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滇东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1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6,共10页
历史上滇东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长期保持着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特有的民族交融文化,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色。先秦至西汉早期,主要为土著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西汉中期汉人移民迁入后,土著与汉人之间展开交往交流... 历史上滇东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长期保持着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特有的民族交融文化,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色。先秦至西汉早期,主要为土著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西汉中期汉人移民迁入后,土著与汉人之间展开交往交流交融,汉文化在滇东形成一定影响;三国至西晋时期,汉人移民逐渐在地化,与土著的交流、交融深度加深。东晋南北朝时期,汉人移民土著化,在主动接受土著文化的同时传承着汉文化,形成了兼具汉文化和土著文化双重特色的“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爨文化 滇东
下载PDF
清代云南的商人会馆及其经济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晓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清代,云南分布着众多商人会馆,它是内地商人为适应贸易扩大需要,基于商帮建立的制度化、体系化经济组织,在商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商人会馆建立后,商人投资能力增强、贸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云南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云南经济支柱产... 清代,云南分布着众多商人会馆,它是内地商人为适应贸易扩大需要,基于商帮建立的制度化、体系化经济组织,在商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商人会馆建立后,商人投资能力增强、贸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云南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云南经济支柱产业的勃兴,加强了云南与全国市场的联系,使云南经济步入充满活力、开放发展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会馆 经济影响 开放性 云南
下载PDF
18至20世纪初缅甸的滇商会馆及其经济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粉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60,共6页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整体实力增强,贸易迅速拓展;促进了滇缅贸易的繁荣,密切了中缅国际区域市场的联系;带动了缅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边疆、缅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商会馆 互助平台 滇缅贸易 国际区域市场
下载PDF
清代湖广商人与云南铜矿开发——以东川府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6-71,共6页
清代,湖广商人受云南矿业开发政策的吸引,大量涌入云南,参与铜矿开发。他们或携带巨额资本,或掌握开矿技术,或拥有管理经验,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在滇南各铜矿区开办铜厂,设炉冶炼铜矿,或为铜矿开采提供服务,逐渐成为云南铜... 清代,湖广商人受云南矿业开发政策的吸引,大量涌入云南,参与铜矿开发。他们或携带巨额资本,或掌握开矿技术,或拥有管理经验,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在滇南各铜矿区开办铜厂,设炉冶炼铜矿,或为铜矿开采提供服务,逐渐成为云南铜矿业开发中一支重要力量。以云南著名铜矿产区东川府为例,以东川府湘省商人会馆碑刻、祠记资料为中心,结合文献资料纪录,探讨清代湘省商人在云南矿业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开发 湖广商人 东川府 碑刻
下载PDF
清代云南边疆铜矿区的商业——以东川府会泽县山陕会馆资料为个案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抽厘、认捐方式筹集修建会馆、置办会馆产业。山陕商人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反映出东川府会泽县以及整个云南铜矿区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繁荣、商品结构不平衡、商业阶层以内地商人为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陕会馆 碑刻 云南边疆 商业
下载PDF
清代云南矿业中的内地移民及其作用——以铜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5-60,共6页
清代云南是中国矿业移民的主要聚集区域,在矿业政策的激励下,移民活动持续了百余年,并在乾隆时期达到高潮,移民人口数量高达10余万。矿业移民是自发性的,为了适应矿区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聚居方式经历了从聚乡而居到同姓聚居的演变。移... 清代云南是中国矿业移民的主要聚集区域,在矿业政策的激励下,移民活动持续了百余年,并在乾隆时期达到高潮,移民人口数量高达10余万。矿业移民是自发性的,为了适应矿区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聚居方式经历了从聚乡而居到同姓聚居的演变。移民在此过程中融入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完成了从移民到土著的身份转变,他们的社会活动推动了云南矿冶业的鼎盛,推进了云南山区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移民 规模 聚居形式 动因 作用
