的姿态守护他们最后的一片精神家园——气节,另一方面又要不忘世事,积极实现他们的经世理想,在这样的生存悖论中,明遗民以其特有的思路探寻着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生死之议 生存抉择 经世
下载PDF
《清史稿·曾灿传》及《魏礼传》史实考误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将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曾灿与魏礼俱为明末遗民,又都是清初著名文人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清史稿》所载二人之传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曾灿之招抚四营兵在顺治三年丙戌而非"岁乙酉"(顺治二年);其父曾应遴之卒应在顺治四年丁亥,而非曾灿... 曾灿与魏礼俱为明末遗民,又都是清初著名文人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清史稿》所载二人之传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曾灿之招抚四营兵在顺治三年丙戌而非"岁乙酉"(顺治二年);其父曾应遴之卒应在顺治四年丁亥,而非曾灿前往招抚四营之时;魏礼倦游而归筑"吾庐",应在康熙五年,而非在其"年五十"(康熙十七年)之时;魏礼享年应为六十七岁,而非六十六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曾灿 魏礼 辨误
下载PDF
易堂九子与江苏遗民交游考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将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6-70,78,共6页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除惮力著述授徒之外,遍交天下之友也是他们所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其中主要以遗民为主。吴中历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易堂九子于国变后频繁往来于吴地,与其地诸遗民缔结良谊,这既与其遗...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除惮力著述授徒之外,遍交天下之友也是他们所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其中主要以遗民为主。吴中历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易堂九子于国变后频繁往来于吴地,与其地诸遗民缔结良谊,这既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又是其经世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在清初具有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九子 江苏遗民 交游 历史意蕴
下载PDF
生命之征:清初遗民游历的思想意义——以易堂诸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将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游历是清初遗民在著述、讲学之外的另一项苦心经营的重要"事业"。行为即思想之体现,游历行为本身寄寓着此际士人对生存意义的拷问与探求,因此具有着繁复的思想意蕴。清初江右著名文人群体易堂九子在这方面即具有典范意义。交... 游历是清初遗民在著述、讲学之外的另一项苦心经营的重要"事业"。行为即思想之体现,游历行为本身寄寓着此际士人对生存意义的拷问与探求,因此具有着繁复的思想意蕴。清初江右著名文人群体易堂九子在这方面即具有典范意义。交友造士、广己造大以及遗民意气之发抒等均是此际遗民们热衷于游历的原因,也正是他们"经世"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深入解读遗民心态及其学术与文学思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游历 易堂诸子 思想意义
下载PDF
从易堂九子的古文复古理论看清初文章之取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将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9,共6页
作为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对明代文坛积弊进行了深刻反思,重倡复古,以正文风。在理论上,他们对明代秦汉派与唐宋派进行了整合,主张打破门户之见,由唐宋上追秦汉,而这正是清初文章复古的主流思想,在明清之际文风... 作为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对明代文坛积弊进行了深刻反思,重倡复古,以正文风。在理论上,他们对明代秦汉派与唐宋派进行了整合,主张打破门户之见,由唐宋上追秦汉,而这正是清初文章复古的主流思想,在明清之际文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学界在论及清初文章之取径时,大抵认为以唐宋八家为独宗,这实与事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九子 复古理论 文章取径
下载PDF
易堂诗歌的主题取向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将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易堂九子"是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气节文章名著一时。在甲申国变之后,易堂诸子或隐迹于草野,或放浪于山水,或游走于各地。虽然生活轨迹各有不同,然他们的心中有所郁结,便放歌咏怀,以诗寄其情。体现在诗歌主题上,或为杜... "易堂九子"是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气节文章名著一时。在甲申国变之后,易堂诸子或隐迹于草野,或放浪于山水,或游走于各地。虽然生活轨迹各有不同,然他们的心中有所郁结,便放歌咏怀,以诗寄其情。体现在诗歌主题上,或为杜鹃啼血,以怀故国故君;或为田园低吟,以寄隐逸之情;或为羁旅愁唱,以寓其困惑伤时之感。如是种种,体现了明清易鼎之际胜国遗民复杂的心里路程,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 遗民 诗歌主题
下载PDF
易堂九子与清初仕宦文人交游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将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6期68-75,共8页
以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是清初遗民结社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交友是其在著述、授徒之外的另一项苦心经营的事业,凸显了清初士人尤其是遗民的生存理想,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遗民、方外之外,仕清文人也是其所交的... 以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是清初遗民结社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交友是其在著述、授徒之外的另一项苦心经营的事业,凸显了清初士人尤其是遗民的生存理想,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遗民、方外之外,仕清文人也是其所交的重要对象,如王士禛、宋荦、施闰章、徐乾学等等,从此也可以在"出"与"隐"的焦虑中,怀有经世理想的胜国遗老所做出的艰难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九子 仕宦文人 交游
