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 被引量:52
1
作者 黄燕琪 马泽兰 +3 位作者 何兰 梁翠珊 梁长虹 刘再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9-292,297,共5页
目的 CT是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其对不典型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有较大的经验依赖性,而纹理分析可以提供客观、定量的图像描述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 目的 CT是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其对不典型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有较大的经验依赖性,而纹理分析可以提供客观、定量的图像描述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其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4例,血管瘤(HEM)60例,肝细胞肝癌(HCC)6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44例,转移瘤(MET)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以Ma Zda软件生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进行各组病灶的判别。结果 258例患者中,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对于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错判率(4.26%~37.80%)低于基于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9.57%~39.02%)。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错判率最低(13.57%);对于FNH与HEM的鉴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效果相当(错判率为4.26%);对于恶性肿瘤间的鉴别纹理分析错判率相对较高,若于恶性肿瘤间两两鉴别则错判率可降低(错判率最低为HCC与MET,约11.67%)。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作为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尤其是FNH与HEM、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恶性病灶间的两两鉴别;其中基于三期增强扫描的纹理分析较基于平扫图像者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结节病 肝肿瘤 血管瘤 肝细胞 胆管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3D-TOF-MRA表现为假性再通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
2
作者 马泽兰 夏子强 +1 位作者 邓先琴 马作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34-1935,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突发行走左偏、左侧面部麻木7 h就诊。头颅DW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亚急性腔隙性脑梗死,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图1)。发病3天后DS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图2,3)。经药物治疗后,... 患者男,56岁。因突发行走左偏、左侧面部麻木7 h就诊。头颅DW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亚急性腔隙性脑梗死,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图1)。发病3天后DS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发出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图2,3)。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出院。发病5个月后患者复查3D-TOF-MRA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可疑治疗后血管再通(图4)。为明确诊断,遂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下段管壁增厚,提示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下端管腔内血栓形成(图5,6)。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迂曲延伸,基底动脉外径增宽达0.5 cm,向右侧明显偏移,且分叉处达第三脑室水平,符合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iectasia,V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微核试验评价辣椒素潜在的致突变性和抗突变性的研究
3
作者 欧阳永长 马泽兰 +5 位作者 黎银燕 杨艮洁 吴译 黎惠英 叶倩媚 陈至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潜在的致突变和抗突变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的微核实验,检测不同剂量辣椒素的致突变性和辣椒素对环磷酰胺的抗突变作用。结果:高剂量(600~1600μg/kg)辣椒素可显著增加小鼠微核的发生(P<0.05);环磷酰胺(400μg/kg)诱... 目的:探讨辣椒素潜在的致突变和抗突变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的微核实验,检测不同剂量辣椒素的致突变性和辣椒素对环磷酰胺的抗突变作用。结果:高剂量(600~1600μg/kg)辣椒素可显著增加小鼠微核的发生(P<0.05);环磷酰胺(400μg/kg)诱导微核生成的作用明显;低剂量(50~400μg/kg)辣椒素明显降低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微核率(P<0.01)。结论:低剂量辣椒素具有抗突变、防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微核试验 致突变 抗突变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双侧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严兆贤 马泽兰 +1 位作者 刘岘 刘国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90,共2页
患者女,39岁,反复头痛1月余。2019年10月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抽筋痛,右侧为甚,于同月9日至外院查头颅CT示:右侧放射冠区脑出血。颅脑MRI示:考虑右侧半卵圆中心海绵状血管瘤;其后方异常血管影,考虑为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为求系统治疗... 患者女,39岁,反复头痛1月余。2019年10月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抽筋痛,右侧为甚,于同月9日至外院查头颅CT示:右侧放射冠区脑出血。颅脑MRI示:考虑右侧半卵圆中心海绵状血管瘤;其后方异常血管影,考虑为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为求系统治疗于2019年11月15日收入我院,查体无阳性发现,血常规、生化7项、血管炎3项、风湿、免疫指标未见异常。既往史:否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颈动脉蹼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泽兰 严兆贤 冯洁萍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6期449-450,共2页
患者女,61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利1月.2019年8月26日外院头颅MR平扫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2019年9月3日外院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示:考虑右侧颈内动脉蹼,请结合临床;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少许钙化斑块,管腔未... 患者女,61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言语不利1月.2019年8月26日外院头颅MR平扫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2019年9月3日外院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示:考虑右侧颈内动脉蹼,请结合临床;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少许钙化斑块,管腔未见狭窄;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未见明确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言语不利 颈内动脉 肢体麻木无力 高分辨磁共振 钙化斑块 左侧基底节区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DWI与HRMR-VWI特征分析:青年与中老年组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霞 赵家欣 +2 位作者 马泽兰 刘岘 刘国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探讨不同年龄段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th...