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a-Let-7a-5p靶向结合TGF-βR1抑制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1
作者 王立铨 黄久佐 +3 位作者 俞楠泽 马旭达 李天浩 龙笑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2期1841-1849,共9页
目的探讨hsa-Let-7a-5p对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LSFs)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携带hsa-Let-7a-5p和shTGF-βR1的慢病毒载体及空白慢病毒载体感染LSFs。CCK-8法和划痕... 目的探讨hsa-Let-7a-5p对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LSFs)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携带hsa-Let-7a-5p和shTGF-βR1的慢病毒载体及空白慢病毒载体感染LSFs。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LSFs的增殖和迁移情况。RT-q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的效率以及各组LSFs的Ⅰ、Ⅲ型胶原、α-SMA、TGF-βR1、TGF-β、p-Smad2/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病毒感染LSFs后,shTGF-βR1组的TGF-βR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hTGF-βR1组的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shTGF-βR1组的Ⅰ、Ⅲ型胶原、α-SMA、TGF-β、p-Smad2/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sa-Let-7a-5p可以与TGF-βR13′-UTR的靶区位置配对,hsa-Let-7a-5p慢病毒转染组的hsa-Let-7a-5p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R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hsa-Let-7a-5p组的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hsa-Let-7a-5p组的Ⅰ、Ⅲ型胶原、α-SMA、TGF-β、p-Smad2/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sa-Let-7a-5p在体外通过靶向结合TGF-βR1调控TGF-β/Smad通路,抑制LSFs增殖与迁移,降低LSFs的纤维化标志物,从而抑制局限性硬皮病的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Let-7a-5p 局限性硬皮病 纤维化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立铨 黄久佐 +3 位作者 俞楠泽 马旭达 李天浩 龙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655-662,共8页
目的:探索来源于健康人脂肪干细胞(ADSC)的外泌体对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LSFs)纤维化的体外调控作用。方法: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例健康人吸脂手术剩余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ADSC,以超速离心... 目的:探索来源于健康人脂肪干细胞(ADSC)的外泌体对局限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LSFs)纤维化的体外调控作用。方法: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例健康人吸脂手术剩余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ADSC,以超速离心法收集其外泌体(ADSC-Exo);取同期15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患处皮肤组织,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方向的诱导分化染色、纳米粒子追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PKH26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对ADSC及ADSC-Exo进行鉴定。通过细胞外囊泡分泌抑制实验检验ADSC是否通过其外泌体影响LSFs纤维化标志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取被ADSC-Exo干预的LSFs,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检测L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成功于体外分离并培养ADSC和LSFs,并提取ADSC-Exo,且证明ADSC-Exo可以内化到LSFs中发挥作用。细胞外囊泡分泌抑制实验证明,ADSC可通过分泌细胞外囊泡降低LSFs的纤维化标志物表达;CCK-8法、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SC-Exo干预后L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ADSC-Exo干预组的Ⅰ型胶原、α-SMA、TGF-β和p-Smad 2/3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在体外,ADSC-Exo可以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来影响LSFs的生物学功能和降低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局限性 纤维化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原文传递
三步切除法小阴唇-阴蒂包皮联合缩小整形术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康圆博 夏泽楠 +2 位作者 龙笑 马旭达 朱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8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步切除法对小阴唇-阴蒂包皮复合体进行联合缩小整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21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小阴唇及阴蒂包皮肥大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步... 目的探讨应用三步切除法对小阴唇-阴蒂包皮复合体进行联合缩小整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21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小阴唇及阴蒂包皮肥大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步切除法小阴唇-阴蒂包皮联合缩小整形术:(1)设计纵行梭形切口切除冗余的阴蒂外侧包皮;(2)应用黏膜瓣法切除小阴唇的肥大部分;(3)修剪小阴唇外侧面与阴蒂包皮交界处多余皮肤形成的三角瓣,并完成切口缝合。患者术后第1、7、10天门诊复查,此后进行门诊或网上随访,术后3个月通过网络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术后外形是否改观、术前不适是否改善、术后是否出现不适、性生活质量是否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总体评价,以及患者伴侣对手术效果的总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95例患者,年龄9~52岁,平均29岁。按照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侧小阴唇肥大合并单侧阴蒂包皮肥大21例(7.1%),单侧小阴唇肥大合并双侧阴蒂包皮肥大12例(4.1%),双侧小阴唇肥大合并单侧阴蒂包皮肥大50例(16.9%),双侧小阴唇肥大合并双侧阴蒂包皮肥大212例(71.9%)。29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10/295),其中血肿8例,瘢痕增生伴明显疼痛1例,血供障碍1例,进行相应处理后,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共获得219份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76例失访,患者总体满意率94.5%(207/219)。结论三步切除法术前设计简单,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小阴唇-阴蒂包皮复合体的联合缩小整形,手术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瘢痕轻微,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整形 小阴唇 阴蒂包皮 肥大 阴唇整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