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根腐平脐蠕孢cDNA文库的构建及BsTup1互作蛋白筛选
1
作者 李长水 耿月华 +5 位作者 姚萌 赵炳森 谢顺培 徐超 马庆周 张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目的】深入探究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鉴定BsTup1的互作蛋白。【方法】利用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孢子和不同时期的菌丝体为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BsTup1基因为... 【目的】深入探究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鉴定BsTup1的互作蛋白。【方法】利用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孢子和不同时期的菌丝体为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BsTup1基因为诱饵来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确定与BsTup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1)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技术首次成功构建了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混合cDNA文库。文库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cDNA文库库容为4.8×10^(7) cfu·mL^(-1),文库插入片段重组率达100%且平均大小为1000 bp。2)构建了pGBKT7-BsTup1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3)使用诱饵蛋白载体pGBKT7-BsTup1对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进行筛选,经测序、序列比对和酵母回转验证,获得38个与BsTup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的cDNA文库,并鉴定出38个与BsTup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根腐平脐蠕孢 SMART技术 CDNA文库 酵母双杂 BsTup1
下载PDF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在枣、梨和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海燕 李长水 +3 位作者 马庆周 尹新明 耿月华 张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可侵染多种果树引起产前及产后果实黑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同果树来源的链格孢是否能交互传染还不清楚。本文探讨了引起北方枣、梨和苹果果实黑斑病的链格孢在这3种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和交互致病性...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可侵染多种果树引起产前及产后果实黑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同果树来源的链格孢是否能交互传染还不清楚。本文探讨了引起北方枣、梨和苹果果实黑斑病的链格孢在这3种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和交互致病性,明确其交互传染特性。从北方不同地区果园采集枣、梨和苹果的黑斑病病果样品,通过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然后进行纯化及鉴定。利用离体果实接种法对分离到的各个病菌分别在枣、梨、苹果的果实上进行致病性测定,分析了其致病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从3种病果实上共分离出45株链格孢,其中对枣、梨和苹果表现出强致病性的分别为5、11、7株,表现为弱致病的分别为17、8、20株;对3种果实的致病性均在次强等级以上的有6株,致病性均为弱等级的有3株,而在3种果实上致病性等级表现为次强等级以上的菌株有30株,占到总菌株的66.6%。总之,枣、梨和苹果病果上的链格孢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并在这3种果实上是可以交叉侵染致病,互为侵染源。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临近的不同果园对黑斑病需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致病性分化 交互致病性
下载PDF
平板培养结合宏测序法调查小麦田土壤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乐乐 翟妮平 +3 位作者 马庆周 郭玉霞 耿月华 张猛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19-122,共4页
从河南省商丘市小麦田里于扬花期采集土样3份,通过ITS2宏测序方法结合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小麦扬花期田间真菌种类,发现小麦田块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甜瓜地块,平均有1 630个OTUS。培养法获得的主要菌株为枝细枝孢(Cladosporium ramotene... 从河南省商丘市小麦田里于扬花期采集土样3份,通过ITS2宏测序方法结合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小麦扬花期田间真菌种类,发现小麦田块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甜瓜地块,平均有1 630个OTUS。培养法获得的主要菌株为枝细枝孢(Cladosporium ramotenellum)、疣孢漆斑霉(Myrothecium verrucaria)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并对其形态进行详尽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宏测序 枝细枝孢 疣孢漆斑霉 链格孢
下载PDF
河南土壤中的3种暗色丝孢真菌
4
作者 耿月华 张猛 +3 位作者 周海峰 李跃 马庆周 高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从河南省18地市的不同生态类型采集30份土样,从中分离鉴定出3种暗色丝孢菌菌株,分别是露湿漆斑霉、稻黑孢和螺旋毛束霉,笔者对这三个物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照相,相关的玻片标本与活菌种,均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菌物学标本室.
关键词 土壤真菌 露湿漆斑霉 稻黑孢 螺旋毛束霉
下载PDF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实践点滴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庆周 《职业技术》 2006年第1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 教学实践 维护 高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 实用型人才 BIOS 合格人才 基础课 复合型
下载PDF
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薛彩英 武海燕 +4 位作者 马庆周 侯梦圆 徐惠媛 徐超 张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为明确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前期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从草莓病叶中共分离得到5株形... 为明确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前期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从草莓病叶中共分离得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其菌落中央略隆起,呈浅灰褐色,边缘呈白色,气生菌丝绒毛状且致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大小为30~252µm×5~10µm,呈半透明至浅棕色,假隔膜6~17个,基脐加厚;基于ITS、EF-1α和TUB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代表菌株ZM170455与不同寄主来源的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聚为同一分支;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除草莓外还能侵染黄瓜、辣椒和空心菜等10种经济作物,形成典型病斑。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多主棒孢霉侵染前期,其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而芽管顶端可在远离气孔的位置形成类似附着胞的结构。多主棒孢霉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为6~10,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KNO_(3)和Na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病原鉴定 侵染过程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河南省玉米锈病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庆周 马乐乐 +3 位作者 张亚龙 于思勤 耿月华 张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3-524,共2页
玉米锈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于2004年在河南省首次流行,目前已成为该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袁虹霞等,2010)。该病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有2属3种(谌多仁,1963),我国玉米锈病主要包括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einitz引... 玉米锈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于2004年在河南省首次流行,目前已成为该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袁虹霞等,2010)。该病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有2属3种(谌多仁,1963),我国玉米锈病主要包括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einitz引起的普通型锈病和由多堆柄锈菌P.polysora Underwood引起的南方型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锈病 玉米柄锈菌 分子检测 PUCCINIA 玉米叶片 玉米品种 扩增体系 夏孢子堆 方型 特异性检测
原文传递
玉米圆斑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庆周 李跃 +3 位作者 马乐乐 武海燕 耿月华 张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zeicola中扩增出137 bp的特异片段,而其余的17个参试菌株扩增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1 pg·μL^(-1)。用B.zeicola接种玉米叶片、苞叶以及玉米粒,然后以接种发病的病组织DNA为模板,利用引物Y-EF-F和Y-EF-R进行PCR扩增,可以扩增出137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健康玉米组织DNA中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用B.zeicola孢子悬浮液接种大田玉米叶片,接种第3 d可以检测到未发病组织中有B.zeicola病原菌,第5 d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玉米组织中的潜伏期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为玉米圆斑病的快速检测,进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平脐蠕孢 EF-1α序列 特异性引物 PCR检测
原文传递
草莓多主棒孢霉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CcSCD1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彩英 武海燕 +6 位作者 侯梦圆 马庆周 郭雅双 耿月华 臧睿 张猛 徐超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6,共12页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草莓棒孢霉叶斑病对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威胁。小柱孢酮脱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SCD)是真菌多聚二羟萘类(DHN)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草莓棒孢霉叶斑病对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威胁。小柱孢酮脱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SCD)是真菌多聚二羟萘类(DHN)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草莓多主棒孢霉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CcSCD1)的敲除突变体,并进行了回补和RT-PCR验证。与野生型相比,敲除突变体△CcSCD1-2表现为菌落无色素沉积、菌丝稀疏、产孢量显著下降、分生孢子无色较小以及致病力明显减弱。结果表明,CcSCD1参与调控多主棒孢霉的黑色素生物合成、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及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霉 DHN途径 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