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正五聚蛋白3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彩娜 王晨霞 丁锋 《现代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410-411,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而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下降。CHF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有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而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下降。CHF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有资料显示,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高达1.5%~2.0%,65岁以上可达6%~10%,心衰导致的死亡比40年前增加了6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蛋白 5年存活率 心肌结构 心肌损伤 恶性肿瘤 心脏病 CHF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比索洛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闫育平 屈文静 马彩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比索洛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大兴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拟行PCI的89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信封法,结合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比索洛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大兴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拟行PCI的89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信封法,结合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PCI后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TnT、Mb、CK、LVESV、LVEDV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比索洛尔可促进STEMI患者PCI后心肌损伤恢复,改善心功能,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增强型体外反搏 比索洛尔
下载PDF
纳洛酮对中毒昏迷患者的急救效果和血清β-E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彩娜 白娟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81-1382,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中毒昏迷患者的急救效果和血清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急救的中毒昏迷患者90例,根据简单分配法原则分为纳洛酮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中毒昏迷患者的急救效果和血清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急救的中毒昏迷患者90例,根据简单分配法原则分为纳洛酮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中毒急救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两组都急救观察7 d。结果纳洛酮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7.8%,高于常规组的84.4%。两组急救成功患者急救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高于急救前,纳洛酮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急救成功患者急救后的血清β-EP含量低于急救前,纳洛酮组高于常规组。纳洛酮急救成功患者随访3个月的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血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低于常规组的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中毒昏迷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β-EP的释放,能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还可减少随访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中毒昏迷 Β-内啡肽 急救
下载PDF
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彩娜 余艳平 袁宏莉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6期1719-1721,172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 目的探讨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C)]。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效能、社会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效能、社会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及日常起居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常起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家庭自我管理干预 直肠癌造口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彩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以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整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护理,患者的血红蛋白、心率、血压...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以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整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护理,患者的血红蛋白、心率、血压等各项临床指标与护理前有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使得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较快的缓解恢复,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案,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护理干预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彩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 分析对肠造口患者实施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治疗的肠造口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患者需求为... 目的 分析对肠造口患者实施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治疗的肠造口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QLO-C30)、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健康和功能状态、社会经济、自我概念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健康和功能状态、社会经济、自我概念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升高,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干预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彩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PD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食、给予胃动力药物、行...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PD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食、给予胃动力药物、行胃肠减压及输液,及时纠正心理障碍,积极预防胃瘫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记录两组胃瘫综合征(GS)、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瘫综合征、腹部胀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鼻肠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利于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彩娜 李亚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2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10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10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应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1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为37.65±4.62小时,远低于对照组的49.97±8.55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加快其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普外科 术后疼痛程度
下载PDF
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宏莉 马彩娜 余艳平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8期1910-1912,1919,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肠外营养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将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肠外营养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将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研究组患者再此基础上添加ω-3PUFA。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TP、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TF水平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T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gG、IgM、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CD8+水平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IgG、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肠外营养添加ω-3PUFA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化疗 肠外营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10
作者 李亚鸽 马彩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11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综... 目的:探讨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11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平均住院时间为7.91±4.68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45%,平均住院时间为16.60±7.63天。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彩娜 马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后TIMI分级,PCI前、PCI后24 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PCI后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后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观察组患者MPAR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NSTE-ACS患者PCI后血流灌注,增强抗血小板聚集能力,减轻炎性反应,保护心肌功能,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与内皮和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彩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性分为2组,一组给予依那西普(10mg,研究组),另外一组给予安慰剂(0.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性分为2组,一组给予依那西普(10mg,研究组),另外一组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对照组)处理,分别测定2组患者基线和24h后白细胞数量、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血小板活化、外周血管舒缩和纤溶功能。结果:研究组TNF-α拮抗剂治疗后(24h),患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NF-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较治疗前(基线时)相比显著增加[(31.4±5.5)%∶(20.4±4.4)%,t=7.96,P<0.001];TNF-α拮抗剂治疗24h后t-PA活性显著性降低[(0.50±0.14)IU/ml∶(0.42±0.09)IU/ml,t=2.45,P=0.009]。结论: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进而降低系统性炎症,可导致血小板激活而不影响外周血管舒缩功能或纤溶功能,因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等水平并不能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炎性细胞因子 内皮功能 血小板功能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E184L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及评价
13
作者 李莎莎 马彩娜 +1 位作者 杨金平 朱紫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03-2411,共9页
为阐明更多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未知基因的功能,深入探究ASFV的致病机制,为研制针对ASFV流行毒株的疫苗提供候选毒株。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E184L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单基因缺失毒株,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 为阐明更多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未知基因的功能,深入探究ASFV的致病机制,为研制针对ASFV流行毒株的疫苗提供候选毒株。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E184L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单基因缺失毒株,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中评价其复制特性,并在猪体内比较ASFVΔE184L与亲本毒株ASFV CN/GS/2018对猪的致病力以及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差异。成功获得了E184L单基因缺失突变毒株ASFVΔE184L,经PCR鉴定、荧光观察及测序鉴定,证实该毒株E184L基因被成功缺失。复制特性研究发现,E184L基因的缺失削弱了ASFV在PAMs中的复制能力。动物体内试验显示,ASFVΔE184L接种猪在观察期内死亡1头,其余全部存活,而ASFV WT接种猪全部死亡,说明E184L的缺失导致ASFV的毒力显著下降。此外,与亲本毒株相比,ASFVΔE184L可诱导机体ASF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抗病毒因子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的分泌。E184L为ASFV毒力相关基因及免疫抑制相关基因,其基因缺失毒株在猪体内的致病力显著减弱并能诱导机体内更强的免疫应答。以上结果为ASFV未知基因功能及其致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在候选疫苗基因组中进一步缺失E184L基因片段构建安全有效的双基因或多基因缺失候选疫苗株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E184L 毒力 免疫抑制 基因缺失 疫苗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宏莉 余艳平 +1 位作者 马彩娜 朱晓培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1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患者身心痛苦得到有效减轻,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心理护理加入到常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