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7A1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雅云 张鸿雁 +4 位作者 马树沛 郝鲁梅 刘爽爽 于淑媛 钟玉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SLC7A11 siRNA及Erastin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株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AML患者样本的数据,比较SLC7A11不同表达水... 目的:探讨SLC7A11 siRNA及Erastin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株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AML患者样本的数据,比较SLC7A11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SLC7A11在AML患者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培养人AML细胞株HL-60,用病毒介导的siRNA转染HL-60细胞,建立SLC7A11基因沉默的HL-60细胞株(siSLC7A11),用Erastin和DMSO分别处理HL-60细胞。利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HL-60细胞和siSLC7A11细胞中SLC7A1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中明显高于IDA患者(P<0.05)。siSLC7A11细胞中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iSLC7A11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LC7A11在AML患者中表达增加,通过siRNA或Erastin抑制SLC7A11能明显抑制人AML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SLC7A11基因可能成为治疗AML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铁死亡 SLC7A11 Erastin
下载PDF
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树沛 林梅 +1 位作者 牛兆山 郭晓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其在基础及临床科研中的价值。方法 成年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每日给予庆大霉素400mg/kg 、生理盐水400mg/kg 、连续2... 目的 探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其在基础及临床科研中的价值。方法 成年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每日给予庆大霉素400mg/kg 、生理盐水400mg/kg 、连续2d 皮下注射,于首次注射后不同时相点观察UV、UP、Cr、BUN、CCr 和FENa,同时观察光镜下近曲小管形态上的变化。结果 使用后,UV、UP、Cr、BUN 和FENa 增加,但CCr 降低,同时,光镜下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再生修复。结论 每日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mg/kg ,连续2d,可以成功建立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庆大霉素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树沛 林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3期6-8,13,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0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地西他滨20mg/(m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0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地西他滨20mg/(m2·d)静脉点滴d1~5,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4~17);其余20例仅给予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d1~21,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0例应用地西他滨患者中7例完成5个周期治疗,1例完成4个周期治疗,2例完成3个周期;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3例获部分缓解,2例无效,最终死于严重感染。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恶心等胃肠道反应;20例仅用阿糖胞苷患者,只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其余无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而且不良反应少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下载PDF
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马树沛 卫红军 谭齐贤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c -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8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6例非白血病的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 ... 目的 探讨c -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8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6例非白血病的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 -myc基因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 ,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中 ,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c -myc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 -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 ,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提示c -myc基因对于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老年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bcl-2蛋白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5
作者 马树沛 卫红军 谭齐贤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bcl - 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6例非白血病bcl - 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血病组bcl- 2蛋白表达较非白... 目的 探讨bcl - 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6例非白血病bcl - 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血病组bcl- 2蛋白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 ,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白血病组中 ,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bcl - 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bcl- 2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 ,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提示bcl - 2蛋白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蛋白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清载脂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旭 宋文宣 +2 位作者 纪霞 马树沛 王晏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7,共3页
对41例甲亢患者、11例甲低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ApoA_1、ApoB_(100)和TC、TG、HDL_(-c)、LDL_(-c)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甲亢组ApoA_1、ApoB_(100)、TC、TG、HDL_(-c)、LDL_(-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甲亢早期最早改变的是ApoB... 对41例甲亢患者、11例甲低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ApoA_1、ApoB_(100)和TC、TG、HDL_(-c)、LDL_(-c)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甲亢组ApoA_1、ApoB_(100)、TC、TG、HDL_(-c)、LDL_(-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甲亢早期最早改变的是ApoB_(100)及A-1/B_(100),方差分析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ApoB_(100)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T_3、T_4和ApoA_1、ApoB_(100)、TC、TG、LDL_(-c)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治疗后ApoA_1、ApoB_(100)、TC、TG、LDL_(-c)均可在短期内机恢复正常。ApoA_1和A-1/B_(100)比值改变是判断病情、病程及疗效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甲亢 载脂蛋白 甲减
