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马忠兵 伊长英 刘兴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6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绍及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HIE时血清...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绍及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HIE时血清AST、LDH、CK、α-HBDH的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中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酶谐的检测可作为HIE临床分度的指标之一。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酶谱 临床意义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对照组 临床分度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临床早期诊断 乳酸脱氢酶 指标 血清 心肌损伤 损伤程度 酶的活性 患儿 差异显著 比较差异 重度 治疗 血浆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峰 马忠兵 +5 位作者 方允治 李亮 张强 李玉阳 高德宗 余之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雌孕激素序贯5d组,8只;Ⅲ组: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组8只;Ⅳ组:DMBA单独用药组,8只。60d后处死,记录乳腺大体形态变化和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各组的状况。结果:Ⅱ、Ⅲ、Ⅳ组的乳腺组织经病理诊断癌前病变率分别为66.67%、42.86%、28.57%,Ⅱ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A+雌孕激素序贯5d方法优于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方法和单纯DMBA方法,是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y DMBA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斐 刘丽媛 +6 位作者 王永久 于理想 周飞 申朔豪 李亮 马忠兵 余之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与正常组(BMI<25.0 kg/m^2)。Kaplan-Me ie 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非条件Logis tic回...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与正常组(BMI<25.0 kg/m^2)。Kaplan-Me ie 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非条件Logis tic回归分析不同BMI分组乳腺癌OS的相关因素。结果:456例患者纳入分析,超重肥胖组(286例)与正常组(170例)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60.9个月,两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0.336)。年龄、月经状态、ER及HER2等与不同BMI分类乳腺癌的OS无关。BMI分类不影响新辅助化疗病理性完全缓解(pCR)率,但与新辅助化疗ER阳性乳腺癌的DFS(P=0.013)及OS(P=0.022)有关。超重肥胖组生存较差(OR=0.16,95%CI:0.03~0.93,P=0.042)。内分泌治疗亚组中超重肥胖组病例生存风险降低(OR=0.077,95%CI:0.08~0.714,P=0.024)。结论:BMI≥25.0 kg/m^2是E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FS和OS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内分泌治疗获益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重指数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EB病毒编码的潜伏性膜蛋白1
4
作者 刘兴莉 王玲 +1 位作者 杨春 马忠兵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性膜蛋白 癌基因
下载PDF
刺参糖胺聚糖抗风疹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宗保 王笑峰 +1 位作者 马忠兵 罗兵 《齐鲁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07-508,511,共3页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SJ-GAG)对风疹病毒(RV)的抑制作用。方法接种RV至BHK21细胞,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J-GAG,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MTT法及定量PCR法检测SJ-GAG的抗病毒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结果SJ-GAG浓度在3.2 g/L以上时,...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SJ-GAG)对风疹病毒(RV)的抑制作用。方法接种RV至BHK21细胞,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J-GAG,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MTT法及定量PCR法检测SJ-GAG的抗病毒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结果SJ-GAG浓度在3.2 g/L以上时,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在0.20~0.25 g/L浓度范围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SJ-GAG有抗R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糖胺聚糖 风疹病毒 致细胞病变 病毒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璐 周飞 +7 位作者 于理想 马忠兵 傅勤烨 高德宗 张强 李亮 王斐 余之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PM病人120例(病例组)资料,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查体中心的健康人群111名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PM病人120例(病例组)资料,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查体中心的健康人群11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病人年龄为33(20~62)岁,病变常见于乳腺外上象限(21.7%)、内上象限(20.0%)及乳头乳晕区(30.8%),临床分型以肿块型(45.8%)为主。两组在超重/肥胖、生育次数、初育年龄、哺乳时间、初潮年龄、乳头内陷、既往哺乳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生育次数(OR=5.02,95%CI1.06~23.86,P=0.042)、初潮年龄(OR=I.97,95%CI1.45—2.68,P〈0.001)及超重/肥胖(OR=1.25,95%CI1.08—1.44,P=0.002)为NPM的危险因素,而初育年龄(OR=0.85,95%CI 074-098,P=0.025)为该病的保护因素。结论NPM有其特定临床特征,生育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超重/肥胖可增加该病发病风险,初育年龄晚可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导管周围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飞 刘璐 +5 位作者 刘丽媛 王斐 于理想 相玉娟 马忠兵 余之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1,69,共6页