下载PDF
故乡文化与厂民利益:清代云南矿厂的自我运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77,共7页
清代,云南是全国矿厂数量最多的地区,硐口繁多、人员庞杂,矿厂秩序关乎厂民利益、区域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厂民为了保证矿区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在政府监管制度之外以故乡文化为基础创立了自我运作机制,自行组织生产、约束员工、协... 清代,云南是全国矿厂数量最多的地区,硐口繁多、人员庞杂,矿厂秩序关乎厂民利益、区域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厂民为了保证矿区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在政府监管制度之外以故乡文化为基础创立了自我运作机制,自行组织生产、约束员工、协调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同乡认同、民间信仰、同乡组织在维护矿厂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云南矿厂的长期稳定,为云南矿业的勃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文化 矿厂 自我运作机制 云南
下载PDF
《滇南矿厂图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滇南矿厂图略》是有关清代中国矿业、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献。它是在清代中央政府扶持边疆矿业发展,地方官员致力矿务工作的背景下成书的,其作者为地方行政高级官员。该书现今流传的版本主要为清道光刻本,但不同馆藏的书名及载... 《滇南矿厂图略》是有关清代中国矿业、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献。它是在清代中央政府扶持边疆矿业发展,地方官员致力矿务工作的背景下成书的,其作者为地方行政高级官员。该书现今流传的版本主要为清道光刻本,但不同馆藏的书名及载体形态略有不同,至于其稿本、钞本之说,有待进一步核查。与清代编篡的其他同类专著相比,该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矿厂图略》 版本 特色 价值
下载PDF
清代云南灾荒及其应对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晓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0-27,共8页
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清代云南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瘟疫频发,给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对此,官方积极应对,制定了以蠲免、赈济为主的救灾机制和以仓储、水利工程为主的备荒机制。同时,以个体或组织为... 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清代云南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瘟疫频发,给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对此,官方积极应对,制定了以蠲免、赈济为主的救灾机制和以仓储、水利工程为主的备荒机制。同时,以个体或组织为单位的民间救灾力量兴起,在灾荒救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成为整个社会灾荒应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灾荒 应对机制
下载PDF
清代云南汉人移民民间信仰的传播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晓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守护神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清代,大量外省汉人移民迁入云南,云南民间信仰主体和内容发生变化。以移民为主体,以地域守护神信仰为特色,以乡祠为传播载体的汉人民间信仰在云南传播,并随移民的土著化而发生调适...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守护神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清代,大量外省汉人移民迁入云南,云南民间信仰主体和内容发生变化。以移民为主体,以地域守护神信仰为特色,以乡祠为传播载体的汉人民间信仰在云南传播,并随移民的土著化而发生调适、融合,呈现出多神同祀、世俗化、功利化特征。移民守护神信仰的传播及发展,有利于稳定移民心理,使移民能够接受、适应、融入新家园;有利于推动边疆民俗的内地化,丰富了云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内容,使云南民间信仰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融合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汉人移民 传播 融合
下载PDF
清前期云南政府的灾害应对机制及其成效
11
作者 马晓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23,共10页
清代云南政府的灾害应对机制是中央王朝荒政制度在地方的实践,也是国家灾荒应对机制的组成部分。清前期是政府灾赈机制建立、发展、完善时期,期间云南地方发生灾害后,政府及时启动灾害应对机制,按照中央规定有序地开展报灾、勘灾、审户... 清代云南政府的灾害应对机制是中央王朝荒政制度在地方的实践,也是国家灾荒应对机制的组成部分。清前期是政府灾赈机制建立、发展、完善时期,期间云南地方发生灾害后,政府及时启动灾害应对机制,按照中央规定有序地开展报灾、勘灾、审户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救灾方案,对灾民实施救济。政府的灾赈机制对救济、安抚灾民,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但该机制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地方政府灾害应对机制的实施成效,受到灾赈机制、官员执行能力、地方经济实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云南政府 荒政制度 灾害应对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