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齿龙标本IVPP V 10597分类学重新讨论(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星 赵祺 +3 位作者 舒柯文 谭庆伟 Martin SANDER 马檠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保存部分后肢的标本 IVPP V 10597 最初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mongoliensis) 的幼年个体,但存在一些疑问。近年来有关伤齿龙科(Troodontidae) 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伤齿龙类分类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标本的... 保存部分后肢的标本 IVPP V 10597 最初被描述为蒙古蜥鸟龙(Saurornithoides mongoliensis) 的幼年个体,但存在一些疑问。近年来有关伤齿龙科(Troodontidae) 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伤齿龙类分类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标本的分类学重新进行评估。通过细致的形态比较和数值化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相对于蒙古蜥鸟龙,V 10597 更加接近于同域的谭氏临河猎龙(Linhevenator tani) ,指示其有可能代表谭氏临河猎龙的幼年个体。但 V 10597 的许多后肢特征,包括许多涉及后肢骨骼间比例的特征,显示出与包括谭氏临河猎龙在内的其他伤齿龙类的明显区别。这些形态差异可能具有分类学意义,表明 V 10597 代表一个新种。通过骨组织学分析,确认该标本不可能代表谭氏临河猎龙或者其他大型伤齿龙类的幼年个体。基于已有的形态学和骨组织学信息,将 V 10597 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为柯瑞氏菲利猎龙(Philovenator curriei gen. et sp. nov. ) 。这一发现增加了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类的种群分异度和形态差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晚白垩世 伤齿龙类 后足形态 骨组织学
下载PDF
内蒙古上白垩统窃蛋龙科一新属种及其地层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星 谭庆伟 +6 位作者 王烁 舒柯文 洪大卫 韩凤禄 马檠宇 谭林 肖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101,共17页
记述了一件发现于内蒙古临河巴彦满达呼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的窃蛋龙科新材料并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戈壁乌拉特龙(Wulatelong gobiensis gen. et sp. nov.)。新属种具有以下不同于其他窃蛋龙科成员的独特特征:外鼻孔大而细长,腹端低于... 记述了一件发现于内蒙古临河巴彦满达呼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的窃蛋龙科新材料并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戈壁乌拉特龙(Wulatelong gobiensis gen. et sp. nov.)。新属种具有以下不同于其他窃蛋龙科成员的独特特征:外鼻孔大而细长,腹端低于前上颌骨中部;上颌骨的颧骨支呈带状,并向后延伸至眶前隔之后,叠覆于颧骨外侧面;外侧视,上隅骨的前背突基部收缩。戈壁乌拉特龙具有一些其他窃蛋龙科成员不具有的近祖特征,而与更原始的窃蛋龙类接近,说明戈壁乌拉特龙代表了窃蛋龙科中一个相对原始的属种。这些近祖特征包括:下颞颥孔的背缘较窄,泪骨的前突和后突相对较长,外翼骨和外下颌孔的位置都相对靠后,肩胛骨短而纤细,肠骨的耻骨茎较坐骨茎向腹侧延伸更长并前后向更宽,坐骨较短,以及第三跖骨近端侧扁等。因此戈壁乌拉特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可能居于原始窃蛋龙类和其他窃蛋龙科成员之间。对巴彦满达呼恐龙动物群的初步分析支持巴彦满达呼红层代表了蒙古高原戈壁地区上白垩统红层中的最早沉积层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巴彦满达呼 白垩统红层 脚类窃蛋龙科
下载PDF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星 马檠宇 胡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081-3088,共8页
在过去20年中,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 在过去20年中,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特征演化分析表明,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化石记录 虚骨龙类 兽脚类 鸟类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