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异常高压成因及其与陆相页岩油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晓潇 黎茂稳 +7 位作者 胡克珍 陶国亮 钱门辉 曹婷婷 刘鹏 李志明 蒋启贵 李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为了探索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地层异常压力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运用全岩X-衍射分析、常规热解生烃潜力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系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口页岩油专探井古近系的单井地层压力结构、泥页岩岩相、有机质成烃演化、黏土矿物转化、... 为了探索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地层异常压力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运用全岩X-衍射分析、常规热解生烃潜力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系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口页岩油专探井古近系的单井地层压力结构、泥页岩岩相、有机质成烃演化、黏土矿物转化、烃类滞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分布的关系。研究区靠近洼陷中部的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岩相组合以碳酸盐岩为主,而靠近凹陷边缘以碎屑岩/化学岩混合沉积组合为主。利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钻录井资料,可有效识别单井压力结构和异常高压特征,并揭示生烃洼陷区以碳酸盐—黏土矿物组合为主的富有机质页岩中地层孔隙压力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地球化学证据证实,济阳坳陷古近系地层超压主要来源于成熟泥页岩的生烃增压,泥页岩自源超压段与滞留烃高峰段及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细粒沉积岩 异常高压 声波测井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超深层液态烃演化与保存机制:来自模拟实验的证据
2
作者 陈强路 马中良 +6 位作者 黎茂稳 席斌斌 郑伦举 庄新兵 袁坤 马晓潇 许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9-34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奥陶系超深层发现一批油藏和挥发性油藏,拓展了石油(液态烃)勘探的深度下限和规模增储领域。深层、超深层跨越多个构造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和热演化历史,油气成藏有其特殊性,超深层油气藏的形成与保持机制...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奥陶系超深层发现一批油藏和挥发性油藏,拓展了石油(液态烃)勘探的深度下限和规模增储领域。深层、超深层跨越多个构造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和热演化历史,油气成藏有其特殊性,超深层油气藏的形成与保持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前人在重点层系埋藏热演化史、油气成藏定年、含烃包裹体和原油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超深储层中烃类与矿物基质、地层水的相互作用对油气演化和保存的影响作用还需深化研究。本文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埋藏-热演化史和古压力变化为约束条件,开展油藏演化系列模拟实验,在逼近地下储层油气赋存状态、上覆压力、地层流体性质和压力条件下,重建了烃类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温度是原油裂解的主动力,油藏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及持续时间是控制现今油气相态的决定性因素,而在VRo<2.0%时,地层水、灰岩储层介质环境等延缓了原油的裂解,有利于油藏的保存。对顺托果勒地区早期充注原油的保存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早期充注原油在顺北地区保存指数为67%~100%,顺南地区为17%~50%,推测顺北地区液态烃大量消亡的深度下限在10 0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液态烃 保存机制 模拟实验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旭升 马晓潇 +2 位作者 黎茂稳 钱门辉 胡宗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3-1349,共17页
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 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表;而咸水湖盆陆相页岩以富碳酸盐-蒸发岩类岩相为主,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典型的实例。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具有互层/夹层、混积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等3种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它们控制了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源-储耦合特征、烃类差异演化和流体性质多样性。互层/夹层型页岩源-储分离、近源运移;混积页岩宏观上源-储一体,微观上源-储分离;黏土质页岩源-储一体,整体含油。多重证据揭示,无机孔是中-低成熟陆相页岩油最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它们与多类型、多级次微裂缝耦合形成有效的孔缝网络系统,自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或近源保存。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层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良好的源-储耦合关系、适宜的热演化程度和自封闭性是陆相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初步建立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差异富集模式。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缓坡带中-低成熟纹层状页岩和深洼区中-高成熟富黏土质页岩层系,而互层/夹层型和中-高成熟黏土质页岩是坳陷湖盆陆相页岩油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组合类型 孔缝系统 源-储耦合 成烃差异演化 自封闭性 富集机理 陆相页岩油
下载PDF
鄂西-黔东北地区早寒武世有机质富集机理对比研究
4
作者 张力钰 陈强路 +5 位作者 黎茂稳 袁坤 马晓潇 席斌斌 岳勇 黄泰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198,共18页
