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1
作者 王颖竹 刘勇 +3 位作者 马泓蛟 崔剑锋 陈坤龙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 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出铅钡釉陶和铅钡釉砂都不是铅钡玻璃的先驱,三者在战国早期的出现更像是铅钡这种全新助熔剂在不同材质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硅酸盐 战国时期 分布范围 起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和产地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剑 王龙正 +2 位作者 汪丽华 马泓蛟 王昌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90-1994,共5页
原始瓷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其产地和工艺关系到我国古代陶瓷发展模式以及商周文化面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采用XRF和XRD等科技手段,对最新出土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遗址7枚原始瓷片进行了测试和产地推测。分析结果... 原始瓷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其产地和工艺关系到我国古代陶瓷发展模式以及商周文化面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采用XRF和XRD等科技手段,对最新出土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遗址7枚原始瓷片进行了测试和产地推测。分析结果显示,应国墓地原始瓷瓷釉中磷含量明显偏高,暗示其使用了草木灰作为原料。与其他已发表的原始瓷数据相比,应国墓地出土原始瓷瓷釉的Ca/Al和P/Al值明显不同,暗示其配方工艺与南方产地产品有所差别。分析结果显示,应国墓地原始瓷产地不在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瓷 产地分析 EDXRF
下载PDF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玻璃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枫 王颖竹 +1 位作者 马泓蛟 马清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6-1552,共7页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璃的结构特征,能谱仪分析其成分。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玻璃相中的晶体。结果显示5件玻璃样品中有4件铅钡玻璃,蓝色玻璃主要为铜离子着色,红色玻璃为Fe2O3晶体着色,白色乳浊玻璃为析晶造成的乳浊效果。1件为钾钙钠釉层的费昂斯制品,着色元素为铜和铁。同时讨论了铅钡玻璃和钾钙釉费昂斯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玻璃 钾钙钠釉费昂斯 技术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颖竹 陈坤龙 +3 位作者 马清林 马泓蛟 张治国 姜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共10页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了四件三门峡虢国墓M2009出土的费昂斯珠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发现,四件费昂斯珠采用直接施釉法,釉层使用了铜离子着色,可能使用了含氯和铜的矿物。费昂斯珠的内外表层还发现了羟基磷灰石和朱砂,来自于墓主遗骸和墓葬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昂斯珠 风化腐蚀 施釉工艺 着色剂
下载PDF
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瓷器的原料来源研究——以北朝和隋唐时期出产的青瓷、白瓷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颖 马清林 马泓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7,共14页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当地高岭土一元配方,瓷釉中加入瓷胎原料为基体并加入高钙草木灰;邢窑瓷胎在使用当地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类矿物原料,瓷釉中除瓷胎所使用的黏土以外,还加入含有高钙高镁的草木灰或矿物原料。两窑还存在一些共性如:两窑瓷釉均添加石英类原料以提高SiO_2含量;巩义窑与邢窑两地早期、唐中期产品形制相似,原料配方有共通之处,说明当时两地在陶瓷的原料配方、制瓷技术中有过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白瓷 青瓷 原料 巩义窑 邢窑
下载PDF
故宫藏清代挂屏镶嵌玻璃饰件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瑜 贾翠 +4 位作者 孙鸥 孔艳菊 曲亮 马泓蛟 陈坤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清代镶嵌器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玻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镶嵌材料。为探讨清代镶嵌玻璃饰件的成分特征和加工工艺,本工作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方法,对故宫馆藏清代紫檀木边嵌... 清代镶嵌器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玻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镶嵌材料。为探讨清代镶嵌玻璃饰件的成分特征和加工工艺,本工作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方法,对故宫馆藏清代紫檀木边嵌玉石楼阁挂屏上的6件镶嵌玻璃饰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件玻璃饰件属于K_(2)O-CaO-SiO_(2)体系,以石英岩引入SiO_(2)作玻璃基体,硝石作助熔剂引入K_(2)O,CaO有方解石和萤石两个主要来源;深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钴,浅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铜,蓝绿色玻璃为铜和铁共同着色,4件玻璃饰件乳浊剂均为CaF_(2);黄色玻璃以铅锡黄为着色剂并乳浊剂。通过显微形貌观察结合档案记载,认为镶嵌玻璃饰件是在熔制好的玻璃块上经过二次加工而成,加工工艺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玉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清代镶嵌工艺及玻璃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玻璃饰件 原料配方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组成及呈色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军明 马泓蛟 +2 位作者 潜伟 郑乃章 海金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55-3860,共6页