目的探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3份非哺乳期乳腺炎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的细菌镜检、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并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及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革兰染色法41.18%(7/17)查... 目的探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3份非哺乳期乳腺炎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的细菌镜检、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并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及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革兰染色法41.18%(7/17)查见G+细菌,35.29%(6/17)查见G-细菌。微生物培养仅1例阳性(1/5)且呈现两种细菌生长。16S rDNA测序阳性率为100%,其中39.39%(13/33)为混合细菌感染,27.27%(9/33)为假单胞菌属,6.06%(2/33)为kroppenstedtii.棒状杆菌,6.06%(2/33)为屎肠球菌,3.03%(1/33)为坚硬芽孢杆菌,3.03%(1/33)为芽孢八叠球菌,3.03%(1/3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12%(4/33)为宏基因组文库细菌。结论应用16S r DNA测序技术检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原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非哺乳期乳腺炎 细菌 检测 病因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斐 申朔豪 +22 位作者 刘丽媛 王顽 蒋宏传 滕理送 范志民 耿翠芝 金锋 唐利立 张建国 王翔 王殊 段学宁 于理想 周飞 相玉娟 黄淑亚 郑超 傅勤烨 高德宗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余之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12家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查体、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25-44岁青年组和45-75岁中老年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12家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查体、影像及病理资料,分为25-44岁青年组和45-75岁中老年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3684例,青年组2291例和中老年组1393例,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临床分型均以乳痛型(50.3%比42.7%,P<0.001)多见,病理表现均以腺病为主(67.9%比61.7%,P<0.001).中老年组乳腺癌检出率高于青年组,肿块型患者为著(9.4%比4.2%,P<0.001)。两组间生育特征、生活习惯及疲劳焦虑抑郁等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分布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年龄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和激惹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于理想 禚英杰 +11 位作者 刘丽媛 王斐 周飞 相玉娟 黄淑亚 郑超 傅勤烨 高德宗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余之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85,共7页
目的调查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情绪状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乳房疼痛患者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乳房疼痛患者2 731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查... 目的调查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情绪状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乳房疼痛患者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乳房疼痛患者2 731例,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查体等资料,利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分析。结果乳房疼痛患者中,22.8%存在4项心理情绪问题(抑郁边缘/异常状态、焦虑边缘/异常状态、边缘/异常内向性激惹、边缘/异常外向性激惹),18.8%存在3项心理情绪问题,20.2%存在2项心理情绪问题,19.4%存在1项心理问题。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IDA抑郁、焦虑及外向性激惹维度评分随之升高(F=6.7~26.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疼痛评分高、低学历、低收入、吸烟及饮酒史等为乳房疼痛患者情绪问题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乳房疼痛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及内外向性激惹情绪发生率。疼痛程度与乳房疼痛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疼痛 抑郁 焦虑 激惹
原文传递
刺参糖胺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兵 马忠兵 +1 位作者 王笑峰 王云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型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接种HSV-1SM44毒株,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观察细胞病变和定量PCR检测刺参糖胺...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型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接种HSV-1SM44毒株,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观察细胞病变和定量PCR检测刺参糖胺聚糖的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以HSV-1SM44毒株颅内接种感染小鼠,4h后以不同剂量的刺参糖胺聚糖灌胃,观察刺参糖胺聚糖对感染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刺参糖胺聚糖浓度在1.6mg·mL^-1以上时,表现出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在0.25~0.2mg·mL^-1浓度范围表现出抗病毒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颅内感染小鼠刺参糖胺聚糖灌胃后,存活时间延长,死亡数明显减少;且呈一定正相关。结论刺参糖胺聚糖具有抗HSV-Ⅰ、保护HSV-Ⅰ感染小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糖胺聚糖 抗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细胞病变
原文传递