下载PDF
“躬耕”的文化意蕴与明遗民的生存悖论——以易堂九子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马将伟 王俊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躬耕"是明末清初遗民自主选择的一种生存常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躬耕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耕田种地,而赋予了更加繁复而又沉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此时,隐居躬耕不仅可以在乱世中保全他们的生命,同时又是保全其气节的最佳方式。然... "躬耕"是明末清初遗民自主选择的一种生存常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躬耕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耕田种地,而赋予了更加繁复而又沉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此时,隐居躬耕不仅可以在乱世中保全他们的生命,同时又是保全其气节的最佳方式。然而,这又与清初遗民所具有的强烈经世意识相冲突,于是,隐居与经世成为共存于他们思想中的对立的两级,这正是清初明遗民的生存困境。"易堂九子"就是其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躬耕 明遗民 易堂九子 生存抉择
下载PDF
“间架经营”:金评《水浒传》中的空间结构观念之考察
10
作者 马将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8,共5页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在评点中,他充分注意到了《水浒传》结构的空间性经营,并揭示出了这部巨著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对称、均衡、错落、圆合的空间之美。金氏的这种空间结构观念迥异于西方传统叙事...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在评点中,他充分注意到了《水浒传》结构的空间性经营,并揭示出了这部巨著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对称、均衡、错落、圆合的空间之美。金氏的这种空间结构观念迥异于西方传统叙事所遵循的“时间性”和“因果律”,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这也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间架 空间性结构
下载PDF
废存之间:清初对八股文的批判及论争——以魏禧《制科策》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马将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明清鼎革,士人们以批判的目光审视八股文,在废存之间兴起了一场论争。持决绝态度者把国家之败亡归于八股,以其败坏人才、泯灭文章之道而主张废弃之。如魏禧作《制科策》三篇,主张"废八股而勒之以策论",在清初"经世"... 明清鼎革,士人们以批判的目光审视八股文,在废存之间兴起了一场论争。持决绝态度者把国家之败亡归于八股,以其败坏人才、泯灭文章之道而主张废弃之。如魏禧作《制科策》三篇,主张"废八股而勒之以策论",在清初"经世"的文化语境中极具代表性。与此相反,有人则认为在国家丧乱之际,借八股以传圣贤之道,故必不可废。这场论争承载着清初士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沉重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魏禧 制科策 论争
下载PDF
用世与遗世之两难:曾灿逃禅考论
12
作者 马将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2期56-63,共8页
甲、乙之变后,明遗民逃禅成风,形成清初文化史中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曾灿即是其中的一员。对于曾灿之逃禅经历,相关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然经考证,其从顺治四年(1647)至顺治十年(1653)逃匿禅国六年时间。顺治三年(1646)十月,赣州城破,对曾... 甲、乙之变后,明遗民逃禅成风,形成清初文化史中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曾灿即是其中的一员。对于曾灿之逃禅经历,相关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然经考证,其从顺治四年(1647)至顺治十年(1653)逃匿禅国六年时间。顺治三年(1646)十月,赣州城破,对曾氏父子有知遇之恩的杨廷麟投水殉节,曾氏"封侯之志"幻灭,稍后父亲病故,遂逃于禅国,一以避难,二以慰其心。这段短暂的逃禅经历无疑是其人生历程中别样的"色调",对其此后的生存心态、人生观念及其诗歌风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曾灿之逃禅折射出了清初遗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对生命意义的艰难求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灿 遗民 逃禅 生命意义
下载PDF
“文”的视阈:金圣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
13
作者 马将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90-95,共6页
"文"是金圣叹观照《西厢记》的主要视角,他认为,《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古今至文,就在于其在叙事中展现出来的含蓄蕴藉、空灵澹荡的审美意蕴,而这种审美特性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息息相关,体现了金氏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 "文"是金圣叹观照《西厢记》的主要视角,他认为,《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古今至文,就在于其在叙事中展现出来的含蓄蕴藉、空灵澹荡的审美意蕴,而这种审美特性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息息相关,体现了金氏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具有唯美倾向。主要表现在《西厢记》的主观抒情特征、创作主体的诗意体验及叙事中的诗意表达等几个方面。这种戏曲美学观念与李渔的戏曲美学观念旨趣迥异,二者相映生辉,成为清初戏曲美学史上的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西厢记》 戏曲美学 诗性特征
