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p16抑癌基因缺失及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库热西.玉努斯 王丽容 +3 位作者 斯坎德尔.白克力 赵学信 武贵臻 马尔哈巴.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方法:应用PCR技术配合电泳法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其正常组织中p16基因第3外显子... 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方法:应用PCR技术配合电泳法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其正常组织中p16基因第3外显子纯合缺失及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1对标本中癌组织及其正常组织均未发现纯合缺失,28例标本中12例有p16基因表达,占42.9%(12/28),其中哈族为53.8%(7/13),汉族为33.3%(5/15)。结论:p16基因第3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在食管癌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p16基因表达率随食管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16抑癌基因 基因缺失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APC抑癌基因等位基因杂合缺失和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库热西.玉努斯 王丽容 +5 位作者 赵学信 斯坎德尔.白克力 武贵臻 伊地力斯.阿吾提 库尔班.赛来 马尔哈巴.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APC抑癌基因 等位基因 点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