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对围手术期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丹丹 黄国栋 +2 位作者 马正根 马伟 刘怡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中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 目的探讨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中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输注剂量(<15 mL/kg)组和高输注剂量(≥15 mL/kg)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术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56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后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0.5(8.5~14.0)mL/kg。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术中血浆输注剂量每增加1 mL/kg导致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增加[OR(95%CI)1.16(1.01,1.33),P<0.05]、ICU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19(0.03,0.35),P<0.05]以及医院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55(0.27,0.81),P<0.05];术前INR的异常程度增加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OR(95%CI)1.82(1.33,2.50),P<0.05],增加术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OR(95%CI)2.15(1.09,4.24),P<0.05];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下降幅度降低术后24 h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OR(95%CI)0.47(0.27,0.84),P<0.05]以及减少住院死亡率[OR(95%CI)0.23(0.13,0.50),P<0.05]。结论在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异常的INR值和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INR(输血前—输血后)较大的变化值与较好的临床结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输注剂量 INR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含苯基吡啶和吩嗪类配体的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作为近红外发光DNA探针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燕 马正根 +2 位作者 林晓霞 许文然 魏巧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674-1680,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苯基吡啶和吩嗪类配体的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Ir(ppy)2(tpphz)Ln(TTA)3]Cl(Ln=Nd(III),Yb(III),Er(III),Gd(III);ppy=苯基吡啶,tpphz=四吡啶并[3,2-a:2′,3′-c:3″,2″-h:3″′,4″′-j]吩嗪,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苯基吡啶和吩嗪类配体的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Ir(ppy)2(tpphz)Ln(TTA)3]Cl(Ln=Nd(III),Yb(III),Er(III),Gd(III);ppy=苯基吡啶,tpphz=四吡啶并[3,2-a:2′,3′-c:3″,2″-h:3″′,4″′-j]吩嗪,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运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用可见光激发目标配合物Ir-Ln(Ln=Nd,Yb),无论在固体状态、CH2Cl2溶液、或是Tris-HCl(pH 7.2)溶液中都能在近红外光区发现敏化的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说明铱生色团成功敏化了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通过考察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建立了测定小牛胸腺DNA的近红外发光新方法,为配合物作为生物探针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 近红外发光 DNA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