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精子DNA损伤的德尔菲研究
1
作者 马思成 张宸铭 +6 位作者 唐硕彤 郝晓慧 刘稳榜 马瑞敏 胡静 王祖龙 孙自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54-860,共7页
精子DNA是由父亲传递给子代的重要遗传信息载体,其完整性是保证父系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前提[1]。研究发现,精子DNA损伤(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可导致精子受精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引起男性不育、配偶胚胎停育及流产,近20%的... 精子DNA是由父亲传递给子代的重要遗传信息载体,其完整性是保证父系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前提[1]。研究发现,精子DNA损伤(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可导致精子受精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引起男性不育、配偶胚胎停育及流产,近20%的男性不育与SDF有关,其对生育的影响涉及多个环节,如受精、着床、植入、胚胎存活等[2]。目前检测男性生育能力的主要手段是精液分析,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约有15%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正常,而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高[3]。DFI代表精子DNA受损程度,其可以客观有效的评价男性生育能力,弥补精液检测的不足[4]。当DFI≥27%时,自然受孕率开始降低。因此,临床检测DFI具有重要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DNA损伤 中医药 德尔菲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畸形精子症的因果关系
2
作者 郝晓慧 马瑞敏 +5 位作者 马思成 刘稳榜 张宸铭 于雯霖 胡静 王祖龙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87-396,共10页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与畸形精子症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中选择肠道菌群与畸形精子症的GWAS数据。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工具变量(IVs)从MiBioGen联盟发布的18340例参与者的GWAS中确定。结局变量来自欧洲...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与畸形精子症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中选择肠道菌群与畸形精子症的GWAS数据。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工具变量(IVs)从MiBioGen联盟发布的18340例参与者的GWAS中确定。结局变量来自欧洲的畸形精子症GWAS数据,总样本量85716例,其中915例患者,209006例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WME)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β值来评价肠道菌群与畸形精子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科、链球菌科、粪球菌属Coprococcus1、瘤胃菌外UCG009属、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目、丹毒丝菌目与畸形精子症的风险增高存在因果关系,紫单胞菌科与畸形精子症的风险降低存在因果关系。结论: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科、链球菌科、粪球菌属Coprococcus1、瘤胃菌外UCG009属、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目、丹毒丝菌目可能是引起畸形精子症的原因之一,紫单胞菌科可能对精子的形态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畸形精子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精子症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对男性不育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刘稳榜 张宸铭 +4 位作者 马思成 郝晓慧 陈聪 马瑞敏 周俊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4-1758,共5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观察中医药对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从开始到结束的... 目的运用Meta分析观察中医药对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搜集中医药与西药对比治疗男性不育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筛选文献,并将文献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应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2篇治疗男性不育的文献被纳入。对1879例病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效率[RD=0.22,(95%CI:0.18~0.26),P<0.01]、精子DNA碎片率[MD=-5.84,(95%CI:-6.99~-4.69),P<0.01]、精子总活力[MD=5.90,(95%CI:3.68~8.15),P<0.01]、精子浓度[MD=7.37,(95%CI:4.65~10.1),P<0.0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MD=7.50,(95%CI:5.91~9.08),P<0.01]。结论中医药可明显降低患者精子DNA损伤,提高总有效率、精子总活力,并改善了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等指标,对男性不育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损伤 精液分析参数 中医药 META分析 男性不育
下载PDF
基于分消走泄法探讨早泄的辨证论治
4
作者 马东岳 马思成 +2 位作者 任凯 李子颢 杜冠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48-151,共4页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夫妻关系和谐及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早泄有一定优势。分消走泄法是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法,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当前对男科疾病也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早泄的病机主要包括脑-心-肾...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夫妻关系和谐及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早泄有一定优势。分消走泄法是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法,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当前对男科疾病也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早泄的病机主要包括脑-心-肾-精室轴紊乱、湿热阻滞精关并迫精外泄2个方面。基于分消走泄法论治早泄,注重从形神同调、脏腑分治及祛除湿热角度着手,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中同时关注机体各脏腑功能和精神的调和,使湿热等病邪分消祛除体外,又贵在佐轻灵药品上达醒脑,宣开郁结,精室安宁,精关得控得养,从而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改善早泄症状,实现身心同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泄 分消走泄 脑-心-肾-精室轴 男科疾病 中医药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男性生殖与性健康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思成 张宸铭 +5 位作者 郝晓慧 马瑞敏 胡静 于雯霖 王祖龙 孙自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7-595,共9页
