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识别—构建—管控”规划路径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丽 马淇蔚 徐丽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8,共10页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s)的需求与日俱增,ESs供需有待平衡。因此,判定并优化ESs供需关系对于实现生态保护与人类福祉提升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利用CiteSpace对200...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s)的需求与日俱增,ESs供需有待平衡。因此,判定并优化ESs供需关系对于实现生态保护与人类福祉提升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2年国内外ESs供需文献展开关键词和聚类演变分析;其次,梳理ESs供需机理研究进展,并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和生态安全格局3种模式,以“识别—构建—管控”为规划路径,对ESs供需基础研究的应用领域进行综述。【结果】1)ESs供需基础研究成果能够针对性解决生态规划面临的缺乏生态与经济社会系统的互动考量、生态保护与开发目标模糊的问题。2)ESs供需量化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复合指数构建、空间叠图分析3种途径进行要素识别;ESs供需关系判定在绿色基础设施源斑块提取、生态网络连通性提升、生态安全等级判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 ESs供需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多层级衔接体现在:宏、中观层面重在划定管控边界线、管控分区;微观层面通过协调ESs供需开展详细设计,并针对特定生态要素承载的ESs功能进行专项规划,强化空间管制。【结论】在综合分析ESs供需机理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提出ESs供需应用研究的3个发展方向:1)现有ESs供需水平测算有待集成多学科技术方法,2)生态规划模式从考量静态供需关系向体现动态ESs供需流转变,3)由单一政策的工具到系统化的政策工具体系构建。该研究成果将为完善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加快ESs供需基础研究的应用转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 供需关系 空间管控
下载PDF
杭州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关联
2
作者 夏兆煊 马淇蔚 +2 位作者 徐丽华 施益军 陆张维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析模型,阐明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的规模强度变化,以此揭示二者空间关系,明确空间关系类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规模和强度特征来看,杭州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存在错配现象,即规模上的此消彼长和强度上的同增共减;(2)从空间特征来看,城市空间与ESV的重心整体呈东西相向而行的剧烈转移态势,在方位上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表现为东部一致而西部分歧;(3)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存在高—高、高—低、低—低、低—高4类关系且作用空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各类型城市发展政策所致。基于此,提出城市空间增长和ESV保值增益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市空间增长 空间政策 四象限分析 杭州
下载PDF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功能评价——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邓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运用Arc GIS等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呈现基于城市结构的点状聚合、基于港铁沿线的轴带集聚和基于中心扩散的圈层衰变三大特征;城市医疗卫生服...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运用Arc GIS等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呈现基于城市结构的点状聚合、基于港铁沿线的轴带集聚和基于中心扩散的圈层衰变三大特征;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整体较好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现为"南北递减、东西递增、各区不一"。在此基础上,概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影响要素及其经验总结,并试图提出未来内地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路径转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 功能评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低碳乡村景观优化策略初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咏华 傅晓 马淇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的现实问题基础上,认为保护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协调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价值平衡是构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模式的关键所在。随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宜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同时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评价体系中,并对所研究区域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结合"增汇减排"的低碳目标,进一步提出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和重组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探索适合生态敏感区乡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乡村景观 生态敏感地区 低碳策略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田园山水城市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6,共9页
文章提出东西方复合视角下的田园山水城市概念,其核心内涵包括:生态约束下的城市增长管理、田园山水景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杭州市为例,基于RS、GIS技术,运用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方法,分析杭州市田、园、山、水要素分布状况,... 文章提出东西方复合视角下的田园山水城市概念,其核心内涵包括:生态约束下的城市增长管理、田园山水景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杭州市为例,基于RS、GIS技术,运用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方法,分析杭州市田、园、山、水要素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水平良好,田园山水要素充沛且分布范围广泛;田园山水要素地域不均等性突出,表现在东西部和行政区域差异。最后,在分析政策现状及问题基础上,认为当前空间政策制定应当重视构建田园山水要素体系以实现杭州市“双屏夹带”,水网纵横,田城交融的理想城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管理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空间政策
下载PDF
“冲突”抑或“协作”——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淇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自然资源紧约束增强背景下,基于生态视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必要性已渐成共识,但既往研究较少考量生态机制用于边界设定的复杂性,即同一用地承载多样生态功能、功能间存在彼此增益的互助或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此,为统筹各服务功能保护与... 自然资源紧约束增强背景下,基于生态视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必要性已渐成共识,但既往研究较少考量生态机制用于边界设定的复杂性,即同一用地承载多样生态功能、功能间存在彼此增益的互助或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此,为统筹各服务功能保护与使用的均衡效益,本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ESs)价值当量评价与协同权衡机制多元统计解析,推演较优生态博弈情景及约束条件,并交予元胞自动机(CCA)动态模拟,构建了ESs-CCA划定路径。杭州实例证明:"协作"模式限定的开发边界能精准规避高生态价值联合区域、有序释放非"冲突"低成本相交地区,科学配置自然资源"量"的价值分级和生态系统"质"的机制供给,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开发边界 协同权衡 博弈 杭州
下载PDF
基于利益主体偏好协调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以杭州小古城村为例
7