刺参糖胺聚糖抗仙台病毒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静 王笑峰 +1 位作者 马忠兵 罗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的抗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V)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仙台病毒感染BHK21细胞的多个环节,倒置显微镜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以SV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刺参...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的抗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V)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仙台病毒感染BHK21细胞的多个环节,倒置显微镜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以SV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刺参糖胺聚糖对感染病毒小鼠血凝抑制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刺参糖胺聚糖浓度大于3.2mg/ml时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浓度在0.25~0.2mg/ml范围时,刺参糖胺聚糖作用病毒吸附组和病毒复制组能明显抑制细胞病变,MTT结果也表明该两组显示较好的细胞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无细胞毒性作用;但SJ-GAG直接作用病毒组、预处理细胞组以及抑制病毒穿入组无明显抗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刺参糖胺聚糖可促进小鼠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结论:刺参糖胺聚糖的抗仙台病毒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病毒复制而实现,并能促进小鼠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糖胺聚糖 仙台病毒 血凝抑制抗体 细胞病变
原文传递
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德宗 马忠兵 +4 位作者 王峰 李玉阳 李亮 张强 余之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探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年来采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共25例41侧乳房。结果每侧乳房切除120~400 g组织。术后5侧乳头、乳晕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早期部分患者乳... 目的探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年来采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共25例41侧乳房。结果每侧乳房切除120~400 g组织。术后5侧乳头、乳晕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早期部分患者乳头、乳晕区轻度凹陷,以后逐渐恢复。随访4~48个月,切口疤痕不明显,外观满意。结论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操作简便,创伤小,疤痕隐蔽,美体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发育症/外科学 乳晕新月状切口 乳房切除术/方法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明明 余之刚 +7 位作者 马忠兵 高德宗 李亮 李玉阳 张强 王峰 王斐 傅勤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99,共6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乳腺癌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全人类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筛查3对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全基因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乳腺... 目的分析并探讨乳腺癌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全人类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筛查3对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全基因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间有4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6个。在这一组基因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有27个(12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与细胞黏附有关的基因有15个(4个表达上调,11个表达下调),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有13个(6个表达上调,7个表达下调)。结论乳腺癌组织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存在于不同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肾上腺素受体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德宗 马忠兵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精神和情绪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递质分泌失调,尤其是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过多的儿茶酚胺类激素除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外... 精神和情绪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递质分泌失调,尤其是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过多的儿茶酚胺类激素除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外,还能导致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之首的恶性肿瘤,尽管预后相对较好,但一部分患者最终还是因复发、转移而危及生命。乳腺癌患者术后由于担心肿瘤复发,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的肾上腺激素分泌紊乱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乳腺癌患者 癌相关性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不良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 恶性肿瘤 激素分泌紊乱
原文传递
肾上腺素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德宗 刘兴莉 马忠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将其阻断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MCF-7(ER阳性)和MDA-MB-231(ER阴性)细胞中α1、α2、β1、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MTT法分别检测去甲肾上腺...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将其阻断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MCF-7(ER阳性)和MDA-MB-231(ER阴性)细胞中α1、α2、β1、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MTT法分别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卡维地洛(非特异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或两种联合作用后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MCF-7和MDA-MB-231细胞均有α与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但受体亚型表达水平不同,MCF-7细胞α1、β1受体表达相对较强,α2、β2受体表达相对较弱,MDA-MB-231细胞则与MCF-7相反;卡维地洛能明显抑制两株乳腺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趋势,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去甲肾上腺素能明显促进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但与卡维地洛共同作用后,其促细胞增殖作用被明显拮抗,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同时不同程度地表达α、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非特异性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肾上腺素能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的小叶复旧与乳腺癌