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探讨不同年龄段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MCAS)患者在卒中机制及责任血管管壁特征的差异。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因sMCAS导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根据DWI急性脑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判定sMCAS卒中机制,包括穿支动脉受累组、低灌注组、动脉-动脉栓塞组及多种机制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和卒中机制的差异,以及责任血管在HRMR-VWI管壁特征的差异,包括斑块面积、负荷、长度、强化模式、斑块内出血、斑块分布模式及责任血管的狭窄率、重构指数、重构模式。结果纳入sMCAS患者103例,其中青年患者30例,中老年患者73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卒中机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责任血管在HRMR-VWI管壁特征的比较:中老年组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均大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斑块长度、斑块强化模式、斑块内出血、斑块分布及血管狭窄率、重构模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sMCAS患者在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存在差异,提示青年sMCAS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所不同,其干预策略可能有别于中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年龄
下载PDF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泽兰 霍梦娟 +1 位作者 刘国清(综述) 刘岘(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67-569,共3页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IAD)包括夹层与夹层动脉瘤,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IAD可导致严重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然而,目前IAD的诊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IAD)包括夹层与夹层动脉瘤,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IAD可导致严重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然而,目前IAD的诊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但由于颅内动脉管径细小且走形迂曲,传统的管腔成像检出率较低[2]。近年来,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 VWI)在IAD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强和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够提供管腔信息,还可提供管壁形态和成分信息[3],大大提高了IAD的检出率,同时,HR-MR VWI对理解IAD的潜在病理状态和指导临床治疗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 夹层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随访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药物治疗后消失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小燕 黄伟康 +1 位作者 陈加良 马泽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24-1125,共2页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33%~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而大脑中动脉作为责任血管的比例高达50%。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33%~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而大脑中动脉作为责任血管的比例高达50%。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的发展,使得评估颅内血管管壁结构及成分成为可能,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经过1 y药物治疗后完全消失的案例,分析HRM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发病机制的评估、疗效的监测,以及潜在药理机制的挖掘,以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斑块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儿童继发性颅内血管炎一例的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特征分析
9
作者 冯洁萍 叶思婷 +1 位作者 周婷 马泽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85,共2页
患儿女,11岁,13 d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继日出现发热,体温38.9℃,觉头晕昏沉,于当地医院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肢体症状无好转;患者继而于2018年12月13日到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于当日收入院。查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 患儿女,11岁,13 d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继日出现发热,体温38.9℃,觉头晕昏沉,于当地医院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肢体症状无好转;患者继而于2018年12月13日到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于当日收入院。查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6分,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1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颅内动脉 血管炎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结肠横纹肌肉瘤CT表现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礼厅 马泽兰 +2 位作者 刘波 叶泳松 刘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7-1648,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下腹痛1个月、发现左下腹部包块10余天入院。查体:左下腹触及一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差,明显触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粪便常规中白细胞(1+/HP)、红细胞(3+/HP)。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下腹痛1个月、发现左下腹部包块10余天入院。查体:左下腹触及一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差,明显触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粪便常规中白细胞(1+/HP)、红细胞(3+/HP)。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CT检查:左下腹腔内有一低密度肿块(图1),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大小约7.8 cm×6.0 cm×6.7 cm,边缘不规则,局部与降结肠壁和左侧腰大肌分界不清,左侧腰大肌受压,肿块部分突向肠腔;增强扫描示肿块中央有片状无强化区,边缘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图2~5)。左侧结肠旁沟内可见多个强化的小结节。CT诊断:考虑降结肠来源恶性肿瘤,间质瘤可能性大,结肠旁沟结节考虑为转移。术中探查:大网膜、小肠系膜散在多发种植结节,肿瘤位于降结肠下段,突破浆膜面,侵犯左侧生殖血管,并与髂血管、腰大肌粘连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霍梦娟 徐小玲 +2 位作者 刘岘 刘波 马泽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904-905,共2页