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上扬子广泛发育的富有机质沉积是重要的烃源岩。了解这套烃源岩的形成与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和古海洋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不同沉积环境有机质富集机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内... 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上扬子广泛发育的富有机质沉积是重要的烃源岩。了解这套烃源岩的形成与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和古海洋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不同沉积环境有机质富集机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内在联系,为资源潜力分析提供地质依据。本研究以鄂西-黔东北地区早寒武世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和总有机碳)和无机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元素和全岩矿物X衍射)方法,识别了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了内陆架盆地(或台盆相)和斜坡相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早寒武世有机质已高过成熟,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内陆架盆地/台盆相的鸭子口剖面Al含量,Ba、Cu、Zn和Ni等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黏土含量在有机质富集段无明显变化;Mo、U和V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TOC含量在水井沱组下段较高,向上逐渐减小;Th/U值和V/(V+Ni)值分别均小于2和大于0.54,指示水井沱组下段持续缺氧。斜坡相ZK513井Al含量和黏土含量在有机质富集段无明显变化;Ba、Cu、Zn和Ni等营养元素,Mo、U和V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以及TOC含量的变化趋势耦合,在牛蹄塘组、九门冲组上段分别有明显和略微增大,表明初级生产力增大和水体缺氧硫化。Th/U值和V/(V+Ni)值显示牛蹄塘组缺氧硫化,九门冲组上段整体缺氧。结合古地理背景以及前人的研究认识,认为斜坡相的ZK513井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是较高的生产力和有利保存条件,即上升洋流带来的营养元素促进了初级生产力,形成大量有机质并引发后续的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和海水缺氧硫化;内陆架盆地/台盆相的鸭子口剖面初级生产力未明显增强,有机质富集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鄂西-黔东北地区 有机质富集 上升洋流 缺氧硫化
下载PDF
当代大学既有校园灰空间改造研究——以云南开放大学为例
5
作者 彭滔 刘兴邦 +1 位作者 杨英 马晓潇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灰空间”是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校园灰空间是活跃校园氛围、扩展学习活动空间以及提升校园整体品质的重要区域之一。大学校园灰空间普遍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功能利用单一、空间灵活度低、空间舒适度低... “灰空间”是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校园灰空间是活跃校园氛围、扩展学习活动空间以及提升校园整体品质的重要区域之一。大学校园灰空间普遍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功能利用单一、空间灵活度低、空间舒适度低等问题。通过对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学生会堂、体育馆的改造研究,探索以学生创造为主导的高校“灰空间”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灰空间 改造设计
下载PDF
页岩油探井现场地质评价实验流程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启贵 黎茂稳 +7 位作者 钱门辉 鲍云杰 刘鹏 陶国亮 马晓潇 李志明 曹婷婷 吴世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1-582,共12页
页岩油勘探钻完井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的可动性进行快速评价,而已有的现场评价技术主要适用于常规砂岩储层,难于满足页岩非均质性描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实验技术序列。根据页岩油探井现场快速地质评价客观需求... 页岩油勘探钻完井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的可动性进行快速评价,而已有的现场评价技术主要适用于常规砂岩储层,难于满足页岩非均质性描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实验技术序列。根据页岩油探井现场快速地质评价客观需求,结合实验仪器的客观技术指标,提出了现场实验项目、取样保存和实验技术流程,并开展了现场技术方法实验和应用研究,研制磁流体变密度岩石总体积测试装置,解决了易松散形变页岩难于取柱塞样而无法及时获取物性参数的难题,建立了无固定形状页岩物性分析技术;采用液氮冷冻密闭粉碎制样技术避免轻烃损失,岩石热解分析数据更为真实;优化现场测试项目之间以及现场和实验室分析项目之间的衔接,实验支撑更为高效。新技术在江汉盆地潜江组、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七段应用效果显著,为陆相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需要指出,中国目前页岩油勘探现场实验技术还不完善,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下一步攻关方向应该是,在完善现场实验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的方法技术体系,搭建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实验流程 测试技术 现场实验 快速地质评价 页岩油
下载PDF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在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页岩岩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晓潇 黎茂稳 +5 位作者 庞雄奇 黄振凯 蒋启贵 李志明 曹婷婷 李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中国陆相湖盆沉积相变快,表现出很强的岩石组构和化学组成非均质性。为高效刻画这种非均质性,需要获得高密度地质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基础信息。利用X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以济阳坳陷沙三、沙四层段泥页岩系统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陆相湖盆沉积相变快,表现出很强的岩石组构和化学组成非均质性。为高效刻画这种非均质性,需要获得高密度地质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基础信息。利用X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以济阳坳陷沙三、沙四层段泥页岩系统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优化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岩心测试的实验条件,并选取泥页岩和砂岩典型样品进行方法测试,明确了不同岩性的XRF响应特征。