下载PDF
大肠癌中淋巴管密度和VEGF-A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梅 纪萍 +2 位作者 马树沛 解丹 于建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及抗VEGF-A单克隆抗体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的LVD,并计数CD34阳性着色的大肠癌组织MVD。结果①大肠...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及抗VEGF-A单克隆抗体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的LVD,并计数CD34阳性着色的大肠癌组织MVD。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的LVD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1),LVD与淋巴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②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VEGF-A的表达与MVD(P<0.05)相关但与LVD无关(P>0.05)。③大肠癌中MVD显著高于LVD(P<0.01),但两者无关。结论淋巴管的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A在大肠癌组织中可诱导微血管形成但与淋巴管的形成无关;大肠癌的MVD显著高于LVD,但两者无相关性,提示血管形成及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为相互独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VEGF-A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的RIA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有光 杨向荣 +5 位作者 于淑美 马树沛 张柬 姜相君 田吉美 靳心考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57-58,共2页
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ndogehous digitalislike factor,EDF)是由下丘脑等组织分泌的一种利钠激素。原发性高血压及各种心脏疾患与EDF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其观察材料已有不少报道。但其结果不尽一致,对结果的判断也有分歧。为... 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ndogehous digitalislike factor,EDF)是由下丘脑等组织分泌的一种利钠激素。原发性高血压及各种心脏疾患与EDF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其观察材料已有不少报道。但其结果不尽一致,对结果的判断也有分歧。为了进一步探讨肺心病心力衰竭与血清EDF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心力衰竭 洋地黄 血清 RIA 内源性 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 分泌 下丘脑
下载PDF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郝鲁梅 吴弘英 +2 位作者 兰巧玲 王雷 马树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初治和5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100~200mg/d)联合VTD、MP方案治疗。结果 20例初治MM患者中,CR3例,PR12例,有效率为75%。5例复发难治...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初治和5例复发难治MM患者,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100~200mg/d)联合VTD、MP方案治疗。结果 20例初治MM患者中,CR3例,PR12例,有效率为75%。5例复发难治患者CR1例,PR2例,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肢端麻木感、嗜睡、乏力等,但均较轻微。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9例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吴弘英 郝鲁梅 +3 位作者 邢秀华 王雷 兰巧玲 马树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6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VAD)治疗。5例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VAD)治疗。5例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V+MPT)、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6个疗程的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4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地塞米松 马法兰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林梅 马树沛 +2 位作者 牛兆山 张敏 刘学光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mg/kg/day)2d,对照组用NS。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肾组织中增殖...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mg/kg/day)2d,对照组用NS。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分布及强度。结果在使用庆大霉素后的表达第5天明显增强,第11天最强,至第15天恢复正常。结论在细胞修复过程中对DNA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表达可以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中毒性 急性 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84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段文若 申黎艳 马树沛 《齐鲁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68-69,共2页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84例疗效观察段文若,申黎艳,马树沛拜糖平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碍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起到降糖作用。我们用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病人8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84例,男...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84例疗效观察段文若,申黎艳,马树沛拜糖平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碍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起到降糖作用。我们用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病人8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84例,男41例,女43例,分为4组。①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糖平 糖尿病 治疗学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宋卫青 秦学军 +1 位作者 马树沛 谭齐贤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 c- myc蛋白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极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0例非白血病病人的 c- m 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血病组 c- m yc蛋白表达较... 目的探讨 c- myc蛋白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极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 2 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 2 0例非白血病病人的 c- m 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血病组 c- m yc蛋白表达较非白血病组明显增高 ,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P<0 .0 1)。白血病组中 ,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 c- m yc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c- myc蛋白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 ,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提示 c- myc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蛋白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心肌梗塞病人血清载脂蛋白A_1和B水平观察
14
作者 王旭 宋文宣 +3 位作者 王青 马树沛 张乐 张益衡 《康复与疗养杂志》 1992年第3期13-15,共3页