目的:应用两样本MR方法挖掘211种肠道菌群对男性生殖与性健康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MiBioGen联盟发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相关遗传变异数据作为肠道菌群的工具变量(IVs),芬兰生物样本库GWAS相关遗传变异数据分别作为男性不育症、... 目的:应用两样本MR方法挖掘211种肠道菌群对男性生殖与性健康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MiBioGen联盟发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相关遗传变异数据作为肠道菌群的工具变量(IVs),芬兰生物样本库GWAS相关遗传变异数据分别作为男性不育症、畸形精子症、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睾丸功能障碍的IVs。使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MR分析方法,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和95%置信区间评估结果,并进行数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分别发现6种与男性不育症相关、12种与畸形精子症相关、5种与性功能障碍相关、4种与勃起功能障碍、4种与睾丸功能障碍有关的肠道菌群,且数据敏感性分析无异常,因果方向均正确。结论:肠道菌群与男性生殖与性健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肠道菌群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男性不育 男性生殖健康
下载PDF
游离(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6
作者 马思成 谭潇 +3 位作者 黄茂 唐代武 吴昌磊 蒋建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98-300,31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对20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游离(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4.0 cm×3.5...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对20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游离(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4.0 cm×3.5 cm。18例供区直接闭合,2例供区于小腿内侧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16例术后均获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0例皮瓣均成活,1例于术后24 h由于肿胀致缝线卡压血管蒂出现静脉血管危象,经拆线换药后解除危象,皮瓣成活。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术指外形接近正常手指,皮瓣不臃肿,均有指螺纹,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5~8mm。所有术指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3例。(足母)趾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足母)趾的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后外形饱满,质地良好,有螺纹,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腓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移植
下载PDF
487例婴幼儿手外伤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守平 卢仿华 +5 位作者 刘志刚 刘洋琦 童腾 曾武林 王洪贤 马思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手外伤临床特点,为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年轮骨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筛选出手外伤婴幼儿4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结果手外伤婴幼儿487例,男性多见,男∶女为2.04∶... 目的:探讨婴幼儿手外伤临床特点,为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年轮骨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筛选出手外伤婴幼儿4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结果手外伤婴幼儿487例,男性多见,男∶女为2.04∶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4~35个月龄段幼儿最多,占37.37%;四月份发病率最高(11.91%),十二月份最低(4.52%),全年二季度发病率最高,占29.16%;近四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以长沙市内为主,占50.10%;受伤原因共79种,分为九类,以门窗挤压伤占比较高(14.58%);受伤部位以手指受伤为主(71.46%),其中示指占27.04%;受伤机制以手指离断伤最多(31.42%);平均住院时间为(8.29±6.67) d;患儿临床治愈率29.77%,好转率69.61%。结论该研究提示了该地区手外伤婴幼儿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了婴幼儿手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家长及监护人忽略了对婴幼儿的监护。呼吁社会各有关部门关注民生,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对发生手外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提前干预,以降低手外伤发生率,减少致残率,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手外伤 临床资料 分析
下载PDF
拇食指巨指症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卢仿华 刘志刚 +1 位作者 王成云 马思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40-34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罕见巨指症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经过,患者右拇食指巨指重约7.2kg,在全身麻醉下行拇食指巨指截指术、腕关节融合术、肢体修整术及尺偏畸形纠正术。术后经12个月随访,减轻了右侧上肢沉重负担,保留了中、环、小三指,且有抓... 本文报道1例罕见巨指症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经过,患者右拇食指巨指重约7.2kg,在全身麻醉下行拇食指巨指截指术、腕关节融合术、肢体修整术及尺偏畸形纠正术。术后经12个月随访,减轻了右侧上肢沉重负担,保留了中、环、小三指,且有抓握功能,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指症 畸形 手外科
