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的选址与河流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7,172,共6页
中国城市无论都城或地方城市,其城址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中国的都城毫无例外地都把城址选择在河流的沿岸,或距河流不远,而地方城市也大都如此,这是中国城市选址的一条基本规律,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和水路交通问题。城市... 中国城市无论都城或地方城市,其城址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中国的都城毫无例外地都把城址选择在河流的沿岸,或距河流不远,而地方城市也大都如此,这是中国城市选址的一条基本规律,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和水路交通问题。城市选址于河流沿岸,为城市的延续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土地平坦、物产丰盈、供水方便和交通便利。城市的城址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城址 河流 水路交通
下载PDF
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60-66,共7页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承前启后,开创了中国都城的新规制。它充分利用龙首原以北的有利地形,修筑了高大雄伟、长达36公里的城墙,规划出宫殿、居民和市场区。街道端直宽广,并与丝绸之路连网,交通四通八达...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承前启后,开创了中国都城的新规制。它充分利用龙首原以北的有利地形,修筑了高大雄伟、长达36公里的城墙,规划出宫殿、居民和市场区。街道端直宽广,并与丝绸之路连网,交通四通八达,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大城市。同时开凿了昆明池和供水渠同,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对今天的城市供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长安城 城市布局 城市供水 地形 水源
下载PDF
论城墙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城墙是中国城市的重要标志。古代城墙作为防御工程,使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加强,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攻击的首要目标就是城市。由于城墙的保护,使许多城市免遭毁灭之祸。城墙是固定不变的,划定了城市的范围,使城... 城墙是中国城市的重要标志。古代城墙作为防御工程,使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加强,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攻击的首要目标就是城市。由于城墙的保护,使许多城市免遭毁灭之祸。城墙是固定不变的,划定了城市的范围,使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城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修筑城墙劳民伤财,更使城市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拆除城墙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宽松的环境,但必须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城市 国家 乡村
下载PDF
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82-86,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不管大小王朝都有自己统治地域的中心首都。在这些众多的古都中,建都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同,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只有依据统一的标准,才能确立中国“大”古都的规模和尺度。这些基本条件是...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不管大小王朝都有自己统治地域的中心首都。在这些众多的古都中,建都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同,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只有依据统一的标准,才能确立中国“大”古都的规模和尺度。这些基本条件是:建都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为全国政治或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宏伟;延续发展而成为全国著名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 大古都 基本条件 中国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下载PDF
论中国城墙的起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正林 《人文地理》 CSSCI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城市 龙山文化 夏商周 战国时代
下载PDF
殷·邺·安阳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8-93,共6页
殷、邺、安阳虽相距甚近,但不是一个城邑,而是三个互不相关的城邑。它们兴起的时代不同,地位有别,在建制沿革上虽有某些连系,但始终是三个不同城邑,不存在废弃前者而在原址上建立后者的问题。因此,殷不是"邺的前身",邺更不是... 殷、邺、安阳虽相距甚近,但不是一个城邑,而是三个互不相关的城邑。它们兴起的时代不同,地位有别,在建制沿革上虽有某些连系,但始终是三个不同城邑,不存在废弃前者而在原址上建立后者的问题。因此,殷不是"邺的前身",邺更不是安阳的"前身"。三者所以混为一谈,除地理位置上的相近和建制沿革上的关系外,主要是人为原因搞混的。现代城市要获得古都的称号,其城址必须与古都遗址相"重合","重合"与不重合是决定这个问题的关键。安阳与任何古都城址均不"重合",安阳不是古都,也就无所谓"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都 "大"古都 中心城市
下载PDF
从历史上的西安咸阳政区划分看两市合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5,共4页
自秦孝公设置咸阳县一直到1949年,大约经历了2300年。西安咸阳在同一个县级或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持续时间达1900年左右,而分属两个不同政区的管辖时间只有400年左右。西安咸阳近在咫尺,这种地缘政治已经把它们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从目前... 自秦孝公设置咸阳县一直到1949年,大约经历了2300年。西安咸阳在同一个县级或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持续时间达1900年左右,而分属两个不同政区的管辖时间只有400年左右。西安咸阳近在咫尺,这种地缘政治已经把它们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从目前形势和长远利益看,都有必要把咸阳市区划归西安市,促进两市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咸阳 政区划分
下载PDF
论中国城市的规划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4-89,共6页
