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硒海洋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纳米硒的抗菌活性
1
作者 徐孝楠 马浩迪 +4 位作者 续炎 李璇 覃智 权春善 张丽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52-158,共7页
本研究从海洋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Na_(2)SeO_(3)具有高还原能力的新型菌株,为纳米硒的生物合成提供新的还原体系。首先,对41株来自北冰洋沉积物的海洋菌株进行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得到对Na2SeO3还原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 本研究从海洋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Na_(2)SeO_(3)具有高还原能力的新型菌株,为纳米硒的生物合成提供新的还原体系。首先,对41株来自北冰洋沉积物的海洋菌株进行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得到对Na2SeO3还原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随后利用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 NPs)的生物合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粒度分析等对该菌株生物合成的Se NPs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2号菌株对Na_(2)SeO_(3)的耐受能力最强,在300 mmol/L浓度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且将Na_(2)SeO_(3)还原为纳米硒。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p.Q72。利用该菌株合成的纳米硒为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169.3 nm,电位为-48.1±0.5 mV,其表面存在着氨基和羟基等官能团。Bacillus sp.Q72菌株生物合成的纳米硒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更优的抑制活性,当纳米硒浓度为200μg/m 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达到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菌株 纳米硒 生物合成 抗菌活性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细菌胞外液生物合成纳米硒的理化性质及抗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续炎 马浩迪 +4 位作者 徐孝楠 覃智 李璇 权春善 张丽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28-2835,共8页
本文以一株海洋菌株Bacillussp.Q72的胞外液为还原体系,实现了Se(IV)到纳米硒(SeNPs)的生物转化。利用FTIR、UV-Vis、XRD、SEM、TEM、XPS、拉曼光谱、粒度分析等对生物合成SeNP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随后考察了SeNPs的抗菌活性和细胞... 本文以一株海洋菌株Bacillussp.Q72的胞外液为还原体系,实现了Se(IV)到纳米硒(SeNPs)的生物转化。利用FTIR、UV-Vis、XRD、SEM、TEM、XPS、拉曼光谱、粒度分析等对生物合成SeNP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随后考察了SeNPs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p.Q72胞外液生物合成的SeNPs为球型,平均粒径为187.6nm,其表面包覆着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Se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同时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利用细菌胞外液生物合成纳米硒,避免了利用菌体直接还原在分离过程中的繁琐操作,为SeNPs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细菌胞外液 生物合成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一种稀疏表示的多姿态人耳识别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田莹 张德斌 马浩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26-2129,2135,共5页
稀疏表示成为模式识别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人耳的HOG特征,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耳识别方法。针对实际应用中,作为训练样本的人耳图片角度有限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简单可行的人耳识别方案。主要包括人耳生物特征提取,特征降... 稀疏表示成为模式识别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人耳的HOG特征,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耳识别方法。针对实际应用中,作为训练样本的人耳图片角度有限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简单可行的人耳识别方案。主要包括人耳生物特征提取,特征降维和分类识别三部分。提取人耳图像的HOG特征,使用LDA降维,使用稀疏表示来进行分类。该方法将每个待识别的人耳图像表示为人耳HOG特征的稀疏线性组合。与多种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多姿态人耳图像的识别更精确,对于人耳角度变化有鲁棒性,在一定特征数范围内识别率稳定,对特征数选取要求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HOG 多姿态人耳识别 LDA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结构类似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浩迪 李莹 +3 位作者 肖红艳 李荣庆 权春善 张丽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基于组氨酸的结构基础,以82.7~85.2%的产率合成了4种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结构类似物(His-7,His-8,His-10和His-12),经IR、1H NMR、13 C NMR和MS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将四种化合物与紫色色杆菌共培养考察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 基于组氨酸的结构基础,以82.7~85.2%的产率合成了4种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结构类似物(His-7,His-8,His-10和His-12),经IR、1H NMR、13 C NMR和MS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将四种化合物与紫色色杆菌共培养考察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His-7对紫色色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具有增强信号的作用,能够显著促进菌体中脱氧紫色杆菌素(DVio)的表达。随着分子中脂肪链长度的增加,AHL结构类似物对DVio的表达表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AHL信号分子 AHL结构类似物 脱氧紫色杆菌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