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理论与实践
1
作者
马振昊
郝诗楠
《晨刊》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脉络,其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以及民粹主义中的“人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人民性也基于中国共产...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脉络,其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以及民粹主义中的“人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人民性也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立足整体、立足未来,聚焦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人民性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共产党的角色变迁:基于历史与当代线索的转型逻辑
2
作者
郑执浩
马振昊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美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表现独特,在美国国内的左翼历史-政治脉络中也别具一格。文章从美共的角色变迁视角展开研究,解释其从革命型政党到选举型政党,再到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变化逻辑。从历史线索来看,美国左翼运动、立法限制和...
美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表现独特,在美国国内的左翼历史-政治脉络中也别具一格。文章从美共的角色变迁视角展开研究,解释其从革命型政党到选举型政党,再到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变化逻辑。从历史线索来看,美国左翼运动、立法限制和政治规训导致美共逐渐内嵌进美国政治生态,从革命型政党转变为选举型政党和使命依附型政党;从当代线索来看,在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中,两党政治和左翼民粹逐渐强化了美共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发展逻辑。文章认为,美共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嵌入美国政治生态及左翼共同体;面临美国政治极化、特朗普化及党争部落化趋势,美共的生存策略将愈发黏合左翼广谱阵线,在选举政治中“一边倒”继续支持民主党;未来美共将在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和团结国际力量的同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共产党
角色变迁
政党政治
政党转型
政治极化
原文传递
论政治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基于对“转型范式”的理论反思与经验解构
被引量:
5
3
作者
郝诗楠
马振昊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8,共9页
源自"第三波"民主化的"转型范式"主导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政治发展的思考。然而在理论上,以卡罗瑟斯为先导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含的几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存在着"线性转型观"以及"选举迷...
源自"第三波"民主化的"转型范式"主导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政治发展的思考。然而在理论上,以卡罗瑟斯为先导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含的几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存在着"线性转型观"以及"选举迷信"等错误;而在经验上,威权替代、威权韧性、民主衰退与民主解固等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解构了转型范式。总而言之,不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转型范式都是无法成立的。相反,政治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过程。其不仅在过程上可能是曲折的,不存在单一的线性路径,而且在目标上也不必然转向西式自由民主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范式
解构
民主化
政治发展
多重可能性
原文传递
超越官僚制:中国“干部制”的理论渊源与功能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昊晨
马振昊
《中国政治学》
2023年第4期95-115,166-167,共23页
本文以“干部制”作为与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相对应的“理想类型”,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制本身的理论发展脉络之中,讨论干部、干部制的特质及其超越官僚制的理论渊源和功能。本文认为,在“政党组织国家”的根本逻辑下,干部作...
本文以“干部制”作为与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相对应的“理想类型”,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制本身的理论发展脉络之中,讨论干部、干部制的特质及其超越官僚制的理论渊源和功能。本文认为,在“政党组织国家”的根本逻辑下,干部作为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寄寓了建立在理想信仰基础之上的理论清醒、历史自觉和伦理道德;干部作为政治参与的中介者,与群众间建立起区别于以工具理性为基本取向的科层制环境的互动关系;干部作为权力网络的组织者,实现了从组织架构到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生活的深度嵌入,成为支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干部总体上被赋予了具有积极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社会组织国家这三个基本特质,这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的塑造,干部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能够克服“专家行政”“循规蹈矩”“冷漠技术”等传统官僚制弊病的潜质,构成了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制
官僚制
意识形态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题名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理论与实践
1
作者
马振昊
郝诗楠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出处
《晨刊》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基金
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项目(2017EZZ001)。
文摘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脉络,其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以及民粹主义中的“人民”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人民性也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立足整体、立足未来,聚焦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人民性
理论
实践
分类号
D25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共产党的角色变迁:基于历史与当代线索的转型逻辑
2
作者
郑执浩
马振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下国际组织的非线性演化研究”(23XNH04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世代'青年亚文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的路径研究”(23CH2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美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表现独特,在美国国内的左翼历史-政治脉络中也别具一格。文章从美共的角色变迁视角展开研究,解释其从革命型政党到选举型政党,再到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变化逻辑。从历史线索来看,美国左翼运动、立法限制和政治规训导致美共逐渐内嵌进美国政治生态,从革命型政党转变为选举型政党和使命依附型政党;从当代线索来看,在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中,两党政治和左翼民粹逐渐强化了美共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发展逻辑。文章认为,美共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嵌入美国政治生态及左翼共同体;面临美国政治极化、特朗普化及党争部落化趋势,美共的生存策略将愈发黏合左翼广谱阵线,在选举政治中“一边倒”继续支持民主党;未来美共将在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和团结国际力量的同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自我更新。
关键词
美国共产党
角色变迁
政党政治
政党转型
政治极化
分类号
D371.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政治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基于对“转型范式”的理论反思与经验解构
被引量:
5
3
作者
郝诗楠
马振昊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市政治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相互支持关系研究”(项目号:18CZZ04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源自"第三波"民主化的"转型范式"主导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政治发展的思考。然而在理论上,以卡罗瑟斯为先导的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内含的几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存在着"线性转型观"以及"选举迷信"等错误;而在经验上,威权替代、威权韧性、民主衰退与民主解固等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解构了转型范式。总而言之,不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转型范式都是无法成立的。相反,政治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过程。其不仅在过程上可能是曲折的,不存在单一的线性路径,而且在目标上也不必然转向西式自由民主政体。
关键词
转型范式
解构
民主化
政治发展
多重可能性
Keywords
transition paradigm
deconstruction
democratiza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multiple possibilities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超越官僚制:中国“干部制”的理论渊源与功能
被引量:
1
4
作者
任昊晨
马振昊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中国政治学》
2023年第4期95-115,166-167,共23页
文摘
本文以“干部制”作为与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相对应的“理想类型”,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制本身的理论发展脉络之中,讨论干部、干部制的特质及其超越官僚制的理论渊源和功能。本文认为,在“政党组织国家”的根本逻辑下,干部作为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寄寓了建立在理想信仰基础之上的理论清醒、历史自觉和伦理道德;干部作为政治参与的中介者,与群众间建立起区别于以工具理性为基本取向的科层制环境的互动关系;干部作为权力网络的组织者,实现了从组织架构到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生活的深度嵌入,成为支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干部总体上被赋予了具有积极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社会组织国家这三个基本特质,这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的塑造,干部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能够克服“专家行政”“循规蹈矩”“冷漠技术”等传统官僚制弊病的潜质,构成了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干部制
官僚制
意识形态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Keywords
The Cadre System
Bureaucracy
Ideology
The Mass Lin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理论与实践
马振昊
郝诗楠
《晨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国共产党的角色变迁:基于历史与当代线索的转型逻辑
郑执浩
马振昊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论政治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基于对“转型范式”的理论反思与经验解构
郝诗楠
马振昊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4
超越官僚制:中国“干部制”的理论渊源与功能
任昊晨
马振昊
《中国政治学》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