病例女,28岁。因“发现右中腹部肿物1月余”入院。患者1月前顺产后发现右中腹部可触及一肿物,无腹痛、腹胀、血便等临床表现,否认高血压,现哺乳期。体格检查:右中腹部触及一大小约5 cm×4 cm肿物,质地稍硬,推之不移。实验室检查:香... 病例女,28岁。因“发现右中腹部肿物1月余”入院。患者1月前顺产后发现右中腹部可触及一肿物,无腹痛、腹胀、血便等临床表现,否认高血压,现哺乳期。体格检查:右中腹部触及一大小约5 cm×4 cm肿物,质地稍硬,推之不移。实验室检查:香草扁桃酸(VMA)浓度:34.30 mg/24 h尿(参考值≤12.0),CA199:58.31 U/mL(参考值0.00~30.00),C-反应蛋白:8.88 mg/L(参考值0.00~6.0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图像配准技术对正常人体自由呼吸状态下肾脏MR扩散峰度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燕琪 马泽兰 +3 位作者 何兰 梁翠珊 梁长虹 刘再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图像配准技术对正常人体自由呼吸状态下。肾脏MR扩散峰度成像(OK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行3个b值(0、500、1000s/mm2)的双肾DKI检查,并对图像进行配准,以DKI模型分别拟合配准前、后的DKI数据,... 目的探讨图像配准技术对正常人体自由呼吸状态下。肾脏MR扩散峰度成像(OK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行3个b值(0、500、1000s/mm2)的双肾DKI检查,并对图像进行配准,以DKI模型分别拟合配准前、后的DKI数据,得到配准前、后对应的参数图。由2名医师分别对配准前、后参数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并获得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D丨丨)、径向扩散系数(D⊥)、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K丨丨)以及径向峰度(K⊥)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me)评价2名医师间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采用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配准前、后各参数图质量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配准前、后皮质和髓质各参数图测量值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间测量各参数值的一致性均较好,配准前各参数图像的ICC为0.784~0.821,配准后各参数图像的1CC为0.836~0.934。肾脏DKI配准前、后各参数图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脏皮质、髓质DKI配准前、后各参数值(FA、MD、D丨丨、D⊥、MK、K丨丨和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图像配准可获得更高质量的DKI参数图像,并对其参数测量值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磁共振成像 图像配准
原文传递
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35
13
作者 何兰 黄燕琪 +5 位作者 马泽兰 梁翠珊 黄晓媚 程梓轩 梁长虹 刘再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6-91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图像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的术前胸部CT检查资料且术前常规检查等临床资料齐全的657...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图像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的术前胸部CT检查资料且术前常规检查等临床资料齐全的657例NSCLC患者,将2007年10月到2012年4月的331例作为训练组,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的326例作为验证组。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按照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PTNM),分为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采用基于Matlab 2014a软件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以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通过纳入影像组学标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模型简化及验证。采用ROC评价模型鉴别早期和晚期NSCLC的预测效能。 结果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对于鉴别NSCLC术后病理分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组和验证组影像组学标签值鉴别临床分期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95%可信区间为0.709~0.721)和0.724(95%可信区间为0.717~0.731)。影像组学标签、肿瘤最大径、癌胚抗原水平和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水平均为独立显著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鉴别预测效能的AUC为0.787(95%可信区间为0.781~0.793),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72.2%,阳性预测值为0.707,阴性预测值为0.868;在验证样本中的AUC为0.777(95%可信区间为0.771~0.783),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67.3%,阳性预测值为0.607,阴性预测值为0.946。 结论通过联合基于术前胸部CT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术前癌胚抗原、CYFRA21-1水平及肿瘤最大径)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术前鉴别早期和晚期NSCLC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CT平扫征象诊断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清 陈维翠 +4 位作者 欧爱华 吕霞 毛礼厅 马泽兰 万芸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探索CT平扫征象在诊断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2年2月至2021年5月SISMAD和与其症状类似的非SISMAD的患者CT平扫征象。对两组CT平扫征象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以... 目的探索CT平扫征象在诊断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2年2月至2021年5月SISMAD和与其症状类似的非SISMAD的患者CT平扫征象。对两组CT平扫征象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Pearsonχ^(2)检验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出诊断SISMAD特征性CT征象,并应用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54例(男45例、女9例)SISMAD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非SISMAD患者,包括38例(男24例、女14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患者和52例(男31例、女21例)SMA正常的其他腹痛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平扫征象:SMA主干扩张(P<0.001)、SMA周边脂肪浑浊(P<0.001),SMA管壁高密度征(P<0.001)、SMA主干管腔CT值(P<0.001)。Logistics回顾分析结果表明:扩张的SMA主干是诊断SISMAD最具有意义的CT平扫征象(P<0.001),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P<0.001),且当扩张的SMA主干达10.3 mm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92.2%。结论CT平扫征象中SMA主干扩张对诊断SISMAD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提高初始诊断率。当SMA主干直径超过10.0 mm时,应及时行增强CT,以免漏诊SISM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CT 平扫征象
原文传递
斑块内出血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新发栓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15
作者 马泽兰 刘波 +5 位作者 霍梦娟 李国铭 刘岘 刘国清 赵家欣 谢佳均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新发栓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因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行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 目的探讨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新发栓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因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行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前1周内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术后72 h内行头颅DWI或CT检查确定新发栓塞性脑梗死患者。结果共32例患者纳入分析,10例患者基底动脉责任斑块存在IPH,5例患者术后新发栓塞性脑梗死。IPH组术后栓塞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PH组(50%对0%;P=0.001)。术后栓塞性脑梗死组IPH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栓塞性脑梗死组(100%对18.5%;P=0.001)。结论IPH可能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新发栓塞性脑梗死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斑块内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