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CTA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方伟 张蕾 +2 位作者 陈首名 何志兵 何杰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79-1082,1088,共5页
目的 探讨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的118例疑为冠状动脉狭窄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诊断CA... 目的 探讨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的118例疑为冠状动脉狭窄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诊断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CCTA诊断结果与CA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18例患者检查的冠脉节段共1215段,最终经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44段,其中轻度狭窄362段,中度狭窄133段,重度狭窄49段,闭塞0段;狭窄节段位于左主干有139段,左前降支有141段,左回旋支有92段,右冠状动脉有172段。CCTA共检出狭窄531段,漏诊13段,其中511段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96.23%(511/531)。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kappa值均较高。斑块性质:CCTA共检出斑块489个,其中脂质斑块136个(27.81%),纤维斑块152个(31.08%),钙化斑块201个(41.10%)。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均较高,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斑块性质判断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核铜(Ⅱ)-稀土(Ⅲ)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和性质
2
作者 刘一夫 马方伟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_(2)Ln(H_(2)O)(NO_(3))_(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_(2)Ln(H_(2)O)(NO_(3))_(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失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钐(Ⅲ)离子与两个双齿铜配合物、两个双齿硝酸盐离子和一个水分子形成九配位构型。形成三核铜(Ⅱ)-稀土(Ⅲ)配合物后,配合物的荧光显著降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其他类似的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会被应用于荧光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稀土(Ⅲ)配合物 席夫碱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 (1)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方伟 赵之平 +1 位作者 郭轶琼 孟文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综述近10多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分析了膜蒸馏过程的特点,评述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的建立、温度极化、浓度极化、传热系数的确定、膜结构的影响、流体力学的影响;并分析了该过程传递机理的研究... 综述近10多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分析了膜蒸馏过程的特点,评述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模型的建立、温度极化、浓度极化、传热系数的确定、膜结构的影响、流体力学的影响;并分析了该过程传递机理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传热机理 传质机理 温度极化 浓度极化
下载PDF
减压膜蒸馏过程中膜污染及膜阻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方伟 万家峰 +2 位作者 李红 郑文涛 杨景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7,62,共5页
研究了减压膜蒸馏浓缩人参提取物水溶液过程中的膜污染,考察了料液温度、膜两侧蒸汽压差和料液流速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了膜污染产生的原因,测定了浓缩过程中的膜阻力。结果表明:料液温度、膜两侧蒸汽压差和料液流速直接影响膜污染的程... 研究了减压膜蒸馏浓缩人参提取物水溶液过程中的膜污染,考察了料液温度、膜两侧蒸汽压差和料液流速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了膜污染产生的原因,测定了浓缩过程中的膜阻力。结果表明:料液温度、膜两侧蒸汽压差和料液流速直接影响膜污染的程度,温度越高、蒸汽压差越大,膜污染越严重;当温度为338.15K时,运行5h后J/J0为0.3445,而温度为328.15K时J,/J0为0.835;当蒸汽压差为8.6kPa,运行5h后J/J0为0.3283,而当蒸汽压差为3.5kPa时J,/J0为0.8381。提高流速可以削弱浓差极化,更重要的是减轻膜污染现象的发生,当流速为60L.h-1时,运行5 h后J/J0为0.643 5,而流速为40L.h-1时J,/J0为0.3283。导致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层阻力的增大,污染层阻力从所占总阻力8.02%增至23.92%;其次是浓差极化阻力,浓差极化阻力从所占总阻力9.25%增至12.2%,温差极化阻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膜污染 温差极化 浓差极化 浓缩
下载PDF
HRCT及MRI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方伟 陈首名 +1 位作者 何志兵 左斌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3374-3375,共2页
目的:结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及MRI影像,以及鼻内镜术中所见情况,探讨HRCT及MRI对NIP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17例术前行鼻窦HRCT及MRI检查的NIP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下鼻内镜下切除病变... 目的:结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及MRI影像,以及鼻内镜术中所见情况,探讨HRCT及MRI对NIP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17例术前行鼻窦HRCT及MRI检查的NIP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下鼻内镜下切除病变切除术。术中观察病变范围、骨质破坏情况等,并结合术前影像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所见病变情况与术前影像相比较,术前影像有局部骨增生者5例,但在鼻内镜手术中仅有3例发现有明显的骨质增生,较硬,偶尔呈松质骨样变化。术前影像发现有12例有不同部位及程度的骨质吸收破坏征象,表现为上颌窦内侧壁较多见、眶内侧壁、眶底壁、上颌窦后外侧壁及钩突等处骨质吸收、破坏,病变破坏的范围和部位与肿瘤的基底部、大小等有关。这与术中所见相符合。结论:术前HRCT及MRI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风险的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内翻性乳头状瘤 断层摄影技术 鼻内镜技术
下载PDF
螺旋CT在诊断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方伟 张世胜 +1 位作者 陈首名 罗鹰 《西南军医》 2011年第6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鼻内镜术中表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单侧上颌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影像诊断考虑为上...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鼻内镜术中表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单侧上颌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影像诊断考虑为上颌窦真菌球(FB);16例患者双侧上颌窦、筛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充填(以单侧上颌窦为主),影像诊断考虑为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AFRS);3例患者鼻窦CT未见明显的钙化点、斑及骨质吸收破坏,术前考虑为慢性鼻窦炎(双侧),31例均经鼻内镜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病。结论 CT扫描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真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及计算机X线摄影在茎突综合征中应用探讨
7