下载PDF
企业转型期青年员工思想动态特点规律及引导策略创新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新 马思成 《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3期143-143,149,共2页
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凝聚企业向心力,确保企业转型改革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分析企业转型改革发展过程中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特点规律及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青年员工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凝聚企业向心力,确保企业转型改革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分析企业转型改革发展过程中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特点规律及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开展提出几点策略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员工思想动态 引导策略 创新探索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BSC网格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为例
10
作者 白晓旺 马思成 茹慧超 《市场周刊》 2019年第9期173-174,共2页
网格化管理目前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格员的绩效考核在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平衡记分卡法这一考核方法引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网格员的绩效管理中。通过对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的实践研究,设... 网格化管理目前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格员的绩效考核在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平衡记分卡法这一考核方法引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网格员的绩效管理中。通过对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的实践研究,设计出包括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改进的BSC维度和指标体系,以实现对网格员科学、专业的绩效管理,助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网格员 绩效管理 BSC
下载PDF
基于“肾其华在发”挖掘自然发色与男性不育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1
作者 马思成 张宸铭 +5 位作者 郝晓慧 刘稳榜 马瑞敏 于雯霖 胡静 王祖龙 《中医学报》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基于“肾其华在发”理论,利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的方法挖掘自然发色与男性不育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集,包括5种... 目的:基于“肾其华在发”理论,利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的方法挖掘自然发色与男性不育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集,包括5种不同自然发色及男性不育患者的GWAS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回归分析进行双向MR分析,以OR值评估自然发色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 Q方法检验异质性,MR-Egger及MR-PRESSO法检验多效性。结果:逆方差加权法的结果表明,自然发色为金色与男性不育风险增高具有因果关系(P=0.003,OR:3.235,95%CI:1.483~7.055)。自然发色为红色和淡棕色与男性不育风险之间无因果关系。自然发色为深棕色(P=0.014,OR:0.559,95%CI:0.352~0.889)及自然发色为黑色(P=0.024,OR:0.099,95%CI:0.013~0.736)与男性不育风险降低具有因果关系。男性不育风险对自然发色无因果效应(P>0.05)。Cochran Q方法表明本研究所纳入的SNPs不存在异质性(P>0.05)。MR-Egger及MR-PRESSO方法的结果表明,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之间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05)。结论:自然发色越浅者患有男性不育的风险越高,自然发色越深者患有男性不育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自然发色 孟德尔随机化 肾其华在发
下载PDF
北京谱仪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慧良 于传松 +186 位作者 马东红 马思成 马基茂 方澄 王广英 王少敏 王中和 王平 王运永 王灵淑 王佩良 王临洲 王建光 王泰杰 王俊英 王淑琴 王曼 王锋 牛卫平 毛泽普 毛慧顺 邓亦卫 邓树森 倪蕙苓 付正善 冯忠 叶铭汉 白景芝 史焕章 田卫华 边强 汤福坤 朱永生 朱启明 朱国胜 朱善根 后小江 过雅南 迟延昆 李卫国 李大仕 李正信 李芳 李启明 李如柏 李环 李金 李佳 李建唐 李佩琴 李黎力 李蔚 李淑琼 刘炜 刘荣光 刘振安 刘振宇 刘琦 刘璇 庄保安 孙汉生 吕军光 许榕生 严武光 张戈 张长春 张少强 张达华 张玉美 张羽 张良生 张会领 张英平 张春燕 张炳云 张家文 张彩娣 张浩云 陆伟达 陆昌国 陆祖荫 杨长友 杨成章 杨春敏 杨熙荣 杨晓峰 沈本蔚 沈定力 沈经 何可人 何炬 何孟嘉 肖健 陈乐珺 陈沈南 陈朝清 陈雅清 汪中吉 汪贤文 杜志珍 杜侠 吴为民 吴水清 吴坚武 吴熙东 吴书华 宋晓非 孟祥承 邵毓莺 郁忠强 周月华 周化十 周永参 周光谱 周杰 周林 周莉 周鸣 郑文生 郑志鹏 郑林生 郑建平 郑敏 居强 林薇 林树子 武振东 郎鹏飞 赵平平 赵平德 赵宗琴 赵京伟 赵振国 赵萌 赵维仁 赵棣新 胡加生 胡贵云 胡家伟 钱建京 俞晨虹 宣百辞 荣刚 钟戈平 郝伟 姜春华 祝玉灿 唐素秋 席德明 屈云河 聂振东 聂晶 梁国宁 顾树棣 顾维新 高元宁 高文绣 高树琦 高美丽 高翠山 徐芷菁 徐建国 夏小米 贾秋平 郭红菲 郭愚益 黄因智 黄德强 崔化传 崔象宗 盛华义 盛俊鹏 韩世温 韩缨 董宝中 董雪生 谢小希 谢佩佩 赖元芬 阙友昆 管应重 漆纳丁 颜洁 潘玲君 薛生田 魏庄子 魏诚林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769-789,共21页
北京谱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一台大型通用性磁谱仪。它由多种探测器组成,用于测量正负电子湮没后的遍举末态反应,进行粲粒子物理和τ轻子物理研究。它有大的覆盖立体角;优良的荷电粒子分辨;动量分辨和好的低能光子探测效率。本文... 北京谱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一台大型通用性磁谱仪。它由多种探测器组成,用于测量正负电子湮没后的遍举末态反应,进行粲粒子物理和τ轻子物理研究。它有大的覆盖立体角;优良的荷电粒子分辨;动量分辨和好的低能光子探测效率。本文对谱仪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 BEPC 磁谱仪 谱仪
原文传递
益肾通络方对苯并(a)芘致精子DNA损伤模型小鼠睾丸靶基因影响的多组学研究
13
