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CO_2相变致裂破岩与炸药破岩综合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陶明 赵华涛 +1 位作者 李夕兵 马敖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了降低传统炸药爆破带来的危害,介绍了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爆破技术。在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现场试验和振动监测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与炸药爆破的破岩机理和引起的爆破振动进行了分析。此外,通过计算比较了两种破岩方式破... 为了降低传统炸药爆破带来的危害,介绍了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爆破技术。在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现场试验和振动监测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与炸药爆破的破岩机理和引起的爆破振动进行了分析。此外,通过计算比较了两种破岩方式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气体生成量、气体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能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且能有效降低爆破震动。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和传统岩石乳化炸药爆破生成的爆炸气体量分别为0.21 kg和0.202~0.217 kg。液态二氧化碳相变属于物理变化,爆破产物只含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传统岩石乳化炸药爆破属于化学变化,爆炸过程中生成大量CO、NO、NO2、NxOy和硫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破岩在环保和减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为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工程爆破中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 相变致裂 岩石乳化炸药 爆炸气体 爆破振动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关于利用多功能电能表反窃电的工作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敖 严小场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11X期273-273,共1页
随着窃电手段的不断变化,用电检查人员为反窃电就要及时地掌握最新的反窃电科技方法和最新的成果,通过利用多功能电表反窃电进行窃电预防和管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窃电 反窃电 多功能电能表
下载PDF
野生大革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8
3
作者 孟灵思 胡佳君 +3 位作者 马敖 程国辉 宋冰 李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5-168,共4页
以采自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革耳(Pleurotus giganteus)为试材,通过正交实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革耳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 7.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糊精,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以采自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革耳(Pleurotus giganteus)为试材,通过正交实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革耳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 7.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糊精,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这为大革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耳 正交实验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下载PDF
拉氏猴头菌——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珍稀食用菌新记录种 被引量:2
4
作者 庹拥兰 胡佳君 +2 位作者 马敖 李玉 张波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3,共7页
根据形态观察和nrITS序列相结合鉴定采自东北地区的一种猴头菌(Hericium)标本。结果表明,该物种是近年报道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种猴头菌——拉氏猴头菌(H.rajendrae)。此系该物种在中国首次记录,增加了其地理分布范围。该种主要特... 根据形态观察和nrITS序列相结合鉴定采自东北地区的一种猴头菌(Hericium)标本。结果表明,该物种是近年报道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种猴头菌——拉氏猴头菌(H.rajendrae)。此系该物种在中国首次记录,增加了其地理分布范围。该种主要特征是子实体块状;中到大型;淡粉色;菌盖表面具淡粉色绒毛;菌齿较长2~2.5 cm,淡粉色;担孢子(5)5.5~6.5(7)μm×(4.5)5~5.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形态学 系统发育 拉氏猴头菌
下载PDF
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结构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园 帅嵩 马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8期61-62,共2页
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现实的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语言和行为也存在各种差异,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及翻译的障碍。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虽然有时可以凭着英汉双语经验直觉地理解原... 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现实的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语言和行为也存在各种差异,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及翻译的障碍。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虽然有时可以凭着英汉双语经验直觉地理解原语并将其转换成译语,但当英汉句子存在较大差异时,却往往因为不能理性地认识差异并选择适当翻译方法处理差异而产生翻译失误。因此,对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结构差异的研究对翻译过程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思维方式 语言结构 翻译过程
下载PDF
汉英俗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以汉英俗语语义表达方式为视角
6
作者 罗双妤 马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6期124-125,共2页
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旨在以汉英俗语语义表达方式为视角,以分类的方式,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汉英俗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来进行相关阐述,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 汉英俗语 喻体 喻指 跨文化 异同
下载PDF
副文本视角下《花间集》英译本探析
7
作者 马敖 《现代英语》 202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后蜀时期(934~966年)编成的《花间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1982年,美国汉学家傅恩(Lois Fusek)首次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出版,2012年,我国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宏大工程“大中华文库”将其收录,再次出版。对《花间集》的研究历... 后蜀时期(934~966年)编成的《花间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1982年,美国汉学家傅恩(Lois Fusek)首次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出版,2012年,我国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宏大工程“大中华文库”将其收录,再次出版。对《花间集》的研究历来层出不穷,然而其英译本出版40年来,相关研究数量极少。文章从副文本的角度对《花间集》英译本进行解读,总结了在翻译副文本中体现出来的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为汉语古诗词英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英译本 副文本
原文传递
毡毛栓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敖 胡佳君 +4 位作者 孟灵思 徐帅 李丹 张波 李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269-7276,共8页
为优化中国种质资源对采自辽宁省建昌县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毡毛栓孔菌(Trametes velutina)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得到纯菌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在培养皿培养条件下对毡毛栓孔菌菌丝生长的影... 为优化中国种质资源对采自辽宁省建昌县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毡毛栓孔菌(Trametes velutina)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得到纯菌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在培养皿培养条件下对毡毛栓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制作液体种测定酶活性,并成功进行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毡毛栓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灭菌后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随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4个因素对毡毛栓孔菌的影响程度为:温度>碳源>(pH=氮源),且正交试验得到的毡毛栓孔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与各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毡毛栓孔菌漆酶活性最高达74.01 U/L、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达14.79 U/L。驯化栽培试验中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调节含水量在60%左右。在85%~90%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20℃~22℃下培养15 d现菇蕾,20 d后出现原基,加大空气湿度至95%~96%并保持温度培养30~35 d后子实体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毡毛栓孔菌 生物学特性 酶活性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松软毡被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佳君 马敖 +4 位作者 孟灵思 徐帅 程国辉 张波 李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82-3089,共8页
松软毡被孔菌是一种可产漆酶的多孔菌,漆酶可用于废水处理、降解有毒物质等,因此对采自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松软毡被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为漆酶的开发、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根据野外采集的标本和出菇子实体形态学特性... 松软毡被孔菌是一种可产漆酶的多孔菌,漆酶可用于废水处理、降解有毒物质等,因此对采自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松软毡被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为漆酶的开发、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根据野外采集的标本和出菇子实体形态学特性的分析和分子生物学(ITS,rDNA)比较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工具辅助鉴定,确定为松软毡被孔菌。同时对其适宜碳源、氮源、pH和温度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适合松软毡被孔菌生长适宜条件:碳源为葡萄糖、唯一氮源为酵母浸粉、温度为30℃、pH值为8.0。松软毡被孔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料配方:78%阔叶树木屑,20%麸皮,1%石膏,1%蔗糖)形成子实体。本研究结果为漆酶的开发研究、药理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毡被孔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毛榆孔菌的固体培养、驯化栽培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迪哲 马敖 +3 位作者 胡佳君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119,共9页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4个单因素试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榆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是酵母膏,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 7.0。驯化栽培的栽培基质为78%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质量比),30d左右出现原基,40d以后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通过测定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发现酶活力最高可达805.63U/g。本试验成功对毛榆孔菌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榆孔菌 固体培养 纤维素酶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