作者 马方伟 陈永国 +2 位作者 陈首名 李光纪 高德军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8期6039-6041,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计算机X线摄影在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49侧)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计算机X线摄影及64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和内倾角。结果 31例(49侧)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患者中,CR术前考...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计算机X线摄影在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49侧)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计算机X线摄影及64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和内倾角。结果 31例(49侧)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患者中,CR术前考虑29例(45侧),64层螺旋CT术前考虑31例(49侧)。结论 CR技术应用于茎突摄影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不能避免X线影像重叠,不能准确地测量茎突的长度。64层螺旋CT,能更加全面逼真地显示茎突的影像,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计算机X线摄影 茎突综合症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伟 刘一夫 +3 位作者 何剑镔 马方伟 郑文涛 张密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31,共4页
用两相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适合亚油酸酯化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0 75mol/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h。首次将该催化剂用于亚油酸的酯化反应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考察了物料比、... 用两相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适合亚油酸酯化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0 75mol/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h。首次将该催化剂用于亚油酸的酯化反应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亚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最佳反应条件为:n(无水乙醇)/n(亚油酸)=4,w(催化剂)=3%(相对于亚油酸),反应时间8h,亚油酸转化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亚油酸 亚油酸乙酯 酯化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α-MnO_2纳米棒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兆辉 刘兆临 +3 位作者 马方伟 孙丽萍 霍丽华 赵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697,共7页
以KMnO4、氧化石墨(GO)和硫酸为原料,在120℃水热条件下3 h成功合成了直径为10~20 nm,长度为300~400 nm的α-MnO2纳米棒。研究发现GO的引入降低了纳米棒的制备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1Na2SO4中性水系电... 以KMnO4、氧化石墨(GO)和硫酸为原料,在120℃水热条件下3 h成功合成了直径为10~20 nm,长度为300~400 nm的α-MnO2纳米棒。研究发现GO的引入降低了纳米棒的制备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1Na2SO4中性水系电解液中,该纳米棒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当扫描速率分别为2 mV.s-1和5 mV.s-1时,比电容分别为276 F.g-1和240F.g-1;该纳米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纳米棒 水热法 电化学电容器
下载PDF
增强CT及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光纪 陈首名 +2 位作者 罗鹰 马方伟 何志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院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8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将增强CT和DWI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 目的探讨增强CT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院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5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58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将增强CT和DWI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强CT诊断灵敏度88.46%,特异度84.48%,阳性预测值83.64%,阴性预测值89.09%;DWI扫描诊断灵敏度84.62%,特异度82.76%,阳性预测值81.48%,阴性预测值85.71%;胰腺癌胰腺期CT值为(55.37±10.17)HU,明显低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P<0.05);胰腺炎与正常胰腺胰腺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胰腺炎和正常胰腺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为(1.420±0.102)×10-3mm2/s,明显高于胰腺炎和正常胰腺(P<0.05);胰腺炎ADC为(1.076±0.101)×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胰腺(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 DWI序列在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1
11
作者 罗鹰 陈首名 +1 位作者 马方伟 吴家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2期81-83,129,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均后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和MSCT检查,分析膀胱癌在...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均后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和MSCT检查,分析膀胱癌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82例膀胱癌患者共有病灶154个,静脉肾盂造影病灶检出率为80.52%,MSCT病灶检出率为97.40%;静脉肾盂造影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67.44%,而MSCT对膀胱癌的正确诊断率为93.02%,即MSCT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0.05)。在MSCT平扫中,膀胱癌患者其膀胱多表现为充盈较差,膀胱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患者在膀胱壁局部可见肿块影和部分高密度影,进一步增强扫描可示肿块在其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为持续性轻度强化;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主要显示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情况,可表现为无异常、盏杯口消失、肾盂积水、扩张等,对于胱充盈欠佳和充盈缺损也可一定显示。结论较静脉肾盂造影而言,MS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诊断率均明显较高,具有更好的扫描效果和定位诊断性,可更清晰的显示膀胱癌病灶的组织学结构,进而更有利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多层螺旋CT 膀胱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敏 王培蓉 +1 位作者 马方伟 尹倩 《陕西中医》 201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5日至2013年12月5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78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美洛...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5日至2013年12月5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78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美洛昔康组,各39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甲氨蝶呤12mg/周+雷公藤多苷21mg 3次/d+美洛昔康7.5mg 2次/d;美洛昔康组给予甲氨蝶呤12mg/周+美洛昔康7.5mg 2次/d。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对治疗后4、8周患者血清(VEGF)、VEGFR2水平(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多苷组总有效率89.7%,美洛昔康组总有效率82.1%,雷公藤多苷组在改善患者在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4周、8周的血清(VEGF)、VEGFR2水平组间比较,雷公藤多苷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RA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RA具有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作用,且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雷公藤多苷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Ⅱ)气隙式膜蒸馏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殿忠 赵之平 +1 位作者 马方伟 刘文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98,共6页