中国城市大都经过能工巧匠的规划。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受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指导思想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其规划原则以中心布局、对称布局、街道分割、方块居住、市场固... 中国城市大都经过能工巧匠的规划。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受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指导思想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其规划原则以中心布局、对称布局、街道分割、方块居住、市场固定为则,特征十分明显。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在规划图中。中国城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规划图的国家。《尚书·洛浩》记载的“来以图”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域邑图》都是证明。中国城市规划最早使用平面图,为城市形状规整、布局整齐和延续发展有章可循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规划原则 城市平面图
下载PDF
论汉长安园林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 园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最有生机的部分。中国城市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占有光辉的地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汉长安园林开创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先河,把宫廷建设与园林相结合,把自然山水作为造园的基础,并建成园中之园,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基本格局,确立了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城市造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三大园林 中国园林 汉代长安园林
下载PDF
战国七雄都城的特点及对今日之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正林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65-69,77,共6页
战国七雄的都城均建于公元前5世纪以前,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经考古发掘,证明它们均建都于河流沿岸的平原之上。而且充分利用平原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微地形的利用达到了极致,使城市建设辉煌壮丽;高台建筑皇宫雄伟,低平之地利用恰到好... 战国七雄的都城均建于公元前5世纪以前,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经考古发掘,证明它们均建都于河流沿岸的平原之上。而且充分利用平原地区的地理优势,使微地形的利用达到了极致,使城市建设辉煌壮丽;高台建筑皇宫雄伟,低平之地利用恰到好处,道路纵横交错、宽畅豁达,河渠清流、湖泊晶莹,郊区广阔、风景如画。战国七雄都城的城市建设,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的,对河流、地形的利用充分、周到,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树立了样板。首先,对微地形的利用必须得到重视,无需挖高填低,巧妙利用不同地形布设不同建筑物,既省力又省经费,何乐而不为!其次,要合理布设道路,不仅有网状格局,而且必须十分宽畅,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再次,一定要留住郊区,促使城郊一体化发展,使城市有充分的绿肺和蔬菜、蛋、奶供应基地;同时也使城市预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战国七雄都城的城市建设经验十分丰富,值得今天城市建设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七雄 都城 城市建设 微地形 重要启示
下载PDF
万里河山尽朝晖──喜读《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11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72-172,共1页
万里河山尽朝晖──喜读《中国旅游资源地理》马正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研究和指导旅游的论著也越来越多,但完整地、科学地研究评估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专著却太少,这与中国当前旅游事业兴旺发达的形势极不相称,近读宋德明、张卫东、... 万里河山尽朝晖──喜读《中国旅游资源地理》马正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研究和指导旅游的论著也越来越多,但完整地、科学地研究评估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专著却太少,这与中国当前旅游事业兴旺发达的形势极不相称,近读宋德明、张卫东、赵国光三位同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区划 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 开发利用 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事业发展 旅游科学 旅游区划 地理学
下载PDF
“未来宝鸡将成关中特大城市”质疑
12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宝鸡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历史悠久,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却比较晚,陇海铁路是宝鸡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杠杆。水陆交通便利只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而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则是平原广阔和水源丰富。宝鸡市区平原狭小,水源奇缺,是制约... 宝鸡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历史悠久,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却比较晚,陇海铁路是宝鸡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杠杆。水陆交通便利只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而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则是平原广阔和水源丰富。宝鸡市区平原狭小,水源奇缺,是制约宝鸡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宝鸡只能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绝不能发展成为大城市,更不能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市 大城市 关中特大城市
下载PDF
读史地图的光辉典范——简评《史记列传图志》
13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由张崇文、张慎亮编著的《史记列传图志》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后颇觉新颖,收益匪浅。
关键词 史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图 出版发行 编著 陕西 收益
下载PDF