景德镇宋代以生产青白瓷而闻名,其中湖田窑又是景德镇宋代窑址中最典型的一处,其生产的青白瓷精巧细致,有“假玉器”和“饶玉”之称。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和色差计,分析了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色度值,初步探... 景德镇宋代以生产青白瓷而闻名,其中湖田窑又是景德镇宋代窑址中最典型的一处,其生产的青白瓷精巧细致,有“假玉器”和“饶玉”之称。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和色差计,分析了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色度值,初步探讨了不同时期青白瓷的组成、配方和呈色特征。研究表明,湖田窑北宋和南宋青白瓷胎体组成特征基本一致,均与当地瓷石原料较为接近,极有可能采用了附近的三宝瓷石原料制胎。瓷釉组成结果显示釉中含有较高的CaO和一定量的MnO和P2O 5,表明湖田窑青白瓷釉为“钙釉”,且釉料配方中引入了一定量的草木灰。色度分析结果显示,湖田窑北宋和南宋青白瓷釉主波长分别为500和496 nm左右,均落在可见光波的绿色波段。但对比北宋和南宋瓷釉组成和色度结果发现,北宋青白瓷釉无论是组成还是色度数据结果均较南宋更为分散,且南宋青白瓷釉层呈色相较北宋样品b值更小,釉色更为偏蓝。研究认为,湖田窑青白瓷从北宋至南宋,釉料配方经历了从探索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的过程。研究结果不仅为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的断源断代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湖田窑青白瓷制瓷技艺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湖田窑 青白瓷 组成 色度
下载PDF
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釉砂珠饰的科学分析研究
8
作者 刘勇 王颖竹 +5 位作者 陈坤龙 梅建军 马泓蛟 李存信 朱磊 谢尧亭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的12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显示:12枚珠饰均为釉砂制品,其成型工艺皆为在木质芯撑上直接塑形且使用了风干施釉法,其中表面有釉层的7件又使用了包埋施釉工艺。其K2O... 本文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的12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显示:12枚珠饰均为釉砂制品,其成型工艺皆为在木质芯撑上直接塑形且使用了风干施釉法,其中表面有釉层的7件又使用了包埋施釉工艺。其K2O含量高于Na2O的助溶剂特征及以Cu作为着色剂的特征显示了这些釉砂皆为中国本土自制。本文为研究西周时期釉砂制作技术体系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口墓地 釉砂珠饰 成型工艺 施釉工艺
下载PDF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料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颖竹 马泓蛟 +2 位作者 马清林 黄晓娟 赵西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6,共8页
甘肃马家塬墓地是战国晚期至秦初的西戎墓地,本研究以该墓地M4出土的料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讨论其工艺特征,以丰富对战国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结果显示料珠... 甘肃马家塬墓地是战国晚期至秦初的西戎墓地,本研究以该墓地M4出土的料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讨论其工艺特征,以丰富对战国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结果显示料珠为费昂斯制品,其釉层玻璃化程度很高,经历腐蚀后熔剂流失严重,明显区别于西周时期的费昂斯制品。同时确定釉层中的一些高锡颗粒物为SnO2,表明当时在釉层制作中加入锡石或锡粉末。该费昂斯制品应采取了直接施釉或包埋施釉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费昂斯发展历程演变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马家塬墓地 费昂斯 SNO2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清宫彩绘玻璃画初步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波 李广华 +4 位作者 曲亮 赵丛山 马泓蛟 马清林 陈坤龙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7年第3期72-79,共8页
玻璃画是清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实物例证,在中西贸易史、艺术史等领域颇受关注。本文采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故宫博物院所藏4件装饰玻璃画标本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显示,3件钟表玻璃画配件的基体均为钠(钾)钙体系,熔剂为草木灰,而萃赏楼... 玻璃画是清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实物例证,在中西贸易史、艺术史等领域颇受关注。本文采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故宫博物院所藏4件装饰玻璃画标本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显示,3件钟表玻璃画配件的基体均为钠(钾)钙体系,熔剂为草木灰,而萃赏楼门窗装饰玻璃画基体为铅玻璃,均使用含砷或含锰矿物作为澄清剂或脱色剂;绘画颜料主要包括朱砂、石绿、雌黄、靛蓝、普鲁士蓝等,两类样品使用颜料有所区别,绘画胶料中使用了油类物质。上述结果为理解清代故宫玻璃画制作材料及中西技术交流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清代 玻璃画 平板玻璃 铅玻璃 普鲁士蓝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扫描电镜能谱有标样分析的古代青瓷釉化学成分半定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元锴 刘思然 +1 位作者 马泓蛟 李延祥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0年第2期50-56,共7页
目前研究中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研究陶瓷釉层成分的案例较多,其分析数据准确度较高且能够代表陶瓷釉层的微区成分特征。然而,此方法的分析耗时较长,成本较高,难以快速大量获取样本釉层的成分信息。本研究尝试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有标样... 目前研究中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研究陶瓷釉层成分的案例较多,其分析数据准确度较高且能够代表陶瓷釉层的微区成分特征。然而,此方法的分析耗时较长,成本较高,难以快速大量获取样本釉层的成分信息。本研究尝试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有标样分析法替代电子探针进行瓷釉成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含量大于1%的主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能谱有标样法的准确度与电子探针接近,可为瓷釉类型与熔剂种类讨论提供重要信息。考虑到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速度快、测试成本低等特点,这种有标样定量方法有潜力替代电子探针应用于古代瓷釉及其他玻璃态材料的主量元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能谱 标准样品 秘色瓷釉 半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