通过对系统岩心高密度XRF测试,实现了高效获取岩心元素组成和岩石学特征的目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运用于岩性和岩相划分、岩石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分析、泥页岩非均质性表征等方面,并为页岩油赋存机理研究重点样品优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 实验优化条件 元素组成 泥页岩 古近系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探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志明 孙中良 +9 位作者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马晓潇 刘鹏 鲍云杰 蒋启贵 陶国亮 张隽 芮晓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5,共9页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探讨了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其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越显著。东营凹陷的洼陷区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现今真实成熟度(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主要介于0.69%~1.05%,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EqVR_(o)值则主要介于0.74%~1.20%;综合地质与工程甜点条件的剖析,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的现今真实成熟度EqVR_(o)值为0.74%~1.20%,4个洼陷的深洼区均具有良好的基质型页岩油商业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界限 基质型页岩油 甜点区 沙三下—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盐间页岩中芳基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特征及对页岩油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晓潇 黎茂稳 +7 位作者 刘鹏 李志明 蒋启贵 陶国亮 钱门辉 鲍云杰 曹婷婷 吴世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5-585,共11页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王云11井潜江组潜3^3下亚段和潜3^4亚段4个韵律层部分取心样品的全岩热解和有机抽提物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将盐间页岩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咸水湖相2种类型。前者分布范围相对广泛,沉积水体...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王云11井潜江组潜3^3下亚段和潜3^4亚段4个韵律层部分取心样品的全岩热解和有机抽提物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将盐间页岩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咸水湖相2种类型。前者分布范围相对广泛,沉积水体分层明显,以富含伽马蜡烷和2,3,6-三甲基-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为特征;后者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以较高丰度的3,4,5-三甲基—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为特征,同时缺少水体分层的分子标志物证据。较高的热解S1含量、S1/w(TOC)比值以及与盐间页岩储层埋藏深度不匹配的萜烷Ts/(Ts+Tm)比值和规则甾烷异构化参数分析揭示,盐间页岩中游离油富集段主要分布在半咸水—咸水环境形成的富有机质纹层发育段,为一定程度的成熟油气沿着顺层微裂缝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场所。通过常规甾萜烷和芳基异戊间二烯烷烃特殊生物标志物组合分析,提出盐间页岩油勘探应关注潜三段和潜四段内几个最大湖泛面,除了继续王场构造区开发试验外,应该加大蚌湖洼陷成熟烃源区的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类异戊间二烯 生物标志化合物 盐间页岩油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陆相页岩含油性的化学动力学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晓潇 黎茂稳 +3 位作者 蒋启贵 钱门辉 李志明 庞雄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52,共16页
细粒岩石中含油性和烃类可动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选区和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开放热解技术是常规烃源岩品质和油气资源量评价的主要手段。页岩油勘探开发重点为页岩储层中的可动资源,常规Rock-Eval热解法获得的主要参数不能直接... 细粒岩石中含油性和烃类可动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选区和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开放热解技术是常规烃源岩品质和油气资源量评价的主要手段。页岩油勘探开发重点为页岩储层中的可动资源,常规Rock-Eval热解法获得的主要参数不能直接用于页岩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常规热解法的改进和数据处理流程的优化,提出了一系列页岩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新方法,包括利用单一升温速率热解数据获取非均质页岩系统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利用热解数据判识和定量扣除富有机质页岩中运移烃,页岩总含油量的单步热解法及其与两步热解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利用常规热解曲线信息确定游离烃组分。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和潜江凹陷页岩含油性分析和运移烃识别等方面,大大地提高了页岩含油性定量评价结果的针对性,有利于准确圈定页岩油原地资源量和伴生的常规圈闭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化学动力学 陆相页岩 含油性 运移烃 可动性 非均质性 资源潜力
下载PDF
中国海、陆相页岩层系岩相组合多样性与非常规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1
11
作者 黎茂稳 马晓潇 +5 位作者 金之钧 李志明 蒋启贵 吴世强 李政 徐祖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共25页
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相组合和有机相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富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相组合以Ⅰ-S或Ⅱ-S型有机相为主,长英质页岩相组合多数为Ⅱ型有机相,而富粘土质页岩相组合的有机相多为Ⅲ/Ⅳ型有机质。因此,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既可用于研... 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相组合和有机相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富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相组合以Ⅰ-S或Ⅱ-S型有机相为主,长英质页岩相组合多数为Ⅱ型有机相,而富粘土质页岩相组合的有机相多为Ⅲ/Ⅳ型有机质。因此,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既可用于研究细粒沉积岩相与沉积环境,也可提供有机质类型、烃类产物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和可压性等重要参考信息。