中国城市的选址与西部地区的城市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骏 马正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70,共7页
中国城市都是经过精心选址以后才开始建设的,城址必须要求平原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地形有利、水源丰富、地形高低适中、气候温和、物产丰盈。这些地理条件恰好是中国西部地区所缺少的。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城市化必须具有自己的特... 中国城市都是经过精心选址以后才开始建设的,城址必须要求平原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地形有利、水源丰富、地形高低适中、气候温和、物产丰盈。这些地理条件恰好是中国西部地区所缺少的。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城市化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选址 西部地区 城市化
下载PDF
马融“绛帐传薪”文化地理解读
15
作者 于风军 马正林 《唐都学刊》 2018年第6期64-67,共4页
东汉经学家马融晚年回到家乡——关中西部周原传授经学。此举并非偶然,其中有着文化地理的必然性,是由关中西部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农业经济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决定的。马融"绛帐传薪"对关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 东汉经学家马融晚年回到家乡——关中西部周原传授经学。此举并非偶然,其中有着文化地理的必然性,是由关中西部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农业经济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决定的。马融"绛帐传薪"对关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融 “绛帐传薪” 文化地理
下载PDF
隋唐长安城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正林 《城市规划》 1978年第1期37-44,共8页
西安原名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之一,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从它们的政治需要出发,曾先后多次在长安地区建都。
关键词 隋唐长安城 宫城 曲江池 外郭城 禁苑 公元 兴庆宫 北流 太极 街道
下载PDF
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渭河水运是诸大河流中发展航运最早的河流之一。关中漕渠不仅有航运之利,而且还用于灌溉,也是最早把运输和灌溉结合起来的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关中漕渠又支撑了我国历史上汉唐盛世的发... 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渭河水运是诸大河流中发展航运最早的河流之一。关中漕渠不仅有航运之利,而且还用于灌溉,也是最早把运输和灌溉结合起来的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关中漕渠又支撑了我国历史上汉唐盛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又是汉唐长安城的生命线。今天,探讨关中灌渠的兴起和发展,对展望未来关中水运及其与渭南城市发展的关系,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水 长安城 漕渠 渭南 黄河 元和郡县图志 龙首原 东渭桥 水经注 唐长安
下载PDF
论西安城址选择的地理基础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认为,周、秦、汉、隋唐、西安城址的选择和转移,受到西安地区地形,河流、交通道路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由西南到东北,又折向东南的转移过程,完全是优化选择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的过程。今西安城恰好位于关中平原地形最开阔、河流最密集... 本文认为,周、秦、汉、隋唐、西安城址的选择和转移,受到西安地区地形,河流、交通道路等地理因素的影响,由西南到东北,又折向东南的转移过程,完全是优化选择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的过程。今西安城恰好位于关中平原地形最开阔、河流最密集、水源最充沛的地区,正是这种精心选择和逐步转移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基础 西安城市 关中平原 地理因素 隋唐长安城 都城 地理形势 地理环境 西安地区 唐代长安
下载PDF
也论霸上的位置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8-103,共6页
霸上亦名灞上,是西安城东久负盛名的历史地名,它的得名自然同灞河有关。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灞水”①,以彰霸功。随着灞水的得名,灞水之上的地方也就有了霸上的名称。“霸者,水上地名也”②,即指此而言。然而,霸上所... 霸上亦名灞上,是西安城东久负盛名的历史地名,它的得名自然同灞河有关。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灞水”①,以彰霸功。随着灞水的得名,灞水之上的地方也就有了霸上的名称。“霸者,水上地名也”②,即指此而言。然而,霸上所以引入注目,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兵家所必争,应该是一个地理实体,有它的具体位置。当然,霸上也有泛指的一面,但它首先彰名于世,则主要是一个军事要地,关系到长安城的安危,不能不有其具体方位。近来发表的有关霸上的文章,一说“灞水东西通得霸上之名”,一说霸上位于灞桥的东端③,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长安城 武关道 西安城 秦穆公 蓝田 历史地名 地理形势 大道 水经注
下载PDF
由历史上西安城的供水探讨今后解决水源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正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0-77,共8页
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同水源的关系十分密切,西安城能够延续数千年之久,也正是当地水源充沛的具体表现。解放以后,随着城市供水技术的发展,西安市的供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可是,由于地面来水的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地下水源已发生... 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同水源的关系十分密切,西安城能够延续数千年之久,也正是当地水源充沛的具体表现。解放以后,随着城市供水技术的发展,西安市的供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可是,由于地面来水的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地下水源已发生危机。每当盛夏干旱时,供水严重不足,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省、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已确定了争取周至黑河水源以解决西安供水问题的方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西安城的供水,有助于提出解决西安市水源问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坡 西安地区 唐长安城 根本途径 西安城 城市供水 地下水源 森林 供水状况 开采地下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