在国内外近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气隙式膜蒸馏在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气隙式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了温度、流速、气隙宽度、膜结构参数等因素对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隙式膜蒸馏 传热机理 传质机理 温度极化 浓度极化
下载PDF
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首名 左斌 +3 位作者 李光纪 马方伟 罗鹰 何志兵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9期1460-1461,共2页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以及T2WI/STIR压脂的矢状面扫描和横断面扫描,其中17例患者行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以及T2WI/STIR压脂的矢状面扫描和横断面扫描,其中17例患者行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和矢状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总检查出腰椎11例(47.8%)、胸椎受累7例(30.4%)、颈椎5例(21.7%),包括5例多发性肿瘤,总发现病灶的有31个;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6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8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结论:MRI不仅可以对脊柱血管瘤的组织学类型进行良好的推测,还能够对脊柱血管瘤的活动性以及潜在侵袭性进行有效评价,显示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核磁共振成像) 脊柱血管瘤 侵袭性血管瘤 临床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表面多孔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莹 马方伟 +3 位作者 曹尔新 于秀娟 杨士林 刘利国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8,共6页
以水热法制备的Fe3O4为磁性核心,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SiO2为中间层,TiO2为外壳,制备出Fe3O4/多孔SiO2/TiO2复合氧化物,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呈规则球形,... 以水热法制备的Fe3O4为磁性核心,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SiO2为中间层,TiO2为外壳,制备出Fe3O4/多孔SiO2/TiO2复合氧化物,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呈规则球形,表面多孔,粒径约为500nm,平均孔径约为2.16nm,其饱和磁化强度接近0.77emu·g-1;多孔SiO2与TiO2之间存在Si-O-Ti键相互桥联,TiO2以锐钛矿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与P25相比,复合氧化物在紫外光及可见光区域的吸收都有所增强,光吸收范围拓展至750nm;在氙灯照射下降解10mg·L-1的苯酚废水,反应120min,苯酚的降解率可达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表面多孔TiO2 复合氧化物 苯酚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首名 李光纪 +3 位作者 罗鹰 何志兵 马方伟 左斌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2424-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常规磁共振(MRI)及弥散加权成像(PW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比较病毒性脑炎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患...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常规磁共振(MRI)及弥散加权成像(PW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比较病毒性脑炎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患儿病灶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丘脑以及中脑;呈斑片状或大片状稍长T1、稍长及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轻度斑片样强化;3例患儿常规MRI未见明确异常,仅增强扫描局部轻度强化。DWI呈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13例,患侧ADC值[(0.54±0.17)×10-3mm2/s]较对侧正常脑组织[(0.92±0.16)×10-3mm2/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应该常规作为病毒性脑炎检查序列,DWI结合传统MRI能较好诊断病毒性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病毒性脑炎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首名 马方伟 +3 位作者 李光纪 左斌 何志兵 罗鹰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MRI图像;比较常规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胰腺癌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各序列对胰腺癌的...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MRI图像;比较常规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胰腺癌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各序列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FSE T2WI 65.2%(15/23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100%(23/23例)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100%(23/23例);术前影像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常规序列FSE T2WI56.5%(13/23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91.3%(21/23例)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95.6%(22/23例),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与常规单一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能较好检出胰腺癌并且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光纪 陈首名 +2 位作者 罗鹰 马方伟 何志兵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 目的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脊柱感染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建立自主开放式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9
作者 武光 马方伟 +1 位作者 孙虹雁 刘立国 《实验室科学》 2014年第5期105-107,110,共4页
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重在典型设备的工艺参数选择,是一种程式化、被动性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自主开放式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工程思想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灵活自主... 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重在典型设备的工艺参数选择,是一种程式化、被动性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自主开放式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工程思想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灵活自主的方式开展教学。对自主开放式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开放式 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CT、MRI对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光纪 陈首名 +3 位作者 马方伟 罗鹰 左斌 何志兵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CT、MRI对副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副鼻窦病变的CT与MRI表现与病理改变,评价其CT、MRI诊断的价值。结果 CT术前诊断鼻窦炎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4.52%,恶性肿瘤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 目的比较分析CT、MRI对副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副鼻窦病变的CT与MRI表现与病理改变,评价其CT、MRI诊断的价值。结果 CT术前诊断鼻窦炎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4.52%,恶性肿瘤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2.50%;MRI术前诊断鼻窦炎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7.40%,恶性肿瘤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7%、100%。结论 CT、MRI检查鼻窦炎性病变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CT、MRI检查鼻窦恶性肿瘤性病变有显著性差异,MRI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