下载PDF
易堂情本诗学及其理论建构
14
作者 马将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明清鼎革之际,易堂九子崛起于赣南,蜚声天下,于学术、文学俱有建树。易堂论诗,以"真情"为本,倡导"自标风概,自具机柚"的"真诗"之说,既吸收了明代性灵诗学的精髓,又力避其弊,以正"品"而矫其或... 明清鼎革之际,易堂九子崛起于赣南,蜚声天下,于学术、文学俱有建树。易堂论诗,以"真情"为本,倡导"自标风概,自具机柚"的"真诗"之说,既吸收了明代性灵诗学的精髓,又力避其弊,以正"品"而矫其或泛滥失统、或幽邃险涩之弊;同时也对明代的模拟之风予以针砭廓清。以情本论为核心,他们对诗歌之如何"发生"做出阐发,提出"感兴"论,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感兴"有二义:一为"有为而为",一为"无待而起兴",前者强调诗歌的温柔敦厚,后者强调"自鸣之意",即诗人的一己情怀。易堂诸子的情本诗学,本末兼重,视野融通,体现了鼎革之际诗学发展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 情本诗学 诗品
下载PDF
“出郭九行”与“诗史”精神
15
作者 马将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出郭九行"是对清初文学家魏禧及其兄魏际瑞九首叙事诗的总称。这组诗以沉痛的笔调描述了顺治末年百姓在官兵掳掠、盗贼横行之下的惨痛生活,是对杜甫"诗史"精神的践履;在艺术手法上,也吸收了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精华,... "出郭九行"是对清初文学家魏禧及其兄魏际瑞九首叙事诗的总称。这组诗以沉痛的笔调描述了顺治末年百姓在官兵掳掠、盗贼横行之下的惨痛生活,是对杜甫"诗史"精神的践履;在艺术手法上,也吸收了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精华,并予以活用,体现出杜诗在清初诗坛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郭九行 诗史精神 魏禧 魏际瑞
下载PDF
清初易堂文人群形成的文化因素考察
16
作者 马将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0期68-73,共6页
明清鼎革之际,先朝之遗民纷纷遁逸山野,更有志同道合者结为社团,易堂文人群即是其中的典范。易堂诸子有明确的结社意识,考其形成原因,既为时局所迫,构屋于地势险要之翠微峰巅,有"结社共保"之意,然诸如明人结社与讲习之风、诗... 明清鼎革之际,先朝之遗民纷纷遁逸山野,更有志同道合者结为社团,易堂文人群即是其中的典范。易堂诸子有明确的结社意识,考其形成原因,既为时局所迫,构屋于地势险要之翠微峰巅,有"结社共保"之意,然诸如明人结社与讲习之风、诗酒风流与精研时艺之风以及前代遗民生活方式之标榜等历史文化因素在易堂文人群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明乎此,可更为深刻地理解清初遗民结社繁复的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文人群 遗民 文化因素
下载PDF
魏际瑞《潮州送屠梦破序》的文本意义及其美学意蕴
17
作者 马将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魏际瑞是"易堂九子"中唯一的一位非遗民。在甲申、乙酉之变之后,魏氏不得已而出应清廷之试并频繁游于清幕,但他一直有着强烈的遗民情怀。因此,在游幕过程中,思归与思隐成为纠结在其内心而无法排解的情结,这也自然而然成为他... 魏际瑞是"易堂九子"中唯一的一位非遗民。在甲申、乙酉之变之后,魏氏不得已而出应清廷之试并频繁游于清幕,但他一直有着强烈的遗民情怀。因此,在游幕过程中,思归与思隐成为纠结在其内心而无法排解的情结,这也自然而然成为他诗文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潮州送屠梦破序》是一篇"别调"赠序,突破古人赠序之窠臼,藉送人而抒发其一己之愁,思奇语妙,行文自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魏氏文章的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际瑞 赠序 美学意蕴
下载PDF
“精严”:金圣叹的“结构之道”——以金评《水浒传》为例
18
作者 马将伟 《兰州学刊》 2007年第6期148-150,共3页
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对其结构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精严”是这部巨著结构上的一大特点。而这恰恰是讥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之结构为“缀段体”的西方文论家所忽视的。他的这一结构观念又是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结构观念一脉相承的,是... 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对其结构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精严”是这部巨著结构上的一大特点。而这恰恰是讥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之结构为“缀段体”的西方文论家所忽视的。他的这一结构观念又是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结构观念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严 金圣叹 《水浒传》 结构观念
下载PDF
“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论
19
作者 马将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15,共5页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 叙事特质
下载PDF
易堂九子与皖中遗民之交游及其文化意蕴
20
作者 马将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3-87,共5页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总其生平之志,除著述、授徒之外,广交天下友也是他们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皖中诸遗民即是其遗民朋友中的至交。由于特殊的身份及时代背景,易堂九子与皖中遗民之交游有着丰富的历史蕴...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总其生平之志,除著述、授徒之外,广交天下友也是他们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皖中诸遗民即是其遗民朋友中的至交。由于特殊的身份及时代背景,易堂九子与皖中遗民之交游有着丰富的历史蕴涵,除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外,更重要的则是以"交游造士"作为救世方式之一,是其经世理念的体现,在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九子 皖中遗民 交游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