16
作者 王斐 余之刚 马忠兵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7期493-496,共4页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乳腺实质逐渐出现萎缩、退化甚至消失,这一生理性的过程称为年龄相关的小叶复旧.小叶复旧是不可逆的、系统性的个体化过程,与包括乳腺密度在内诸多乳腺癌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被认为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关,但其具体机...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乳腺实质逐渐出现萎缩、退化甚至消失,这一生理性的过程称为年龄相关的小叶复旧.小叶复旧是不可逆的、系统性的个体化过程,与包括乳腺密度在内诸多乳腺癌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被认为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的小叶复旧 乳腺癌 乳腺密度
原文传递
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乳腺癌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家鑫 马忠兵 +5 位作者 于理想 刘丽媛 王斐 郭明明 王峰 余之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新发乳腺癌病例123例,剔除拒绝采集血液标本的病例后得到乳腺癌患者43例。以该43例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以同社区、同年龄(±3岁)为配对标准,选择经临床检...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新发乳腺癌病例123例,剔除拒绝采集血液标本的病例后得到乳腺癌患者43例。以该43例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以同社区、同年龄(±3岁)为配对标准,选择经临床检查或病理诊断排除乳腺癌的女性为对照组,按照1∶1进行配对,最终入组病例及对照共43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χ2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病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脂联素/瘦素比值(A/L)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与乳腺癌密切相关(OR=6.33,95%CI:1.87~21.40,P<0.01)。结论人群中乳腺癌患者较非乳腺癌患者有较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高的血清瘦素水平。A/L与乳腺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此相关性明显优于单独脂联素或瘦素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脂联素 瘦素 脂联素/瘦素比值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18
作者 孙任成 田克立 +6 位作者 马忠兵 傅勤烨 张强 高德宗 李玉阳 李亮 余之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多态性在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83例初诊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术前均未给予任何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多态性在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83例初诊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术前均未给予任何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墓因型.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的关系采用卡方分析进行检验.结果 83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分布情况为:(1)3R/3R、2R/3R及2R/2R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8.7%、27.7%、3.6%;(2)按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细分,2R/2R,2R/3C,2R/3G,3G/3G,3C/3C及3G/3C 6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6%、19.3%、8.4%、19.3%、37.3%及12.1%;(3)+/+6 bp、+/-6 bp及-/-6 bp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4%、50.6%及41.0%;(4)3种基因多态性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另外TS 5′-UTR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P=0.019)、Ki67(P=0.022)相关,TS 3′-UTR多态性与发病年龄相关(P=0.002),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1).结论 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R/3R、-/-6 bp基因型频率较高;T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苷酸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EZH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分析
19
作者 赵林枫 于理想 +12 位作者 郑超 黄淑亚 刘丽媛 相玉娟 王斐 周飞 周文重 叶春淼 李亮 马忠兵 张强 傅勤烨 余之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039例乳腺癌患者和1040例对照者。检测3个EZH2基因SNPs位点(rs2302427 C>G、rs12670401 T>C和rs...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039例乳腺癌患者和1040例对照者。检测3个EZH2基因SNPs位点(rs2302427 C>G、rs12670401 T>C和rs6464926 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使用数据库乳腺癌数据分析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ZH2 rs6464926 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OR=1.362,P=0.015)和显性模型(OR=1.22,P=0.045)乳腺癌发病风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在BMI≥24 kg/m^(2)的女性中,与野生型相比,rs6464926位点TC基因型(P=0.050)、TT基因型(P=0.025)和显性模型(TC+TT,P=0.021)患乳腺癌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6464926位点与EZH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P=6.89E-47)。EZH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并且EZH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与较短的总生存期(HR=1.27,P=0.013)、无远处转移生存期(HR=1.37,P<0.01)和无复发生存期(HR=1.44,P<0.01)相关。结论EZH2 rs6464926多态性位点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有关,其可能通过影响EZH2表达参与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疾病易感性 预后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