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幸延 李虹霖 +5 位作者 鲁洋 蔡依玫 张伟铮 曾建明 陈茶 黄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HPA)的临床特征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临床分离的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初筛,群体谱分析(PAP)实验确认CHPA菌株。采用K-B法筛查CHP...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HPA)的临床特征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临床分离的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初筛,群体谱分析(PAP)实验确认CHPA菌株。采用K-B法筛查CHPA对其他抗生素的异质性耐药(HR)情况。查阅病历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CHPA菌株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并确认了50株CHPA菌株,检出率为29.59%。其中美罗培南(MEM)和亚胺培南(IPM)异质性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6.03%(44/169)和13.02%(22/169),同时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9.47%(16/169)。K-B法初筛发现14%(7/50)的CHPA存在同时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他啶异质性耐药的情况。26.0%(13/50)的CHPA分离自综合科,66.0%(33/50)的CHPA分离自痰液标本。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有基础疾病(OR=3.846,P=0.040)、接受侵入性操作(OR=2.778,P=0.012)和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OR=2.278,P=0.041)是MEM-HR菌株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接受侵入性操作(OR=3.559,P=0.018)是IPM-HR菌株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异质性耐药现象。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和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幸延 陈茶 黄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5-691,共7页
为了应对逐年增多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多黏菌素再次被临床使用,其耐药状况受到广泛关注.除了染色体介导导致的耐药以外,存在于质粒的mcr-1耐药基因使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更易传播.本文综述了染色体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和新发现的质... 为了应对逐年增多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多黏菌素再次被临床使用,其耐药状况受到广泛关注.除了染色体介导导致的耐药以外,存在于质粒的mcr-1耐药基因使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更易传播.本文综述了染色体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和新发现的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包括mcr-1的分布和流行情况、mcr-1介导的耐药和传播机制、基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多黏菌素耐药的检测方法等,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问题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多黏菌素类 抗药性 细菌
原文传递
抗生素持续作用下细菌传代次数对接合频率的影响
3
作者 何宇婷 马幸延 +3 位作者 曾建明 鲁洋 陈茶 黄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9-142,170,共5页
目的探究抗生素作用下细菌传代次数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庆大霉素(GM)抗性基因的质粒p UCP24T转入E.coli SM10λpir获得重组菌E.coli SM10λpir(p UCP24T)。将重组菌在含30μg/m L GM的琼脂平板上不... 目的探究抗生素作用下细菌传代次数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庆大霉素(GM)抗性基因的质粒p UCP24T转入E.coli SM10λpir获得重组菌E.coli SM10λpir(p UCP24T)。将重组菌在含30μg/m L GM的琼脂平板上不断传代,每次挑取单个菌落传代,获得第50代和100代的E.coli SM10λpir(p UCP24T)。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大肠埃希菌EC600和肺炎克雷伯菌A10为受体菌,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为供体菌进行接合实验,计算接合频率。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对G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提取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的全基因组DNA,构建D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菌E.coli SM10λpir(p UCP24T)。第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与三种受体菌的接合频率较第1代均显著增高(P<0.05),第100代菌株对GM的MIC值大于2 048μg/m L,较第1和第50代菌株对GM的MIC值1 024μg/m L升高。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重组菌中携带GM抗性基因的p UCP24T质粒的拷贝数分别为601.3、1 808.2及9 190.5,呈现增高的趋势。结论在抗生素持续作用下,E.coli SM10λpir(p UCP24T)通过增加耐药质粒拷贝数使接合频率及MIC值升高,以适应抗生素的持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接合频率 传代次数 抗生素
原文传递
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基因组流行病学分析
4
作者 向国秀 马幸延 +4 位作者 蔡依玫 余学高 谭坪海 徐彩霞 黄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3-949,共7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临床分离株C37携带blaNDM-1基因质粒的遗传特征,并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研究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全球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临床分离株C37携带blaNDM-1基因质粒的遗传特征,并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研究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全球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复合物(CRECC)。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和16S rRNA Sanger测序对C37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37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使用接合试验确认C37菌株抗性基因的接合转移性。对C37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提取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C37菌株对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携带blaACT-5、blaNDM-1、qnrA1、aac(6′)-Ib-cr、oqxAB、fosA、dfrA15等多种抗性基因及IncX3、IncX4、IncFIB和IncFII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显示其属于阴沟肠杆菌复合体(ECC)ST78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结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是传播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高风险克隆,需密切监测其流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微生物 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 肠杆菌 阴沟 碳青霉烯酶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