作者 李咏华 葛晓丹 马淇蔚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乡村规划中普遍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差异、不对等甚至冲突的情况。该文以杭州市小古城村为实证案例,运用空间制图法直接反映利益主体的偏好特征:(1)使用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文化、经济;开发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 乡村规划中普遍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差异、不对等甚至冲突的情况。该文以杭州市小古城村为实证案例,运用空间制图法直接反映利益主体的偏好特征:(1)使用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文化、经济;开发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经济、生态、文化。(2)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利益偏好在空间分布和偏好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在休闲观光、历史文化和开发建设类项目上偏好对立,在商业服务和康体疗养类项目上偏好易协调,在农事体验类项目上偏好统一。总结得出乡村规划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对立模式和统一模式,并从多利益主体偏好协调的视角提出乡村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主体 利益偏好 乡村规划
下载PDF
基于使用者感知的杭州上城区口袋公园满意度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婷 徐丽华 +2 位作者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园林》 2022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从使用者感知的角度进行口袋公园满意度研究,确定口袋公园不同影响因子改造提升的轻重缓急并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能够为城市口袋公园更新改造提供重点和方向,提升使用者到园休闲游憩体验。以杭州上城区6座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使用者行... 从使用者感知的角度进行口袋公园满意度研究,确定口袋公园不同影响因子改造提升的轻重缓急并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能够为城市口袋公园更新改造提供重点和方向,提升使用者到园休闲游憩体验。以杭州上城区6座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使用者行为特征,首先确认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分析口袋公园各因子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特征。结果显示18项指标在6个口袋公园IPA象限图的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性。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在6个口袋公园IPA分析图中均位于重点改进区,是口袋公园建设及改造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风格与特色及健身设施可在重点改进区发展后优化提升,植物种类丰富度均处于保持区域,不建议过多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使用者感知 满意度 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 优化建议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3-591,共9页
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管控意义重大。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 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管控意义重大。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缺乏动态调整,并受制于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等。以杭州市为例,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及情景分析,综合划定城市生态带。结果表明:(1)主城区北、东侧建设开发风险相对较低,而南、西、西南需重点保护;(2)生态管控情景中弹性建设面积由20%增至35%,其空间侵蚀能力逐步增强,其中三级、四级管控情景已对区域生态格局造成严重挑战;(3)生态带划定范围包括"北部—临平"生态带(总面积272.17 km^2,占比5.60%.)、"东部—义蓬"生态带(总面积310.21 km^2,占比6.33%)、"南部—临浦"生态带(总面积828.43 km^2,占比17.00%)、"西南部—富阳"生态带(总面积1583.02 km^2,占比32.32%)及"西北部—良渚"生态带(总面积680.42 km^2,占比1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生态带 空间管控 情景 杭州市
原文传递
供需视角下的城郊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实证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咏华 范雪怡 马淇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4-211,共8页
针对当前湿地公园在空间规划中存在的供需背离问题,提出引入适应性规划的必要性。适应性规划是从供需双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体的价值需求为基础,对规划过程进行价值预判与评估,再将结果反馈到当前规划设计中,以实现规划供给与社会需... 针对当前湿地公园在空间规划中存在的供需背离问题,提出引入适应性规划的必要性。适应性规划是从供需双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体的价值需求为基础,对规划过程进行价值预判与评估,再将结果反馈到当前规划设计中,以实现规划供给与社会需求在空间适应性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考量。选取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调查数据,应用核密度分析、插值分析和空间阻隔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需求视角下的社会价值评估和供给视角下的可达性分析,识别两者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社会价值评分较高和较低区域的空间特征分别呈现“节点规模集聚”和“边缘区依附”;②空间可达性较高和较低区域的空间特征分别呈现“线状集聚”和“岛状收缩”。在此基础上,从供需关系的互动考量出发,将社会价值评估结果和可达性特征分布进行空间叠合,识别供需互动下的四种空间分异模式,并提出相应的适应性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视角 适应性规划 社会价值 空间可达性 西溪湿地公园 杭州
原文传递
老龄社会视角下的绿地空间可达性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范雪怡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1,116,共8页
文章将老龄人口的社会视角同绿地布局的空间视角相融合,以强化绿地规划的"适老性"。选取杭州市区为例,基于人口统计、城市规划等数据资料,应用GIS分析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绿地空间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1人口规模呈现"... 文章将老龄人口的社会视角同绿地布局的空间视角相融合,以强化绿地规划的"适老性"。选取杭州市区为例,基于人口统计、城市规划等数据资料,应用GIS分析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绿地空间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1人口规模呈现"集中—分散",人口密度呈现"核心—外围递减",圈层分布呈现"内环—中环—外环"格局;2绿地要素基本覆盖城市核心区域,空间盲点主要集中在行政边界附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老龄视角下绿地空间可达性的四种模式以及绿地空间布局改善提升的规划建议,旨在为老龄议题下的绿地空间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空间可达性 绿地规划 杭州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杭州市人口分布格局时空演变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2,119,共7页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源数据基于ArcGIS、RS采用圈层分析及空间统计方法获取2000—2010年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格局的空间特征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核心—边缘"的递减特征及"圈层—分异&q...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源数据基于ArcGIS、RS采用圈层分析及空间统计方法获取2000—2010年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格局的空间特征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核心—边缘"的递减特征及"圈层—分异"的结构特征;2人口分布格局的动态特征表现"峰值下降—中心偏移"的满溢特征、"内城渗漏—外延增长"的交互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分布格局同建设用地增长作空间叠置,并从增量耦合、空间对应、要素关联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人口要素同土地城镇化在不同空间层面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杭州市人口分布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格局 时空演变 城镇化 杭州市
原文传递
浙江省都市区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顾张锋 徐丽华 +3 位作者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吴亚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4-1539,共16页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四大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其次是宁波、温州和金义都市区。(2)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都市区建设有助于各城镇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进而降低碳排放。(4)都市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受到都市区发展阶段和特色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特征。(5)都市区低碳建设任务和方案是由其独特的碳排放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演变特征 空间相关性分析 空间计量回归模型 都市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