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上斜肌亢进眼球客观旋转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分析
1
作者 鲁翼 周炼红 +6 位作者 张灿灿 李沅瑾 马润庭 李文萍 龚奇 余露润 胡蝶文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患者眼球客观旋转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1/2023-11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并存在PSOOA的斜视患者共59例,采集眼底照相图片,根据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水平经线的相对位置...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患者眼球客观旋转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1/2023-11于我院行斜视手术并存在PSOOA的斜视患者共59例,采集眼底照相图片,根据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水平经线的相对位置将眼球分为内旋、外旋和无旋转组,进一步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FDA),并分析眼球客观旋转情况及FDA与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59例92眼存在上斜肌亢进。眼球外旋0例,眼球无旋转32例,眼球内旋27例,眼球无旋转组双眼总FDA明显小于眼球内旋组(2.83°±2.89°vs 16.12°±5.74°,P<0.001)。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6%和15%,差异显著(P<0.001);眼球无旋转组和内旋组精细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38%和11%,差异显著(P=0.02)。所有患者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存在相关性(r=-0.526,P<0.001),与内旋眼FDA相关性最大(r=-0.546,P<0.001);眼球内旋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无相关性(r=-0.366,P=0.060),与内旋眼FDA和亢进眼FDA负相关(r=-0.424,P=0.028;r=-0.485,P=0.010);眼球无旋转组近立体视与双眼总FDA、主导眼FDA、非主导眼FDA、亢进眼FDA和非亢进眼FDA均无相关性。结论:PSOOA患者出现眼球内旋者较眼球无旋转者近立体视功能保存率更低,近立体视功能与双眼总FDA负相关,尤其是内旋眼和亢进眼FDA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上斜肌亢进 眼球客观旋转 近立体视功能 黄斑-视乳头夹角(FDA)
下载PDF
脉络膜血流灌注与儿童近视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润庭 周炼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目前我国近视低龄化与快速增长特点明显,青少年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视觉经验指导儿童屈光状态与正视化的发育。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眼球结构改变,脉络膜呈现变薄趋势。脉络膜的厚...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目前我国近视低龄化与快速增长特点明显,青少年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视觉经验指导儿童屈光状态与正视化的发育。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眼球结构改变,脉络膜呈现变薄趋势。脉络膜的厚度变化可能由血流灌注决定。脉络膜血流灌注下降可能导致巩膜缺血缺氧,缺氧诱导巩膜基质重塑和眼轴增长。本文就脉络膜血流与近视的相关性展开综述,提示关注脉络膜变化在近视防控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巩膜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
下载PDF
消化道结石与并发症24例分析
3
作者 李勇 马志学 +4 位作者 刘品一 张学新 王力利 王顺祥 马润庭 《河北医药》 CAS 1993年第3期147-147,共1页
消化道结石系进食的某些物质与消化液作用在胃肠道内积聚形成的固体团块。临床较少见,其表现与伴发病变关系密切。现结合24例报道对消化道结石及其与并发症关系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65岁... 消化道结石系进食的某些物质与消化液作用在胃肠道内积聚形成的固体团块。临床较少见,其表现与伴发病变关系密切。现结合24例报道对消化道结石及其与并发症关系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65岁,小于35岁者14例;有进食柿子或黑枣史者19例,手术史者3例,胃大部切除1例,阑尾切除术1例,剖宫产1例,不详2例。病程3天~9个月。食柿子、黑枣者多为空腹进食,且于24小时内发病,既往有胃病史者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结石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儿童术后视觉功能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文萍 周炼红 +2 位作者 胡蝶文杰 李沅瑾 马润庭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先天性上斜肌麻痹146例(200只眼)。按年龄分成3组:2~6岁组83例,7~9岁组36例,10~12岁组27例。根据术前...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先天性上斜肌麻痹146例(200只眼)。按年龄分成3组:2~6岁组83例,7~9岁组36例,10~12岁组27例。根据术前第一眼位斜视度及眼球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记录患儿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代偿头位、Bielschowsky征及斜视度,使用同视机检查手术前后的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远立体视,使用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者由术前的70例增至92例(χ^(2)=6.71,P=0.010);75.29%(72/85)的患者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新的异常头位,较术前明显改善(χ^(2)=79.62,P<0.001);Bielschowsky征转阴率为58.22%(85/146),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0,P<0.001);存在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分别增加了25例、14例、14例、34例,较术前明显好转(χ^(2)=8.57、6.13、4.59、15.84,均P<0.005)。3个年龄组间术后6个月的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视和近立体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2~6岁组同时视、近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10~12岁组(χ^(2)=6.82、6.12,均P<0.05)。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及时手术能改善其最佳矫正视力、代偿头位及双眼视功能。低龄患儿手术矫正眼位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斜视 动眼肌 眼球运动 视觉 双眼 融合功能 立体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