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文法的局限性与法官的司法对策——以民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为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忠诚 马江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2-98,共7页
成文法的出现,是人类追求法律安全价值的努力,近代的法典法是将安全价值追求到底的尝试,历史证伪了成文法万能的思想。民法基本原则作为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工具被人类所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民法基本原则作为解释准则、法律补充... 成文法的出现,是人类追求法律安全价值的努力,近代的法典法是将安全价值追求到底的尝试,历史证伪了成文法万能的思想。民法基本原则作为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工具被人类所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民法基本原则作为解释准则、法律补充规则的功能早已为学者公认,对其能否作为直接裁判依据则存在不同看法。原则的直接司法适用,是更高层次的“依法审判”,是法官在法律秩序框架内的创造性司法。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论证了民法基本原则直接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司法过程中法官应遵循的程序作业和实体考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 局限性 民法基本原则 裁判
下载PDF
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欧世龙 马江领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死亡”不是一般价值物的灭失,而是生命的丧失。生命价值如何计算,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东西,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诸方面的问题。又因为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被害人既已死亡,也就无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亡”本... “死亡”不是一般价值物的灭失,而是生命的丧失。生命价值如何计算,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东西,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诸方面的问题。又因为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被害人既已死亡,也就无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亡”本身无损害赔偿的余地。因此,实务上所探讨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死亡”本身;死亡赔偿请求权主体,也只能是死者以外的第三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立法例上有继承丧失说和抚养丧失说。但是把死亡赔偿的基础无论是解释为继承丧失说,还是抚养丧失说,都会出现难以自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人的价值学说,可以作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丧失说 抚养丧失说 人的价值说
下载PDF
法律技术上的因素对损害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欧世龙 马江领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10期144-147,155,共5页
法律技术上的安排既确定了进入法律视野的利益范围,又影响了利益的形成与发展,因而对损害的结构也有深刻的影响。在法律技术层面上对损害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另一个就是损害赔偿的原则及其所采... 法律技术上的安排既确定了进入法律视野的利益范围,又影响了利益的形成与发展,因而对损害的结构也有深刻的影响。在法律技术层面上对损害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另一个就是损害赔偿的原则及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对于前者而言,解决的问题是要保护哪些利益;而后者是为了解决何种情况下利益的侵害应获得赔偿,即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技术 损害结构 影响
下载PDF
我国刑法理论中排除犯罪事由的定位——行为概念的重构和界定功能的重申
4
作者 马江领 王海涛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我国现行刑法中仅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而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并在其他国家广泛承认的犯罪排除事由,例如自救、正当业务行为、同意,在刑法上并没有涉及,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自救行为、同意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①为此,笔者从我国... 我国现行刑法中仅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而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并在其他国家广泛承认的犯罪排除事由,例如自救、正当业务行为、同意,在刑法上并没有涉及,且在实践中出现了自救行为、同意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①为此,笔者从我国现有对排除犯罪事由的研究出发,通过转换研究的整体思路,从以评价体系为中心的框架,变更为以评价对象为中心的框架,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成果的借鉴,构筑了中国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概念,再通过发挥该行为概念的界定功能,为排除犯罪事由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基础平台,以有力地弥补中国耦合式犯罪构成封闭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除犯罪 行为概念 事由定位
下载PDF
中国古代犯罪特征研究
5
作者 马江领 黄书建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以国家为庶民利益的总代表,因而维护国家利益重于私人利益,加上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古代重公权轻私权,重刑事轻民事,因而历代法典均为刑法典,从而使刑事立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以国家为庶民利益的总代表,因而维护国家利益重于私人利益,加上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古代重公权轻私权,重刑事轻民事,因而历代法典均为刑法典,从而使刑事立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代犯罪的特征是由古代刑法所规定的,因而古代犯罪特征的规范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全面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古代犯罪 犯罪特征
下载PDF
浅论民事权利的民法保护救济机制——从民事责任的体系化分析入手
6
作者 郑钦良 马江领 《西部法学评论》 2007年第2期16-19,共4页
传统责任理论中存在诸多误区,没有辨明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简单将民事责任等同于违约责任加侵权责任,致使民事权利得不到全面有力的保护救济。本文试在分析责任概念性质的基础上,从请求权的体系化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责任体系,以完... 传统责任理论中存在诸多误区,没有辨明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简单将民事责任等同于违约责任加侵权责任,致使民事权利得不到全面有力的保护救济。本文试在分析责任概念性质的基础上,从请求权的体系化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责任体系,以完善民事权利的民法保护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保护救济机制 请求权 体系化
下载PDF
网络裸聊刑法规制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涛 马江领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9-51,共3页
对于组织网络“裸聊”行为,实务界有观点认为,应当适用传播淫秽信息的规定,也有观点认为,应当以聚众淫乱罪论处。理论界对组织网络“裸聊”行为定性的争议更大,研究者一方面在是否构成犯罪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即使... 对于组织网络“裸聊”行为,实务界有观点认为,应当适用传播淫秽信息的规定,也有观点认为,应当以聚众淫乱罪论处。理论界对组织网络“裸聊”行为定性的争议更大,研究者一方面在是否构成犯罪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即使在肯定犯罪成立的阵营中,对成立何种具体罪名上也有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聊” 刑法规制 网络 行为定性 犯罪成立 聚众淫乱罪 不同意见 具体罪名
原文传递
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刑事推定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焦俊峰 马江领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7期21-24,共4页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一种,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相比,罪行较轻。从该罪名的立法沿革来看,非法持有毒品罪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堵截式规定,隐含了对毒品持有行为这一客观事实在法律规范上...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一种,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相比,罪行较轻。从该罪名的立法沿革来看,非法持有毒品罪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堵截式规定,隐含了对毒品持有行为这一客观事实在法律规范上的推定,这种推定同刑法规定的其他持有型犯罪,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罪等罪的推定情形相比,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持有毒品罪 刑事推定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制造毒品罪 持有型犯罪 毒品犯罪 立法沿革 法律规范
原文传递
浙江余姚:组织干警深入学习《物权法》
9
作者 马江领 《中国检察官》 2007年第5期78-78,共1页
连日来,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认真落实“四个结合”。组织全院于警全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一是结合立法背景、立法目的深入理解《物权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二是逐条逐句学习《物权法》的具体条文,吃透物权法的具体内... 连日来,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认真落实“四个结合”。组织全院于警全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一是结合立法背景、立法目的深入理解《物权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二是逐条逐句学习《物权法》的具体条文,吃透物权法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所办民行案例,以案释法,以法析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务性;四是结合干警的不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全面学习 余姚市 浙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干警 组织 “四个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