作者 赵莉娜 张宸铭 +2 位作者 马思成 孙自学 门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7-834,共8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对精子DNA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100 mg/(kg·d)灌胃苯并(a)芘复制精子DNA损伤模型,益肾通络方低、中、...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对精子DNA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100 mg/(kg·d)灌胃苯并(a)芘复制精子DNA损伤模型,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上午造模,下午分别给予益肾通络方水煎液5.95、11.89、23.78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灌胃0.1 ml/10 g生理盐水,各组均持续8周。检测各组小鼠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根据DFI结果进行睾丸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对两组学的结果进行趋势分析、GO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采用九象限法筛选益肾通络方作用靶基因,并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小鼠精子DFI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通络方高剂量组小鼠精子DFI显著下降(P<0.01),而益肾通络方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对空白组、模型组、益肾通络方高剂量组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272个差异基因(DEGs)和1309个差异蛋白(DEPs)。趋势分析筛选出8种趋势类型,其中谱2为模型组表达下调,益肾通络方干预后恢复的基因/蛋白;谱5为模型组表达上调,益肾通络方干预后恢复的基因/蛋白。因此,选择对谱2和谱5中的基因或蛋白进一步分析。GO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类别中排第一位分别是发育过程、细胞内部分、分子功能监管。谱2和谱5中基因KEGG富集通路前五位分别为铂类药物抗药性、破骨细胞分化、多种细胞凋亡、凋亡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蛋白KEGG通路前五个通路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氮代谢、蛋白消化吸收、非洲锥虫病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九象限法筛选出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细胞色素b5还原酶3(Cyb5r3)、血红素结合蛋白1(Hebp1)、丝氨酸蛋白酶45(Prss45)为益肾通络方靶基因。经Western blot验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Xrcc1及Prss4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益肾通络方高剂量组Xrcc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1)。结论益肾通络方可修复由苯并(a)芘染毒引起的精子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耐药、凋亡等通路及Xrcc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DNA损伤 益肾通络方 苯并(A)芘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前列腺癌关键miRNAs与差异基因的研究
14
作者 林澍坤 门波 +3 位作者 张宸铭 马思成 华众 张芳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前列腺癌进展的关键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前列腺癌miRNA数据集GSE36802及前列腺癌mRNA数据集GSE46602、GSE69223,通过GEO2R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miRWalk、miRPathDB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前列腺癌进展的关键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前列腺癌miRNA数据集GSE36802及前列腺癌mRNA数据集GSE46602、GSE69223,通过GEO2R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miRWalk、miRPathDB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取交集。随后将筛选出前列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与预测靶基因取交集最终得到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与CytoHubba插件筛选枢纽基因并通过GEPIA2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4个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上调的miRNAs,分别是miR-145-3p、miR-205-5p、miR-31-5p、miR-455-5p。最终共得出差异表达基因153个,其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调节、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等生物过程及代谢途径通路、癌症通路、钙信号通路等通路中。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得到10个备选枢纽基因,利用GEPIA2对枢纽基因进行表达差异验证,最终得到4个枢纽基因:IGF1、PPARGC1A、FGFR2、DPT。结论本研究筛选出4个差异表达miRNAs和4个枢纽基因,为后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微RNAS
原文传递
手指离断伤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守平 卢仿华 +5 位作者 曾武林 刘志刚 童腾 王洪贤 刘洋琦 马思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索本地区手指离断伤患者临床特征,为其防范提供参考。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共收治2152例手指离断伤患者,回顾性研究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758例(81.69%),女394例(18.31%),男女比例为4.46:l... 目的探索本地区手指离断伤患者临床特征,为其防范提供参考。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共收治2152例手指离断伤患者,回顾性研究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758例(81.69%),女394例(18.31%),男女比例为4.46:l。平均年龄33.5岁(x=33.50±17.98),以36~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49.16%)。发病时间以4月份发病率最高(11.34%),2月份最低(5.30%)。但各季度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811)。本组患者以长沙市内为主(62.31%),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中职业性损伤1324例(61.52%),生活性损伤828例(38.48%)。受伤原因主要为切割伤、压榨伤等。左手与右手受伤比例为1.216:1。左手以示指和拇指受伤几率最高,右手以中指和示指受伤几率最高。平均住院时间为(12.609±9.224)d。再植成功率95.54%。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了本地区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了手外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回顾性研究 离断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