本文对57例心肌梗塞病人和41例对照者的血清 TC,TG,HDL,LDL,ApoA,和 ApoB_(100)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心肌梗塞组的 ApoA_1,ApoB_(100)及 A_(-1)/B_(100)比值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 ApoA_1和 A_(-1)/B_(100)比值对冠... 本文对57例心肌梗塞病人和41例对照者的血清 TC,TG,HDL,LDL,ApoA,和 ApoB_(100)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心肌梗塞组的 ApoA_1,ApoB_(100)及 A_(-1)/B_(100)比值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 ApoA_1和 A_(-1)/B_(100)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辨别力明显优于 TC,TG,HDL 及 LDL.相关性和方差分析提示,血清 ApoA_1,ApoB_(100)变化密切与血清 HDL,LDL 的变化相关。ApoA_1,A_(-1)/B_(100)比值改变较血清 TC,TG,HDL 及 LDL 指标变化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载脂蛋白 血清
下载PDF
Bcl-2蛋白表达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15
作者 王梅珍 张旋 +2 位作者 卫红军 马树沛 谭齐贤 《山东医药工业》 2001年第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汪海情 马树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102-103,107,共3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BPDCN病人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泼尼龙(COP)方案化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病人临床以皮...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BPDCN病人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特点及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泼尼龙(COP)方案化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病人临床以皮肤受累为首发症状,皮损表现为多发性、结节性红斑。皮肤结节组织病理检查:(腹部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BPDCN。免疫组化:CD4(+),CD123(+),KI-67为20%。COP化疗方案效果欠佳。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该病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极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容易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药物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
17
作者 马树沛 林梅 邢秀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7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46例非白血病对照患者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VEGF—C阳性率为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46例非白血病对照患者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VEGF—C阳性率为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C表达阴性组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阳性组患者(P=0.036)。结论VEGF—C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关,并对其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急性白血病 临床 治疗
原文传递
重组人白介素Ⅱ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马树沛 林梅 +1 位作者 李雪梅 邢秀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2177-2178,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Ⅱ)对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其中一组为治疗组,化疗后使用rhIL113mg/d,另一组作为对照,观察血小板最低值...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Ⅱ)对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其中一组为治疗组,化疗后使用rhIL113mg/d,另一组作为对照,观察血小板最低值以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28.88±3.23)×109/L,对照组(17.28±3.61)×109/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所需时间为10.33±2.89d,对照组为17.87±3.48d,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hIL11可以降低侵袭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程度,缩短血小板降低持续时间,从而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输注;缩短化疗间隔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Ⅱ 淋巴瘤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内分泌代谢改变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旭 马树沛 +1 位作者 王晏平 纪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2-275,共4页
本文研究了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儿茶酚胺(C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β.内啡吠(β-Ep)、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u)和血糖(G)的变化,其中14例入院2周内进... 本文研究了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儿茶酚胺(C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β.内啡吠(β-Ep)、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u)和血糖(G)的变化,其中14例入院2周内进行连续测定,发现AMI后48小时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β-Ep、GH、Glu、G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T3、IN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心功能不全越重,NE、EFT3、β-Ep、INS及G变化就越大。相关性分析显示:G与NE、E、β-Ep呈明显正相关,与FT3和INS呈明显负相关。14例患者短期观察也发现其G代谢紊乱受众多因素影响,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提示,AMI患者血糖浓度改变有助于病情严重度的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糖代谢 激素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管内癌栓及VEGF-C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梅 马树沛 +3 位作者 韩世晓 纪萍 解丹 于建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检测并比较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正常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并计数结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癌栓(LVI),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中LVD及VEGF-C的表达,计数结直... 目的:检测并比较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正常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并计数结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癌栓(LVI),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中LVD及VEGF-C的表达,计数结直肠癌组织LVI。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LVD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结直肠癌的LVD与LVI(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47)密切相关。LVI与TNM分期(P=0.017)及淋巴结转移(P=0.006)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且与肿瘤的TNM分期(P=0.029)及淋巴结转移(P=0.023)密切相关。结论:淋巴管的形成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LVI及VEGF-C的表达可预测结直肠癌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