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法学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定位
1
作者 劳凯声 吕伟艳 马暄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为教育法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法学经过对自身的元理论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法学,从话语、体系到研究方法都开始具有了跨界的性质,为新学科形态的产生积累了充分的可能性。教育法学的发展应在合理借鉴中西教育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从知识层面对教育法学的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进行诠释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学 学科话语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跨部门法律观
下载PDF
以回归教育主体促进学习型社会体系建构的教育2030行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刚成 马暄皓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共5页
《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总目标可凝练为以全纳为前提、公平为核心、优质作保障、终身教育为形态四方面。以《框架》为基础,可以从全纳、公平和优质角度厘定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回归教育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总目标可凝练为以全纳为前提、公平为核心、优质作保障、终身教育为形态四方面。以《框架》为基础,可以从全纳、公平和优质角度厘定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回归教育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保障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发展权利、满足每一个主体实现自我的诉求和奠定每一个主体终身学习的基础指导下,探索各种社会机构互联互通、共享互助的终身教育新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协作的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新机制,实现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搭建引领人与社会新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富强、美丽、幸福、和谐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教育2030行动 回归主体 优质公平
下载PDF
未来视角下的学校内质、样态及所展功能
3
作者 马暄皓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9期17-20,共4页
为了探寻学校的未来发展之路,文章首先阐述了学校变革发展的历史脉络,然后分析了未来视角下学校的内质,接着论述了未来视角下学校的样态,最后说明了未来视角下学校所展的功能。
关键词 学校内质 学校样态 学校功能 未来视角
下载PDF
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家校共育的逻辑证成与政策路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泽政 马暄皓 刘永林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共9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缔造儿童未来,合作共育之识映出家校之间存有共同体之态。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为发展取向、以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推手构建共同体理论,赋予家校共育新...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缔造儿童未来,合作共育之识映出家校之间存有共同体之态。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为发展取向、以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推手构建共同体理论,赋予家校共育新的解释视角和发展路向。用理论审视当下,发现家校分工在历史演变中从自然走向虚幻、家校合作在紧张关系中从繁杂走向简单。借助理论探路,应聚焦共育共同体中的主体发展、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合作、营造共生环境与共同体文化、拓展多维共育交互合作空间,以推动政策目标同指、内容融通、机制重塑、空间拓展,实现高效共育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校共育 共同体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