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伦理的价值及局限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杏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5,共7页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发展是一项迫切的命题。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其进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将儒家伦理置入现代人的存在境遇,在公共伦理话语背景中对其进行现代存在样式的新诠释。具...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发展是一项迫切的命题。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其进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将儒家伦理置入现代人的存在境遇,在公共伦理话语背景中对其进行现代存在样式的新诠释。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其一,儒家的"入世"是一种"安身立命";其二,儒家的"在世"是一种"自我圆成"的场域。在此,人的日常世界与终极关切合一;其三,"同心圆"与"礼"作为儒家式"共在"的应然方式,蕴含着正向的价值也存在着局限。通过对儒家伦理价值及局限的存在论意义诠释,以期在价值的彰显与闭锁中探寻其在现代社会持守与创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入世 在世 共在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关于现代精神的道德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杏苗 《学海》 2002年第3期13-17,共5页
现代化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破坏性 ,人类走入生存困境 ,这已是一种共识。人类社会如何既能发展现代化又能有效地避免现代化的弊端 ?这是现代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现代精神的反思 ,本文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了现代精神... 现代化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破坏性 ,人类走入生存困境 ,这已是一种共识。人类社会如何既能发展现代化又能有效地避免现代化的弊端 ?这是现代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现代精神的反思 ,本文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了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物欲的盛行 ,二是主体的膨胀 ,三是超越者的丢失 ,四是精神的放逐。而现代精神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是无根的 ,因此 ,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精神的回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现代精神 精神回归 精神基础 现代化 人类存在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德性、中道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阐述,对他的幸福观作了一次梳理,以期其德性幸福观能对人们有所启迪.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幸福观 幸福 德性 "中"道 伦理学
下载PDF
试论集体主义价值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主义价值观向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价值观 个人主义 传统集体主义 马克思主义 集体主义
下载PDF
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一种方式——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杏苗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3-106,110,共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和完善。以教学定位为立足,以教学理念为内核,具体分析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即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的递进转化,旨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其积极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和完善。以教学定位为立足,以教学理念为内核,具体分析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即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的递进转化,旨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其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认知体系
下载PDF
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
6
作者 马杏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陷入困惑和迷茫,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留给我们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价值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回答:当事物的差异性得到过分的尊重时,一种根本的意义就会隐匿,即现代社会失落了能...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陷入困惑和迷茫,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留给我们思考的是现代社会价值平等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回答:当事物的差异性得到过分的尊重时,一种根本的意义就会隐匿,即现代社会失落了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这一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人类如何去重新建立这一基础? 本文从社会历史现实的角度作了分析并从回溯文化传统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主义 价值的平面化 意义的虚无化 合理的精神基础 文化传统
下载PDF
对道德合理性的现代论证
7
作者 马杏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4-138,共5页
道德的合理性问题是重建现代道德的关键,道德合理性有三个可以论证的因素:现代道德的生存论背景;人的理性能力的超越性和人性转化的可能性。改变启蒙以来排他性两分的理论构架,从宇宙与人、天道与人道等关系的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 道德的合理性问题是重建现代道德的关键,道德合理性有三个可以论证的因素:现代道德的生存论背景;人的理性能力的超越性和人性转化的可能性。改变启蒙以来排他性两分的理论构架,从宇宙与人、天道与人道等关系的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可以为从封建神学关系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如何理解道德的内在根据提供可依标准,并为重构现代道德提出了可尝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合理性 理性能力 合理人性
下载PDF
论至善目的与生命实现——亚里士多德功能性概念蕴含的伦理空间
8
作者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从现代德性伦理的建构来看,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中关于人的功能性概念蕴含着潜在的伦理空间,其功能性概念不仅是修复近现代事实与价值断裂的道德良方,也为涣散、抽空的现代自我的重构打开了一个现实的道德境域,即每个人作为一种独特性的存... 从现代德性伦理的建构来看,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中关于人的功能性概念蕴含着潜在的伦理空间,其功能性概念不仅是修复近现代事实与价值断裂的道德良方,也为涣散、抽空的现代自我的重构打开了一个现实的道德境域,即每个人作为一种独特性的存在,可以在其"身份""角色"的合德性的生命活动中实现属己的幸福和本质力量。因此,对亚里士多德至善目的论中的功能性概念的再诠释,其伦理价值在于,使人在其存在的理想向度中,不仅获得幸福的纬度和美德的根据,也寻得生命实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目的 功能性概念 生命实现 伦理空间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育境界
9
作者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1-74,共4页
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应该确立三个向度:心灵的关照、“思”的向度、底蕴化教学。以此拓展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达至教育无痕的育人境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教学 教育境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芒 马杏苗 《理论建设》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口与自然谐调和睦的关系,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的核心是关于人口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文...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口与自然谐调和睦的关系,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自然观的核心是关于人口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文从人口与自然关系的亲缘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人口与自然环境问题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 自然 关系
下载PDF
西方现代精神的哲学沉思
11
作者 张步仁 马杏苗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西方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物欲的盛行 ,二是主体的膨胀 ,三是超越者的丢失 ,四是精神的放逐。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精神的回复 。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现代精神 主体 超越者 精神回归
下载PDF
从主体性向度重读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杏苗 朱进东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以来,人的存在意义和精神境界问题日趋显现,因而,重读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成为必要。依据人的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选择主体,性向度从三方面展开解读:一是人的存在价值的自我确证;二是人的生命存在...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以来,人的存在意义和精神境界问题日趋显现,因而,重读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成为必要。依据人的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选择主体,性向度从三方面展开解读:一是人的存在价值的自我确证;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享受;三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由此得出只有当社会的发展使人真正走出匮乏、异化和失真,使所有人实现真实的存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才可能获得主体内在的统一。当人在其生命本质的充分发挥和实现中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就打开了生命存在的宽广视野和超越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价值 主体性向度 自我确证 本质力量 真实存在
下载PDF
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消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杏苗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1,共6页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近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现代的彻底断裂,不仅带来道德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也加深了现代道德生活的危机,给人类的持久生存形成了危害。一个消解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总体思路是揭示和构建事实与价...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近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现代的彻底断裂,不仅带来道德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也加深了现代道德生活的危机,给人类的持久生存形成了危害。一个消解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总体思路是揭示和构建事实与价值之间默会的意义关联域,以主客体互换为视角,以人的自我转化为根基,在经验生活的超越向度中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相互通约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与价值 是与应当 二分
原文传递
人的抽象存在与真实存在——兼论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杏苗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存在 真实存在 精神解蔽 道德救赎
原文传递
精神文明视阈中人的存在与公民美德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杏苗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5,共6页
对何为幸福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人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是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的人性基础。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与公民美德涵养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美德育养与安居乐业;人格濡染与社会认同;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 对何为幸福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人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是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的人性基础。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与公民美德涵养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美德育养与安居乐业;人格濡染与社会认同;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要求公民美德的理想样态为生存层次的敬业、诚信、节制,修养层次的仁爱、思义、感恩,信仰层次的奉献、博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幸福 人的真实存在 生命关怀 公民美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