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俞霞 马淑群 +3 位作者 施明秀 林芷彤 翁雅云 徐永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54-2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比较不同血液成分、性别、年龄、血型、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储存时间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科室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2019-2022年共输血19180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人次。2019-2022年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42%、0.41%、0.47%,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并且过敏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2022年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血浆为0.38%,血小板为1.32%,冷沉淀为0.45%,各种血液成分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红细胞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均以过敏反应为主。男性与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不同年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有输血史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受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受血者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前5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消化内科、妇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随着红细胞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先上升再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血液成分、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储存时间有关。临床应多因素管理输血患者,以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储存损伤
下载PDF
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p.Trp181Cys突变导致Aw亚型
2
作者 俞霞 吴茂锋 +1 位作者 马淑群 施明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Aw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父亲、母亲、女儿、儿子)ABO血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序列引物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ABO基因初步分型,再使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7... 目的探讨Aw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父亲、母亲、女儿、儿子)ABO血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序列引物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ABO基因初步分型,再使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7个外显子的全部编码序列并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成员中有2例为Aw亚型,其红细胞含有弱A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基因型为Aw.new/O01;2例为B亚型;1例为O亚型。ABO血型基因直接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存在c.467C>T、c.543G>C杂合变异和c.261delG缺失。第7外显子发生543位碱基G>C突变,导致第181位氨基酸由色氨酸被半胱氨酸替换,该突变极其罕见。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第543位G>C突变可能引起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该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突变具备遗传基础,在家系中能够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亚型 等位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