在北美和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主要陆相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总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等多种手段,开展岩相和有机相类型识别及岩相组合特征和不同页岩层系差异性分析,并探讨它们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陆相湖盆沉积类型多样,陆相盆地拗陷期淡水-微咸水湖泊页岩层系以贫碳酸盐矿物的粘土质-长英质页岩相组合为主;而陆相盆地裂陷期咸化、碱化湖泊沉积以碳酸盐质页岩相组合和含碳酸盐的粘土质-长英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各种陆相细粒沉积体系均以相带变化快、岩性-岩相复杂、储-盖组合样式多变为特征。中国陆相细粒沉积岩相的非均质性和岩相组合的多样性,带来了陆相页岩油气"甜点"类型的多样性;不同岩相组合对应的有机相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的差异演化又带来了不同岩相中烃类赋存状态的差异性。这些分析结果证实,每套陆相页岩都具有各自的地质特点。细粒沉积岩相和有机相组合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揭示了陆相页岩油气"甜点"和资源分类评价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 有机相 沉积微相分析 细粒沉积岩 陆相页岩油 中国
下载PDF
陆相页岩形成演化与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2
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8 位作者 董明哲 马晓潇 李志明 蒋启贵 鲍云杰 陶国亮 钱门辉 刘鹏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505,共17页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机理 细粒沉积 流动机理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马永生 黎茂稳 +9 位作者 蔡勋育 徐旭辉 胡东风 曲寿利 李根生 何登发 肖贤明 曾义金 饶莹 马晓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748,共12页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初步应用和推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海相深层油气成藏 深层页岩气 深层复杂构造成像 深层复杂储集层预测 安全钻完井
下载PDF
美国重点页岩油区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倩文 马晓潇 +1 位作者 高波 陈新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0-640,共11页
根据美国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等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储量、产量、钻井和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二叠盆地... 根据美国二叠盆地、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区带、墨西哥湾盆地Eagle Ford区带等重点页岩油区的地质特征、储量、产量、钻井和开发技术进展,分析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趋势,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中国页岩油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二叠盆地是美国页岩油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主要产区为Spraberry和Wolfcamp区带,未来也将处于愈加重要的地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三大主力产区油气钻机数量和页岩油产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超低油价驱动油公司采取新一轮技术革新和降本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借鉴美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经验,中国页岩油应优先选择成熟度较高的轻质油和凝析油展开部署,并跟踪学习美国凝析油藏的开发技术;甜点分级评价是美国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基础,在低油价下作用尤为明显;中国页岩油要实现高效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进步是页岩油降本增效的核心,因此在勘探开发初期就要重视技术攻关。建议对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管理模式,探索出页岩油高效开发、迅速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勘探开发 美国 中国 二叠盆地 威利斯顿盆地 墨西哥湾盆地 产量 启示
下载PDF
北美海相页岩油形成条件、富集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17
15
作者 黎茂稳 马晓潇 +3 位作者 蒋启贵 李志明 庞雄奇 张采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8,共16页
北美海相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为将中国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带来了希望。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页岩油的研究与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能否在页岩中实现原油规模化开采还远没有达成共识。北美海相层系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表明,... 北美海相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为将中国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带来了希望。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页岩油的研究与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能否在页岩中实现原油规模化开采还远没有达成共识。北美海相层系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表明,稳定宽缓的构造环境是形成页岩油的有利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页岩油形成的资源基础,区域性致密顶底板控制页岩油的远景区分布,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页岩油核心区分布,而地质和工程"甜点"控制页岩油的规模富集和高产稳产。与北美相比,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稳定性较差,沉积盆地类型多、分割性和后期活动性强,发育淡水湖泊、混积湖泊与咸化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相变快、岩性复杂、储盖组合多样。烃源岩层系的非均质性、成岩改造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及其与致密顶底板的配置关系,控制中国陆相页岩油"甜点"分布规律和富集高产能力。正确认识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找准页岩油富集的有利核心区、发展适应性高产稳产工程技术,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取得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海相页岩油 石油地质特征 “甜点”分布规律 富集高产要素 发展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